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的神话传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麒麟的神话传说故事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
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
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
分享麒麟的神话故事,欢迎借鉴!
麒麟的神话传说1
金山有许多优美而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相应的故事。
这些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们追求和谐幸福生活的愿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其中最有影响有的:
有关麒麟的传说。
如:金山西北脚下有个焦氏山。
世传焦氏山产麟,因名麟山。
因麟山太小,麒麟移居金山一洞中,即现在的“麒麟洞”。
一日东去曲阜,“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曰:“水精子继衰周而素王”。
孔母颜氏十分惊异,取绣绂系其角。
信宿而去,后十一个月,颜征在生孔子。
金山遂名为“麟台第一峰”。
后71年,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获麟”,孔子见而掩袂而泣,绝笔。
故《春秋》又称为《麟经》《麟史》。
所谓孔子是“天上麒麟儿”即本于此。
此神话传说,与东晋王嘉《述异记》大致相同。
另外还有“金牛产麟”的传说。
“麟山产麟”“麟吐玉书”“金牛产麟”的神话传说及“西狩大野获麟”的史实,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传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之乡”的主要历史根源。
麒麟的神话传说2
很早以前,牛本是玉帝女儿乘骑的麒麟。
它常到凡间偷吃人们的庄稼。
有一次把大片的庄稼吃完了,农民打它时,它还抵人、咬人。
它的牙齿锋利,把人咬烂了,尝着人的肉鲜美,就不吃庄稼了,专门吃人。
有一天,一个农民正在挖地,麒麟驾云从天上下来,嘴里喷出大雾,笼罩大地,大声吼着来吃这个农民。
这个农民胆量很大,拿着一把铁叉,一面抵挡,一面大喊:“救命!”周围挖地的农民听见了都来相助,它吃不了农民,气得吼声更大,震动了天宫。
天兵报告玉帝,玉帝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查看,见它张着大嘴要吃农民,玉帝喝令一声:“大胆,竟敢吃人!”麒麟急忙跪下请罪,玉帝一脚踢掉它的上牙,罚它
一生不能吃肉,并命天将用刀砍破它的蹄子,把筷子削尖从鼻孔穿个窟窿,给锁了个鼻圈,叫农民牵上去拉犁。
它有了鼻圈,一拉就疼,蹄子割成两半了一册也疼,从此就乖乖地成为给人拉犁的牛了。
麒麟的神话传说3
“西狩获麟”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
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学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
“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
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
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
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
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
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
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
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麒麟的神话传说4
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
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麒麟五: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
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在南京中山门外,有一雕塑,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于南京城外南朝萧梁帝陵。
此雕塑纹饰华丽,身躯趋向于狮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该雕塑挺胸曲腰,目瞋口张,颈短而阔,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兽身纹饰极富装饰味,其体感强,且厚实,在重视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壮美而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