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38分)
1. (4分) (2017高一下·赣州期中) 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图(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

目前我国规定男子16~60周岁、女子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仅从人口增长变化考虑,我国就业压力最大的年份是()
A . 1975年
B . 1980年
C . 2015年
D . 2035年
(2)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二十多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 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B .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C . 劳动力数量较为充足
D . 人口性别比明显变化
2. (4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只考虑热力因素,则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A . 偏北风
B . 正东风
C . 东南风
D . 西南风
(2)下图与图中M、P、N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 . ①
B . ③
C . ②
D . ④
3. (6分) (2018高二下·吉安期末)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 . 航道建设
B . 西电东送
C . 劳务输出
D . 水土保持
(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 . 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 . 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 . 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 . 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4. (2分) (2016高二下·玉溪期中) 下图为杭州(30°N,120°E).贵阳(26.5°N,107°E)和兰州(36°N,104°E)_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图。

①、②、③依次代表的城市是()
A . 兰州、杭州、贵阳
B . 杭州、贵阳、兰州
C . 贵阳、兰州、杭州
D . 兰州、贵阳、杭州
5. (4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期末) 读某城市A及附近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与A相似的是()
A . 株洲
B . 广州
C . 兰州
D . 长春
(2)关于城市A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 全年高温多雨
C . 热带季风气候
D . 多内流河
6. (6分)(2016·福州模拟) 如图表示2014年广东省、山西省、福建省、云南省四省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万吨),完成以下问题。

(1)
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份是()
A . 山西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
B . 山西省、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
C . 云南省、福建省、山西省、广东省
D . 广东省、福建省、山西省、云南省
(2)
甲省级行政区铁路货运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 . 矿产丰富
B . 地形平坦
C . 人口众多
D . 河流缺少
(3)
乙和丁的货运方式结构比较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地势③产业结构④经济规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7. (4分)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问题。

(1)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根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A . 热带雨林气候
B . 热带草原
气候
C . 热带季风气候
D . 地中海气候
8. (2分)为了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目的主要是为了()
A . 扩大市场
B . 降低劳动力价格
C . 降低地价
D .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9. (2分)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10. (2分)读下图所示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月份123456789101112
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
降雨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
A . 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与乙图相等
B . 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 . 沿EF常常发育河流
D . AB处的坡度比EF处大
11. (2分)世界上某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 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
B . 控制出租车的发展
C .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 . 提高公交公司的效益
二、综合题 (共4题;共67分)
12. (20分) (2018高三上·厦门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

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

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寒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

(3)简述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不利条件。

(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50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减少的原因。

13. (20分) (2016高三下·重庆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26日在云南省“两会”上,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

但怒江上十三级的大水电是否开发,这已经争论了十多年,反对者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天然河流,赞成者认为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打赢扶贫攻坚战。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以下是三江并流区位置及内部示意图。

(1)
除材料中提到的原因外,分析怒江大坝建设反对者还会提出的理由。

(2)
简要推测三江并流区“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

(3)
分析该地区多样且独特的民族民俗等形成的主要地理原因。

(4)
云南怒江流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4. (12分) (2019高一上·宣城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种不同的气候带。

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点,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1)下列气候类型在中国有分布的是________。

(选择填空)
(2)上题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中(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B、C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特征为夏季________,不同特征为冬季________ (填 B或 C)的气温更低。

(4)丙处冬季的典型气候特征是________,此季节该地主要受________系统控制。

(5)简述甲处的瓜果特别甜与其夏季的哪些气候特征息息相关。

15. (15分) (2017高三下·崇义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泛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上海市、苏南、浙北等核心区转移;二是在泛长三角内部,核心区将部分产业向安徽省、江西省及苏北、浙西等外围地区转移。

在此背景下,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格局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下图为1990~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重心变化示意图,下表为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
分析图示碳排放重心移动速度和方向变化的原因。

(2)
安徽皖江城市带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简述其优势区位条件。

(3)
说明泛长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对外围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1题;共38分)
1-1、
1-2、
2-1、
2-2、
3-1、
3-2、
3-3、
4-1、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9-1、
10-1、
11-1、
二、综合题 (共4题;共67分)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4-4、
14-5、
15-1、
15-2、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