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例行检验记录2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尺
4、后缘位置:后缘应处在最靠近它的轮胎周向铅垂切面之前300mm的范围内。
卷尺
5、下缘离地高度:侧面防护装置的下缘任何一点的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0mm。
卷尺
6、前缘的结构和位置:前缘处在最靠近它的轮胎周向铅垂切面之后300mm的范围内位置。
卷尺
7、上缘距车辆上部构件的距离:切于轮胎外侧表面的铅垂平面与车辆构件相交,上缘到该平面所交割的车辆构件的距离为不超过350mm
目测
2
标记
铭牌安装正确,字迹清晰,无涂改
目测
3
淋雨试验
车厢顶部、侧壁,门及制冷机与车厢联接处不应有渗漏现象。
淋雨试验台
4
漏气量
在车厢内外压差为100±10的条件下≤18 m3/h
流量计
5
总漏热率
≤18W/K
温度计
6
箱内尺寸
6100×2250×2250
卷尺
7
外廓尺寸
8500×2462×3800
卷尺
8
后下部防护装置
1、横向构件:形状后下部防护装置横向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得小于100mm;其端部不得弯向车辆后方且其端部应倒圆,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卷尺
2、安装位置以及调节:后下部防护装置尽可能位于靠近车辆后部的位置。若后下部防护装置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则应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证其安装后在安装位置上不会随意移动;安装位置调节的调节力不得超过400N。
卷尺
注:有量值的记实测值,无量值的合格打√,不合格打×,问题记备注栏。
检验员/日期:
冷藏车例行检验记录
车型:XZC5120XLC3底盘号:发动机号:表格编号:XZC/QR5.0-01-01/02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
备注
1
外观质量
外观涂层均匀,无流挂。整车内壁应易清洗,使用常用的清洗剂或清洗方法不应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车箱、备胎架、挡泥板等零部件表面不应有明显凹坑及磕碰伤。
1、横向构件:形状后下部防护装置横向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得小于100mm;其端部不得弯向车辆后方且其端部应倒圆,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卷尺
2、安装位置以及调节:后下部防护装置尽可能位于靠近车辆后部的位置。若后下部防护装置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则应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证其安装后在安装位置上不会随意移动;安装位置调节的调节力不得超过400N。
卷尺
3、离地高度:后下部防护的状态不能调整的车辆,后防装置下边缘的离地高度应不大于550mm。
卷尺
4、宽度: 后防装置的宽度不得大于车辆后轴两侧车轮最外点的距离;且任一端最外边缘与这一侧车辆后轴车轮最外端的水平横向距离不大100mm;
卷尺
9
侧面防护要求
1、装备要求:N2、N3类汽车必须安装侧面防护装置或以车身构件代替侧防装置。
目测
2
标记
铭牌安装正确,字迹清晰,无涂改
目测
3
淋雨试验
车厢顶部、侧壁,门及制冷机与车厢联接处不应有渗漏现象。
淋雨试验台
4
漏气量
在车厢内外压差为100±10的条件下≤18 m3/h
流量计
5
总漏热率
≤18W/K
温度计
6
箱内尺寸
6100×2100×2200
卷尺
7
外廓尺寸
7830×2300×3550
卷尺
8
后下部防护装置
冷藏车例行检验记录
车型:XZC5081XLC3底盘号:发动机号:表格编号:XZC/QR5.0-01-01/01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
备注
1
外观质量
外观涂层均匀,无流挂。整车内壁应易清洗,使用常用的清洗剂或清洗方法不应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车箱、备胎架、挡泥板等零部件表面不应有明显凹坑及磕碰伤。
卷尺
注:有量值的记实测值,无值的合格打√,不合格打×,问题记备注栏。
检验员/日期:
卷尺
4、后缘位置:后缘应处在最靠近它的轮胎周向铅垂切面之前300mm的范围内。
卷尺
5、下缘离地高度:侧面防护装置的下缘任何一点的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0mm。
卷尺
6、前缘的结构和位置:前缘处在最靠近它的轮胎周向铅垂切面之后300mm的范围内位置。
卷尺
7、上缘距车辆上部构件的距离:切于轮胎外侧表面的铅垂平面与车辆构件相交,上缘到该平面所交割的车辆构件的距离为不超过350 mm
卷尺
2、外表面的位置:侧面防护装置不应增加车辆的总宽;外表面的主要部分位于车辆最外侧以内不大于120mm的位置;后端至少有250mm位于后轮胎最外侧以内不大于30mm的位置。
卷尺
3、外表面的形状:外表面光滑且连续;相邻部件未搭接。外露的棱边和角已倒圆,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侧面防护装置结构采用横杆结构,横杆间距不大于300mm,横杆最小截面高度为N2类车辆不小于50mm,N3类车辆不小100mm。
卷尺
2、外表面的位置:侧面防护装置不应增加车辆的总宽;外表面的主要部分位于车辆最外侧以内不大于120mm的位置;后端至少有250mm位于后轮胎最外侧以内不大于30mm的位置。
卷尺
3、外表面的形状:外表面光滑且连续;相邻部件未搭接。外露的棱边和角已倒圆,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侧面防护装置结构采用横杆结构,横杆间距不大于300mm,横杆最小截面高度为N2类车辆不小于50mm,N3类车辆不小100mm。
卷尺
3、离地高度:后下部防护的状态不能调整的车辆,后防装置下边缘的离地高度应不大于550mm。
卷尺
4、宽度: 后防装置的宽度不得大于车辆后轴两侧车轮最外点的距离;且任一端最外边缘与这一侧车辆后轴车轮最外端的水平横向距离不大100mm;
卷尺
9
侧面防护要求
1、装备要求:N2、N3类汽车必须安装侧面防护装置或以车身构件代替侧防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