欧阳修的诗词《玉楼春》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学家,唐宋⼋⼤家之⼀,千古⽂章四⼤家之⼀。

欧阳修是在宋代⽂学最早开创⼀代⽂风的⽂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欧阳修的诗词《⽟楼春》,欢迎鉴赏!
《⽟楼春》鉴赏
词的上⽚是说,在⼀个宴席上,词中主⾓想要告诉那美丽的⼥⼦,⾃⼰离开后何时会再回来,但还没开⼝,⼥⼦如春风般的美丽的容颜,就先已惨淡了。

于是主⾓感慨:⼈⽣来就是有感情的,当我们⼼中因为分离⽽有憾恨时,这种感情是不由⾃主产⽣的,与外在的任何事物,如风啊⽉啊,都没有关系,虽然我们也会被外在的事物影响,但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的⼼。

下⽚继续说,分离的宴席上,离别的歌曲令⼈伤⼼,所以不要再写新的离歌了,原本的就已经够让⼈肝肠⼨⼨纠结在⼀起了。

可是,既然离别时⼈⽣没法避免的,那我要在这之前,好好享受当下的美好,就好像我要看尽洛阳现在正盛开的花,看到花都凋谢了,我才要⽢⼼地向春天说再见。

这⾸词虽然写的是离别,可是却有欧阳修个⼈对于⼈⽣遭遇的看法。

⼈天⽣就有情感,⼈⽣也⼀定会遇上离别,就像俗谚说的,“天下⽆不散的筵席”,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既然⽆解,那就只好把握当下,这样的话,就算那不可避免的⼀天到来,也⾄少能把遗憾降到最低了。

因此这整⾸词也可以做另⼀种解读。

“⼈⽣⾃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这两句话,可⽤来解释⼈该如何⾯对痛苦。

有的⼈在⾯对痛苦遭遇时,会往⾃⼰的本⼼去探讨,再找寻解决之道,也许寄托于信仰中,也许是找排遣的⽅式,但都是希望⾃⼰不要那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有的⼈却不是如此,例如当⼀个⼈失恋,他会觉得世界变得好灰暗,但其实世界依然没有改变,地球还是继续⾃转,因为对世界来说,你的痛苦与它⽆关。

所以我们也可以放过来看,⼈⾃会痛苦,可是对于这世界的所有外物来说,⼈的痛苦与它们都不相⼲,但我们仍要活在这世界上,因⽽伤⼼过后,还是要打起精神⾯对,再回到现实世界中,就像词的下⽚的“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样。

这样的解读,或许并⾮欧阳修的本意,但由他如何看待离别这件事,还是能看出他的⼀些⼈⽣态度:⽤积极、豁达的态度去⾯对每个问题,才是⼈⽣继续往前的动⼒。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词作
与晏殊词相⽐,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五代词⼈的⽼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尽管他作词是以余⼒⽽作,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但作为开创风⽓的⼀代⽂宗,他对词作也有所⾰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是扩⼤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向,进⼀步⽤词抒发⾃我的⼈⽣感受;⼆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

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出⼀种新的创作⽅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以抒发作者⾃我独特的⼈⽣体验和⼼态。

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堂》(平⼭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这种乐观旷达的⼈⽣态度和⽤词来表现⾃我情怀的创作⽅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欧阳修在政治⽣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

⽽他的⽇常私⽣活,尤其是年轻时的⽣活,则颇风流放任。

因⽽也写了⼀些带“世俗之⽓”的艳词,其中有的⽐较庸俗,另⼀些内容和情调则⽐较健康,如《南歌⼦》(凤髻⾦泥带)、《⽟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

此类词作,体现出⼀种与五代词追求语⾔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接近市民⼤众的审美情趣。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向开拓的另⼀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法,创作了两套分咏⼗⼆⽉节⽓的《渔家傲》“⿎⼦词”,这对后来苏轼⽤联章组词的⽅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另外两⾸《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清照⽔”)词,分别写采莲⼥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

在宋代词,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采桑⼦⼗⾸》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扩展阅读:欧阳修其他成就
经学⽅⾯,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之说,有独到见解;⾦⽯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隋唐的⾦⽯器物、铭⽂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学著作。

史学⽅⾯,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

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农学⽅⾯,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

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第⼀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谱学⽅⾯,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谱图序》,该⽂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王之乱后,欧阳⽒再度南迁江南,在南⽅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