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课时训练十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十) 生活中常见的盐
夯实基础
1.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于(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2.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 )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
3.“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4.[2017·西城二模] 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肥皂水 B.蔗糖水 C.食醋 D.柠檬汁
5.[2017·大兴一模] 人体内几种体液或代谢产物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8~1.5) B.尿液(5.0~7.0) C.血液(7.4~7.5) D.小肠液(7.8~8.0)
6.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食盐可作发酵粉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7.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锌和稀盐酸
B.二氧化碳和水
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8.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粗盐放在天平右盘的称量纸上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液滴飞溅
C.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过滤时用到的主要仪器和用品是:玻璃棒、烧杯、滤纸、铁架台
9.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铵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 B.NaHCO3
C.H2SO4 D.K2SO4
10.[2017·石景山二模] 能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区分开来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盐酸 D.无色酚酞溶液
11.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6 B.8 C.11 D.14
1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K10-1所示。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图K10-1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示意图还可以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K10-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0-2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4.在班级的“元旦联欢会”中,小明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表演了一个魔术:在桌面上摆了四个盛有不同无色溶液(均为初中所学常见物质)的高脚杯,他将A高脚杯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另外三个高脚杯中,看到下列现象: B中液体产生大量气泡,变为“汽水”; C中液体变为红色,好似“葡萄酒”; D中的液体变为“牛奶”(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图K10-3
(1)C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若A与B不含相同元素,则A与B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

(3)若A与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7·通州一模]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请结合图K10-4回答下列问题。

图K10-4
(1)图甲中,“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铜单质,还能表示______________。

(2)观察图乙和图丙中微粒变化的共同点,可以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7·西城一模] 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如图K10-5所示的实验。

图K10-5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17.(1)根据如图K10-6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K10-6
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K10-7所示仪器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

图K10-7
①图Ⅰ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名称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____。

②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Ⅱ所示,则量取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

③称量氯化钠的质量读数如图K10-8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图K10-8
18.某小组用图K10-9装置验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图K10-9
(1)甲同学:A中收集满CO2,用针筒向A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液体出现浑浊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A中加入适量MnO2,打开弹簧夹,用针筒注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停止后,D 中得到无色溶液。

拓展提升
1.××泡打粉的标签如图K10-10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2.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三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Cu、稀硫酸、CuO ②稀盐酸、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 ③C、CO 、Fe 2O 3 A .① B .② C .①③ D .②③
3.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 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硫酸铜溶液 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4. [碱 工艺。

①生产原理:NaCl(饱和溶液)+NH 3+CO 2+H 2O===NaHCO 3(固体)↓+NH 4Cl 。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图K10-11所示:
图K10-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
B .该工艺流程可看出: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C .该过程涉及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
D .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5.现有盐酸和CaCl 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 2CO 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 2CO 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K10-1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0-12
A .图中O ~a 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Cl 2+Na 2CO 3===2NaCl +CaCO 3↓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反应前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K10-13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7. [2017·朝阳二模] 《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某期节目中,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若继续向“名牌”上喷另外一种溶液,又会变成无色,则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喷的另外一种溶液可能是________。

A.白醋
B.纯碱溶液
C.食盐溶液
D.柠檬酸溶液
8.[2017·东城一模] 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

[制备材料] 1.5 g小苏打、1.5 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 mL饮料瓶。

[制作过程] 如图K10-14所示。

图K10-14
(1)柠檬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

检验柠檬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可选择下列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铁钉 B.铜丝 C.鸡蛋壳 D.食盐
(2)上述自制汽水属于“碳酸饮料”,其中碳酸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的小苏打是____________的俗称,其水溶液显碱性。

(4)打开该汽水瓶盖,能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请根据下列碱的用途所体现出物质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分类,并参照实例完成空白处内容。

图K10-15
①用氢氧化铝作胃药
②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
④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
⑤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硫
⑥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需要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__(填“B”或“C”)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10-16
10.“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K10-17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

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

图K10-17
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________(填序号)处。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朝阳二模] 化学实验竞赛中,甲、乙两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NaCl,并测定碳酸钠的质量”。

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及相关数据如下。

已知:Na2CO3+CaCl2===2NaCl+CaCO3↓。

图K10-18
请回答:
(1)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g。

(2)老师指出甲、乙两组方案均不能得到纯净的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方案不能得到纯净的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方案不能得到纯净的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A [解析] 含钾元素的化肥是钾肥,含氮元素的化肥是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是磷肥,含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是复合肥料。

2.D [解析] 硫酸铜的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因此属于盐。

3.B [解析]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是由金属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碳酸钾是由金属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由金属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

4.A [解析] pH >7,溶液呈碱性,pH =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肥皂水的pH =10.2,大于7,呈碱性。

5.A 6.B
7.D [解析] 锌和稀盐酸能相互反应,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能相互反应,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相互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相互反应,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8.B
9.C [解析]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H 2SO 4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0.B [解析]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显碱性,使石蕊溶液均显蓝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烧碱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盐酸分别能与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中和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均显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

11.B
12.D [解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都由离子构成。

13.D [解析] c 点时溶液的pH 小于7,溶液显酸性;a 点时溶液的pH 大于7,显碱性,此时氢氧化钾过量,故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 2SO 4和KOH ;pH 由开始时大于7逐渐地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地加入酸性溶液,使pH 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由b 点到c 点的变化过程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此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4.(1)酚酞溶液 (2)Na 2CO 3 HCl (3)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15.(1)一个铜原子
(2)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 (1)“Cu”能表示铜元素、铜单质,还能表示一个铜原子。

(2)从微粒的角度、微粒的变化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16.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反应完
[解析]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17.(1)所加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40.0 (2)①玻璃棒 搅拌,加快溶解 ②81.0 mL ③A
18.(1)有液体流入且液体变浑浊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2H 2O 2 ===== MnO 2
2H 2O +O 2↑ A 和B 中均有气泡出现,B 中液体流入C 中,C 中溶液变浑浊,D 中液面上升,有气泡生成
[解析] (1)A 中CO 2与 NaOH 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密闭装置B 中的Ca(OH)2与A 中生成的Na 2CO 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 3。

|拓展提升|
1.B [解析]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可用作泡打粉;由图中的保存方法可知:泡打粉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面团发
酵时产生的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面包变得松软可口;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中含有碳元素,故属于有机物,碳酸盐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表现出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为无机化合物。

2.B [解析] ①中Cu 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的后面,因此不能和稀硫酸反应,Cu 也不能和CuO 反应;②中稀盐酸与Ca(OH)2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Na 2CO 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a(OH)2溶液与Na 2CO 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③中C 和CO 不能反应,C 、CO 都能还原Fe 2O 3。

3.C 4.B
5.C [解析]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先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无沉淀产生;当混合液中的盐酸被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氯化钙才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滴至a 克时,图中O ~a 段发生的反应是2HCl +Na 2CO 3===2NaCl +CO 2↑+H 2O ;滴至b 克时,溶液中无HCl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 、CaCl 2;滴至c 克时,溶液中1份HCl 反应生成1份NaCl ,1份CaCl 2反应生成2份NaCl ,反应后溶质质量均变大;滴至d 克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6.C [解析] 由图可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开始就产生沉淀或气体。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符合图乙;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符合图乙;氢氧化钠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开始没有沉淀出现,当硫酸消耗完后才出现沉淀,不符合图乙;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图乙。

7.B AD [解析] “名牌”变红,说明是酚酞和碱性物质反应,选项中只有纯碱溶液显碱性;喷另外一种溶液,又会变成无色,说明碱性物质消失,所以酚酞变无色,能跟纯碱溶液反应的有白醋和柠檬酸溶液。

8.(1)AC (2)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碳酸 (3)碳酸氢钠
(4)有大量气泡冒出 H 2CO 3===H 2O +CO 2↑ [解析] (1)酸会与活泼金属、碳酸盐反应,不会与铜、食盐反应,所以检验柠檬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以用铁钉、鸡蛋壳。

(2)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会生成柠檬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碳酸的来源是小苏打和柠檬酸。

(3)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

(4)碳酸会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打开该汽水瓶盖,能够看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

9.(1)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或能与盐反应) ②⑤(或③④)
(2)C 二者都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合理即可) 10.(1)①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3)2NaOH +CO 2===Na 2CO 3+H 2O[或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解析] (1)由题意知上下两层物质能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和稀硫酸、硝酸钙、铁反应,所以二氧化碳应该放在第一层的①位置;碳酸钠属于碳酸盐,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还能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因此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硫酸铜还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②的位置是碳酸钠,③的位置为硫酸铜。

(2)向③中滴入氢氧化钠,则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3)第二层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 2===Na 2CO 3+H 2O 或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11.(1)5.3
(2)①引入新杂质CaCl 2 加入适量的CaCl 2 ②引入新杂质Na 2SO 4 加入适量稀盐酸
[解析] (1)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Na 2CO 3+CaCl 2===2NaCl +CaCO 3↓ 106 100 x 5 g
106100=x 5 g
x =5.3 g
(2)①甲方案中加入过量CaCl 2反应后会有CaCl 2剩余,改进方案是加入适量的CaCl 2;②乙方案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虽然没有稀硫酸剩余,但是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杂质硫酸钠,改进方案是加入适量稀盐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