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名人养生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名人养生经
作者:王雨纯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4年第10期
文/ 王雨纯
山色空濛,水泽丰沛,杭城自古便是雅士养生的好去处。

居官一方的白居易、苏轼,昔日
风姿自不消说;生于斯长于斯的高濂写《遵生八笺》;“买山而隐”的李渔著《闲情偶
寄》……
钱塘养人,名士们也乐于在此记下其延年益寿的宝贵心得。

高濂八笺遵生著作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人,是明代著名养生学家,时人称其“博学宏通,鉴裁
玄朗”。

高濂自小身体孱弱,后来又患了眼疾,因此常常慨叹生之不易,开始学习医学和养生
之道。

《遵生八笺》是高濂游四方寻百草,根据自己养生的实践经验,整理加工收集的各种资料,辅以独到评论而成。

该书共五十多万字,十九卷,主要内容有:卷一、卷二为《清修妙论笺》,在这部分内容中,高濂把养德列为养生第一要,从诸子百家百余种著作中摘录格言五十八条,
对修身养性、保精全神惜气等加以详论。

卷三至卷六为《四时调摄笺》,此笺按春、夏、秋、
冬分为四卷,详细阐述四季不同的养生之道,其中包含了五脏的各种保养方法。

卷七、卷八为《起居安乐笺》,此笺围绕“节嗜欲,慎起居,远祸患,得安乐”为中心,对居室、游玩、禁忌、交友等各种生活细节进行论述。

卷九、卷十为《延年却病笺》,是《遵生八笺》的精粹部分,主要是各种服气法、胎息法、导引术、按摩法,并收录了一些外国的养生功法,如《婆罗
门导引十二法》《天竺按摩法》等。

卷十一至十三为《饮馔服食笺》,此笺对饮茶知识做了详述,对汤粥、粉面、蔬菜、酿造、甜食等四百余种饮膳的做法,作了简明介绍。

卷十四至十六
为《燕闲清赏笺》,论赏鉴清玩之事,附以花卉种法。

卷十七、十八为《灵秘丹药笺》,为医
药方剂专章。

卷十九为《尘外遐举笺》,收录了历代百名隐逸之士。

《遵生八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养生著作,可说是集我国古代养生学之大成,对现代养生
者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李渔闲情饮馔有道
李渔是明末清初戏剧大家,与杭州有牵扯不断的缘分。

其盛年创作大半在西湖畔写就,
《风筝误》《玉搔头》《意中缘》不甚枚举,著作《闲情偶寄》也是其时完成。

《闲情偶寄》不仅是部戏曲理论专著,其中的“饮馔部”所述许多饮食追求和现代食品的
安全与健康理念非常吻合。

例如重蔬食:“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
自然也。

”李渔认为“重蔬食”有益人体健康,应该发扬上古“重蔬食,远肥腻”的遗风,方
能崇俭以养生。

查找李渔所述的食谱,几乎看不到山珍海味。

他认为“食不多味,每食只一二佳味即可,
多则腹内难于运化。

若一饭包罗数十味于腹中,而物性既杂其间岂可无矛盾也”。

这与现代营
养学家提倡的饮食不宜过饱的观点相吻合。

“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

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

五味
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病。

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食不节必至于损:酸多伤脾,咸多
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

”李渔的这一饮食主张,完全符合现代烹调之理,口
味过重,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李渔认为米养脾、麦补心,应兼食补充,各取所长;为使饮馔
得益,饮食不可过多、过速;吃饭时要注意情绪心境,大悲大怒时不可食。

求食益,与现代营
养学的观点无不合拍。

袁枚遣兴随园养老
清代著名诗人画家袁枚,生于钱塘,少有才名,不惑之年辞官归乡,筑园林于小仑山,取
名“随园”,安居于此直至暮年神明不衰,且“齿若编贝,声若洪钟”,被誉为“一代文星兼
寿星”。

纵览袁枚《随园全集》,有一首81 岁秋所作《遣兴》诗可谓全盘概括了其养生经:“冬
常早起夏常眠,生性耽游自在天。

身健每嫌儿女弱,心虚常觉友朋贤。

鱼贪凉影游荷下,鸟恋
残花立树巅。

记得当时康节语,凭人谤我作神仙!”
首句虽讲的是冬夏,但可见袁枚很注重劳逸结合,讲究作息有序。

他每天清晨“与雀争先”,早起活动健身,或到田野散步,或到山林打拳舞剑,晚间或登山赏月,或独步江畔,注
意有劳有逸,张弛有度。

诗人虽仕途不顺,不满朝政,但他并不愤世嫉俗,而是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坦然处之,“心虚常觉友朋贤”,从不为悲喜之事而动容,不为得失之事
而动怒,做到了他自己说的“悲喜适度胸若谷”“凭人谤我作神仙”。

另外,袁枚年逾八秩时仍笔耕不辍,诗作不断,所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
别法,惟有多吟诗”。

诗文能抒发情感,调养精神,勤于著述也有利于头脑始终保持鲜活精力,生命到老依旧旺盛如初。

苏白二家修身养性
白堤断桥雪,苏堤春晓月,两位传奇大家白居易与苏轼在杭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俩的养生之道也与其文学成就一般给人以无穷启示。

白居易生来体弱,但极重保养,故能享年75 岁。

其养生方法多种多样,游览山水便是之一。

作为一项能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的健身活动,又有心旷神怡、舒坦心境、清新耳目、养性
移情、壮健筋骨之良效,白居易自然乐此而不疲,正如其任杭州太守时所言:“在郡六百日,
入山十二回。

”当然,动静相辅,留恋山水之余,白居易更注重午休蓄锐。

他在一首诗中写到:“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日复西南斜。

”他还深谙凝视清心,远眺明目之理,“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这种静中有动的卧游可以去忧安神。

除最基本的杂食、运动等养身方式外,晚年白居易还好道喜禅、修定聚气。

他结庐“草静居”潜心学道,参禅打坐入定后便将尘世一切杂念全抛,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于“寡欲清心源”处,白居易还强调要豁达乐观,善于自解,切忌忧愁郁闷,并坚决反对以为求生的服石炼丹。

苏轼与白居易在养生之道上也颇有共通之处。

苏轼平时也十分注意饮食,反对过滥服用丹药,认为“人之生,气为主,食为辅”,倘若整日药不离口,就令臭味乱于外,百毒战于内,
劳其主隔其辅,徒增病患。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归结的“三戒”养生法:戒急躁,急躁者,
坐不宁立不安,难以养性;戒阴险,阳奉阴违口蜜腹剑之人,权欲膨胀,世事烦扰,难以养性
修身;戒贪欲,欲要有节而不可纵也,无尽无休将百病丛生,成养生大患,故需加节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