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知识清单讲解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 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⑩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 蕴无穷的境界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 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 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离情 之中,加之“冰心”“玉壶”,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便展现在 人们面前。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如崔颢 的《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 乡。”诗人用传神的口吻,把女主人公的音容写得活灵活现。如李清照 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 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 远的时间、情状和地点。 (4)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事等。如白 居易的《长相思》,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贺知章的《回乡偶 书》。 3.如何正确把握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掌握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 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 的生平经历。 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注反映心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 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上与之相适应的 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需要指出的是,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 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2)结构特点 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 ①叠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倒装:一般表强调。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正常表述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正常表 述应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202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知识 清单讲解优秀课件
三 古代诗歌鉴赏
清单一 古代诗歌“形象”破解
1.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称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 物形象。前者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贾 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隐者李凝的形象。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考查点 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以及人物的身份类别 判断;与其他考点交叉时,则综合考查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以 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 (2)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的《蝉》中“蝉”的形象,韦 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具体的考查点有 物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
②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动词,特 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中“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随” “抱”都用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令,只有“随”字用在这里最合适,也只 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 ③形容词。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 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 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 “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中,“红”“绿”这样表颜色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
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 等等。对于物象来说,分析诗中描写了物象的哪些方面、描写用语及评 价用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对其品质或理想做深层分析。 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清单二 古代诗歌“语言”破解
1.语言内容 (1)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 语言。 ①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 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 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 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②情感语言。“悲”“孤”等字词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 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 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其中“不堪”“强”写出了诗人
④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 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写了“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自然。指诗词不加雕琢,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 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的认识, 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⑥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 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正衬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
清单三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诗歌 的内容。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诗歌内容时,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鉴 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仅要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还要赏析其表达效
寒、不怕孤独的品性进行了环境气氛的描写。白居易的《夜雪》“已 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别从触觉、视觉、 听觉等角度侧面衬托雪之大。其中选“折竹声”这一细节衬托出雪之 “重”,别有情致。 又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 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作者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诗中经历荣 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春日之 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秋日愈显零落憔 悴。 (3)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 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
令人难忘。 ④副词。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 而恰到好处之意。少妇登翠楼时兴冲冲,后因闯入眼帘的柳色想起了丈 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用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这 正是此诗耐人寻味之处。 ⑤数量词。如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一)》中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 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就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 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景色,抒 发诗人满腹的愁怨。 2.语言特点
③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柳岸、晓风残 月”(柳永《雨霖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 《寄黄幾复》)。 3.表达效果 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和内容形象相联系。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之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有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精神境 界。 在具体的表述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作。
不忍回忆青春年少时的情景,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传达出内心 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③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 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 待着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还有我们熟悉的苏 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诗中都有象征语言。 ④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尸 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 《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等。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需要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者利用 “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把一个 少女惊诧、害羞、好奇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塑造了一个 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如柳宗元的《江雪》为塑造老渔翁不怕严
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 美感。 ⑦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⑧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 史荡涤千古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伫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 魄。 ⑨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出语高昂, 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诗人或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 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果。值得注意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往往与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说明
描写 正面、侧面,详写、略写,工笔、白描
心理、肖像、语言、动作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等
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相关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的故事;《西厢记·长亭送 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 诗句。 (2)从语法角度分析,有以下一些词需要关注: ①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 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定的意 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 象。如赵嘏《寒塘》中的“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写游子心中的情, 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浓 郁。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1)风格特点 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参考晚唐司 空图所列的“二十四品”,列出以下常见风格: 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 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面看 来平淡,然而平淡之中却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②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 山水图三首(其三)》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 整,“红”“青”表颜色的词语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③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叙述。如《诗经· 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