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3《北京四合院》教案 苏教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 13《北京四合院》教案苏教
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
⒈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气氛【fēn】幽静【yōu】融洽【qià】压抑【yì】
深巷【xiàng】缺陷【xiàn】抱负【bào】凝聚【níng】
⒉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十分安静。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或使命。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排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
形容多而密集。
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⒊相关介绍: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
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在现代,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
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传统四合院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
二、课文导入
播放四合院图片,请学生观看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四合院的印象。
三、教学步骤
1.提问:通读全文,请你概括一下这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北京的四合院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
它符合人性心理,有利于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能使人们精神上获得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
2.提问:再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自然段:总说四合院建筑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突出北京的四合院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分析北京现存四合院的现状及其作用。
第三自然段:北京四合院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第四自然段:高层建筑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第五自然段:举例说明北京四合院能弥补现代高层建筑社会功能的缺失,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推崇、关注。
第六自然段:历史赋予现在建筑师的新的义务和责任。
3.提问:想一想:本文的主要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北京的四合院。
4.提问:文章所说明的北京的四合院有什么特点?
明确:建筑雅致,结构精巧,数量众多。
5.提问: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在大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
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数亩,小则不过丈大;或独家独户,或数户或十几户合居。
6.提问: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北京的四合院是怎样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联系起来的?
明确:北京的四合院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将家庭联系与私人交往紧密的联合起来,创建一种和谐的氛围。
7.提问:文中所说的“高层建筑的社会功能缺陷”,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社会动能缺陷指缺少符合人性心理、能与周围的人彼此联系、共同生活的居住环境。
8.提问: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请你回忆一下,以往我们所学习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等。
四、作业布置
你认为作者所主张的现代住宅建筑的思路是否可行?说说你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