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讲课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室扑
28
室颤
29
临床常见问题
干扰 计数不符 伪报警
30
常见的干扰ECG
受干扰的ECG
50HZ干扰
50HZ以上干扰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电源地线不良
检查地线
电极片接触、传导不良 更换电极片,清理病 病 人 紧 张 , 不 舒 服 、 颤 抖 人皮肤 (寒战、紧张等易引起肌肉 尽量使病人舒适 的颤动,波形似房颤波) 滤波或手术模式
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1
监护仪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初现雏形 随着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在临床中日益重要 多功能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
2
临床作用
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 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
病人生命安全
3
适用范围
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 节律、频率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血氧饱和度的患者
11
电极片更换时间
一次性电极片的更换时间应根据不同人群 分别对待
女性、≥60岁人群,营养不良患者,建议 24-48小时更换;婴幼儿、皮肤敏感者可缩 小时间;<60岁、营养良好的男性可48-72 小时更换
12
调试
一般选择监护Ⅱ导联 标准电压 速度25mm/s
13
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 观察是否有P波,P波的形态、高度和宽 度如何。 3. 观察P—R间期、Q—T间期。 4. 观察 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 搏”。 5. 观察T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2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连续3个以上快速QRS波,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 则。
➢ QRS波形态和时限正常,当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 增宽。
➢ 起止突然,通常由一个期前收缩触发。
26
室性心动过速
➢ 连续三次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 室率140~200次/分 ➢ QRS波宽大畸形 ➢ 遇合适机会时可发生心室夺获
18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QRS时限常>0.12s 代偿间期完全 主波多与T波方向相反
19
恶性室早
➢频发室早 ➢频发多源室早 ➢室早呈联律出现 ➢成对室早 ➢R on T
20
频发多源室早
21
室早二联律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22
室早三联律
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4
监护仪临床功能:
• 循环系统监测
- 血压(有创/无创) - 脉搏 - 心排血量 - 心电图
• 神经系统监测
- 颅内压 - 脑电图 - 麻醉深度
• 肌电监测
- 额肌电 - 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 体温监测
• 呼吸系统监测
- 呼吸频率 - 氧浓度 - 二氧化碳浓度 - 血氧饱和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混 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气道压 - 呼吸容量 - 麻药浓度
诊断 仅用于监护,不能用于诊断!
32
二、呼吸监测
原理:阻抗式呼吸测量是根据人体呼吸运动时,肌 体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呼吸阻抗随肺容量 的增大而增大。阻抗式呼吸测量根据肺阻抗的变 化而设计。
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 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号和呼吸阻抗。因而 产生一个连续性的波型于监护仪上。
5
一、心电监护
ECG监护的目的
持续显示心电活动 持续监测心率 及时诊断心律失常 持续观察S-T段T波,判断有无心肌损害与缺血及 电解 质紊乱 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 判断起搏器功能
要达到以上目的,一定要保证ECG监测的质量
6
皮肤处理
选择皮肤无破损,无任何异常的部位。 必要的话刮去体毛。 用乙醇涂擦脱脂,不要用纯乙醇(95%),采用
其他机器的干扰,如:电毯
不稳的基线
基线飘浮
电极片接触不良
检查电缆线和电极
电极胶快干了(用完封口)片
较小的移动 受呼吸的干扰
保持安静 更换电极片位置
电极片脱落 导线接触不良
更换电极片 检 查 电 缆 线 , 必 要 时 更 换它以判断电缆线的好3坏1
注意:
滤波器可以改变所显示的ECG的形态 当选择滤波器时,切勿依赖ECG形态进行
14
窦性心律
窦性P波: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秒
15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P波 心率>100次/分
16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P波 心率<60次/分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17
窦性停搏
窦性P波与QRS波群缺如,出现一个较长的PP间距,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23
心房扑动
➢ 心房活动呈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线消 失,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当 心房率为300次/分钟,未经药物治疗时,心室率通常为 150次/分钟(2:1房室传导)。
24
心房颤动
➢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和振幅不一致、间距不规 则的f波 ➢ QRS波:RR间距不等、QRS波幅变化较大 ➢ f波的频率一般在350~600次/分之间
AHA标签
RA LA RL LL V1 V2 V3 V4 V5 V6
IEC颜色
红 黄 黑 绿 白 黄 绿 棕 黑 紫
IEC标签
R L N F C1 C2 C3 C4 C5 C6
8
三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RA(右臂)位置:锁骨下, 靠近右肩 LA(左臂)பைடு நூலகம்置:锁骨下, 靠近左肩 LL(左腿)位置:左下腹上
监护I、II、III
监护I、II、III
9
五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RA(右臂)位置:锁骨下,靠近 右肩
LA(左臂)位置:锁骨下,靠近 左肩
RL(右腿)位置: 右下腹 LL(左腿)位置:左下腹 V位置:胸骨相应位置
监护I、II、III、aVR、 aVF、aVL、V
10
电极的位置应注意:
一旦定好位置,不要大范围变动 避开听诊和除颤及做心电图的位置 避免贴在易摩擦和经常活动的部位
75%乙醇,以免使皮肤干燥而增加电阻。 使用心电图备皮(研磨)纸去掉死皮,提高电极
粘贴位置的导电性。
7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标)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欧标)
导线
RA右臂 LA左臂 RL右腿 LL左腿 V1心前 V2心前 V3心前 V4心前 V5心前 V6心前
AHA颜色
白 黑 绿 红 棕 黄 绿 蓝 橙 紫
室扑
28
室颤
29
临床常见问题
干扰 计数不符 伪报警
30
常见的干扰ECG
受干扰的ECG
50HZ干扰
50HZ以上干扰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电源地线不良
检查地线
电极片接触、传导不良 更换电极片,清理病 病 人 紧 张 , 不 舒 服 、 颤 抖 人皮肤 (寒战、紧张等易引起肌肉 尽量使病人舒适 的颤动,波形似房颤波) 滤波或手术模式
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1
监护仪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初现雏形 随着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在临床中日益重要 多功能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
2
临床作用
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 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
病人生命安全
3
适用范围
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 节律、频率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血氧饱和度的患者
11
电极片更换时间
一次性电极片的更换时间应根据不同人群 分别对待
女性、≥60岁人群,营养不良患者,建议 24-48小时更换;婴幼儿、皮肤敏感者可缩 小时间;<60岁、营养良好的男性可48-72 小时更换
12
调试
一般选择监护Ⅱ导联 标准电压 速度25mm/s
13
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 观察是否有P波,P波的形态、高度和宽 度如何。 3. 观察P—R间期、Q—T间期。 4. 观察 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 搏”。 5. 观察T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2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连续3个以上快速QRS波,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 则。
➢ QRS波形态和时限正常,当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 增宽。
➢ 起止突然,通常由一个期前收缩触发。
26
室性心动过速
➢ 连续三次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 室率140~200次/分 ➢ QRS波宽大畸形 ➢ 遇合适机会时可发生心室夺获
18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QRS时限常>0.12s 代偿间期完全 主波多与T波方向相反
19
恶性室早
➢频发室早 ➢频发多源室早 ➢室早呈联律出现 ➢成对室早 ➢R on T
20
频发多源室早
21
室早二联律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22
室早三联律
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4
监护仪临床功能:
• 循环系统监测
- 血压(有创/无创) - 脉搏 - 心排血量 - 心电图
• 神经系统监测
- 颅内压 - 脑电图 - 麻醉深度
• 肌电监测
- 额肌电 - 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 体温监测
• 呼吸系统监测
- 呼吸频率 - 氧浓度 - 二氧化碳浓度 - 血氧饱和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混 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气道压 - 呼吸容量 - 麻药浓度
诊断 仅用于监护,不能用于诊断!
32
二、呼吸监测
原理:阻抗式呼吸测量是根据人体呼吸运动时,肌 体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呼吸阻抗随肺容量 的增大而增大。阻抗式呼吸测量根据肺阻抗的变 化而设计。
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 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号和呼吸阻抗。因而 产生一个连续性的波型于监护仪上。
5
一、心电监护
ECG监护的目的
持续显示心电活动 持续监测心率 及时诊断心律失常 持续观察S-T段T波,判断有无心肌损害与缺血及 电解 质紊乱 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 判断起搏器功能
要达到以上目的,一定要保证ECG监测的质量
6
皮肤处理
选择皮肤无破损,无任何异常的部位。 必要的话刮去体毛。 用乙醇涂擦脱脂,不要用纯乙醇(95%),采用
其他机器的干扰,如:电毯
不稳的基线
基线飘浮
电极片接触不良
检查电缆线和电极
电极胶快干了(用完封口)片
较小的移动 受呼吸的干扰
保持安静 更换电极片位置
电极片脱落 导线接触不良
更换电极片 检 查 电 缆 线 , 必 要 时 更 换它以判断电缆线的好3坏1
注意:
滤波器可以改变所显示的ECG的形态 当选择滤波器时,切勿依赖ECG形态进行
14
窦性心律
窦性P波: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秒
15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P波 心率>100次/分
16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P波 心率<60次/分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17
窦性停搏
窦性P波与QRS波群缺如,出现一个较长的PP间距,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23
心房扑动
➢ 心房活动呈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线消 失,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当 心房率为300次/分钟,未经药物治疗时,心室率通常为 150次/分钟(2:1房室传导)。
24
心房颤动
➢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和振幅不一致、间距不规 则的f波 ➢ QRS波:RR间距不等、QRS波幅变化较大 ➢ f波的频率一般在350~600次/分之间
AHA标签
RA LA RL LL V1 V2 V3 V4 V5 V6
IEC颜色
红 黄 黑 绿 白 黄 绿 棕 黑 紫
IEC标签
R L N F C1 C2 C3 C4 C5 C6
8
三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RA(右臂)位置:锁骨下, 靠近右肩 LA(左臂)பைடு நூலகம்置:锁骨下, 靠近左肩 LL(左腿)位置:左下腹上
监护I、II、III
监护I、II、III
9
五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RA(右臂)位置:锁骨下,靠近 右肩
LA(左臂)位置:锁骨下,靠近 左肩
RL(右腿)位置: 右下腹 LL(左腿)位置:左下腹 V位置:胸骨相应位置
监护I、II、III、aVR、 aVF、aVL、V
10
电极的位置应注意:
一旦定好位置,不要大范围变动 避开听诊和除颤及做心电图的位置 避免贴在易摩擦和经常活动的部位
75%乙醇,以免使皮肤干燥而增加电阻。 使用心电图备皮(研磨)纸去掉死皮,提高电极
粘贴位置的导电性。
7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标)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欧标)
导线
RA右臂 LA左臂 RL右腿 LL左腿 V1心前 V2心前 V3心前 V4心前 V5心前 V6心前
AHA颜色
白 黑 绿 红 棕 黄 绿 蓝 橙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