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
展开全文
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炎验方】
作者:中医可爱的理想的博客【鼻炎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
外用使用方法: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技巧:这个药的安全而且迅速起效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球蘸上药粉,然后用纱布包起来系好,塞鼻子里。
这样用没有刺激,大部分能够塞进去一两分钟鼻子就通气了。
【主治】:此方是针对鼻炎、鼻窦炎而制的,对过敏性鼻炎无效
【方解】:方中以瓜(即甜瓜蒂,甜瓜把)为君药,此药可以排出鼻窍内久郁之湿浊之毒,皂角臣药加强瓜蒂排毒作用,除金银花外,其余诸药开窍止疼消肿排脓皆为佐药,金银花为使药,因为以上诸药排毒力量强大,用了以后会排出大量的或黄或绿或脓液等液体,排完以后鼻子会发热甚至红肿干涩,金银花专为此而设。
故以金银花为使,以调诸药燥烈之性。
希望有缘人看了以后能够运用到临床,造福更多的鼻炎患者。
鼻炎根治秘方
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根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和鼻子瘙痒。
过去认为这是一个虚症,是受寒了,就用补的办法或者说温阳散寒的办法,可是收效者不过十之二三。
这个病的核心机制,根本不是受寒,那它的机制是什么呢?它的机制就是肝火偏旺,下面我就给大家出一
个小方子,到药店里买以下几味中药:
芍药10克
甘草5克
钩藤10克
杏仁10克
枇杷叶10克
海浮石10克
黄芩6克
白芷6克
蝉衣6克
蜂房6克
乌梅10克
加水1000毫升,也就是两个矿泉水瓶的剂量,加水浸泡一个小时,开锅以后再煎20分钟左右,把药汤滤出来,大约400毫升左右。
分两次早晚空腹服下,一般说来连喝7天,即可收到显著效果。
有效以后,可以把这个药方10倍的剂量,到大一点的药店里让它给加工成水丸,每次吃10克,一天吃两次,连着服用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根除过敏性鼻炎。
御风通鼻汤
《名医名方》:御风通鼻汤时间:2017-01-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雷辉
成肇仁,男,1944年生。
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
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1 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细辛3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宣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感冒见鼻塞流清涕者。
症见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或动则汗出等,舌淡红(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虚,卫表不固,营卫不和,风寒之邪闭阻鼻窍及久而化热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方解:过敏性鼻炎属鼻鼽范畴,多由素体正气不足,外感风寒,久致鼻塞不通,不闻香臭,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甚则头痛,脑鸣之症。
成肇仁认为鼻鼽多为素体正气不足,或遇气候变化,加减衣物不当;或起居不节,过逸过劳;或饮食偏嗜等原因而诱发,加之空气污染,故而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鼻鼽早在《素问·脉解篇》就有论述。
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说:“脑冷肺寒所致。
”故本病表现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本方由玉屏风散、桂枝汤、苍耳子散三方加减化裁而来。
因正气素亏,卫表不固,故用玉屏风散益气固卫。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气以助黄芪益气卫表之
力,防风发表祛风胜湿,三药内外兼顾犹如屏风御风于外,故而名之。
桂枝汤调和营卫。
《医宗金鉴》言:“桂枝主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辅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本方中白芍用量大于桂枝,重于调营和卫;因前已有白术甘温健脾,故去姜、枣、草。
苍耳子散中苍耳子祛风通窍;白芷散风通窍;辛夷花散风寒,善通鼻窍。
《本草从新》谓:“辛夷辛温轻浮,入肺胃气分,能助胃中清阳上行。
通于头脑,温中解肌,通九窍。
”薄荷辛凉散风,清利头目,又可佐制余药之温,加细辛散风寒,通九窍。
全方益气固卫,宣风通窍,内外兼顾,配伍平正,适合较长时间服用。
遵《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旨,以期培补正气,御邪于外。
加减运用:若风寒盛兼有头痛者,可加荆芥、羌活、川芎等;若风寒化热者可加桑叶、菊花、黄芩等;若咽红咽痛者,可加牛蒡子、玄参、马勃等;若流脓涕者可加鱼腥草、冬瓜仁、连翘等;若痰多难咯者,可加全瓜蒌、浙贝、桔梗等。
伤寒治鼻炎思路解!!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46人已访问
我们知道,鼻炎是外邪内伏为因,而正气不足为本。
所以其治疗思路非常简单,就用六经辨证。
扶三阴之阳气,祛内伏之邪气。
急性鼻炎其实就伴随在感冒症状里,因此,就当成感冒来治即可。
大凡久患鼻炎,必是三阴体质。
阳气素虚,无力祛邪。
所以,治本之道在于要先扶三阴之阳气。
在扶阳的基础上,配合开表、通窍、温通诸药即可。
太阴体质者,中焦阳气不运,清阳不升,其表现为面色青白,腹胖易泻,消化不良,体质比较弱。
其舌质多淡胖而大,见齿印,其脉右关无力。
当温补脾土以养肺,临床我习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苓姜术甘汤,补中益气汤等等。
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吃寒凉的食物即容易发作鼻炎,这时可以用麻黄理中汤,开太阳扶太阴,标本皆治。
《黄帝内经》有谓:“形寒饮冷则伤肺”,说的就是太阴之证。
这时可以用小青龙汤来开太阳,去形之寒;用附子理中汤以扶太阴,解饮之冷,则数剂必效。
少阴体质者,肾阳不足,其表现为面暗色萎,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困倦无神。
其舌质淡而润,其脉右尺沉软无力。
当温补少阴以扶肾阳,我经常以真武汤、附子汤,或者四逆汤加味治之。
这种体质的人每每一遇冷空气,或者一受寒即易诱发鼻炎,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扶少阴之阳,开太阳之表。
厥阴体质者,其阴阳之气不能平衡,或易阳亢,表现为性急易怒,情绪自我控制力差,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热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或胃脘灼热疼痛,自觉气上撞心等证。
或者易转寒证,表现为身冷而畏寒,体质虚弱,体力严重不足。
或者易于忽寒忽热,忽躁忽静。
此证我常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加减进退。
此类体质的人每每于寒热交作时节发作鼻炎,或者情绪激动亦能引起鼻炎发作,在上方基础上加通窍解表开太阳之麻黄即可。
再者,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都通鼻,所以用药亦当重视肺经与大肠经。
可以常服玉屏风散,这是一个扶正固表的方子。
我喜欢在其方中加白芷以通鼻窍,兼以为入阳明的使药。
临床试用,效果不错。
鼻炎亦不能只是扶正,虽然正足邪自退,但仍要在扶正的基础上开表祛邪。
风寒邪气自太阳而入,亦必自太阳而出。
所以,开表之法,首在开太阳。
而开太阳之药,首用麻黄。
治鼻炎之法,就在于扶助中阳,其法极为简单。
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或者甘草干姜汤,都极有效果。
有鼻炎的病人要马上停止再用各种抗生素,多护阳,多养阳,平时可以用用这两个方子,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是少阴体质的人久患鼻炎,那就一定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就我临床经验,如果辨证准确,此方对鼻炎可以说是特效之方。
即使不是精确的少阴证,此方亦颇能收到效果。
因为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扶助少阴层次的阳气,最能助太阳层次以祛邪之力。
而太阳一开,则风寒邪气自然自内而出。
此方极具治本治标之用,所以能收到极好的疗效。
之所以现在极少有人用此方,无非是因为这三味药都有些毒性。
但现在的中医也并非不敢用毒药,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则是温病理论重视滋阴,于辛温扶阳颇有顾虑。
二则,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麻黄含麻黄碱,附子含乌头碱,都会强心和升压,细辛能抑制中枢神经等等,开方的中医怕其副作用。
其实,既然是对证之方,当放心应用。
方证相当,一般可收覆杯之效。
而且,无毒以养生,小毒治小病,毒药治大病,庸医所担心的毒性,其实正好是治病的仙丹。
初患鼻炎本来不难治,就看成是感冒即可,一两付药即愈。
但因为怕用毒药,所以渐而治成慢性的了。
然后再治来治去,最终治成顽固性疾病了。
谁之错?医生还是患者?庸医不通鼻炎之理,滥用寒凉,耗伤病人正气,其良心何在?!
过敏性鼻炎近15年中医治疗经验总结
发表者:吴飞虎15884人已访问
药物的统计和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用药常由于辨证分型的不同和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而不尽相同。
如张海燕[13]选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24例,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邓少贤[14]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50例,全部具有一定疗效。
有医家运用自拟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如凌艳君[15]运用鼻敏宁方(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炙甘草)治疗变应性鼻炎103例,有效率87.38%。
吴朝晖[16]选用抗敏鼻炎方(黄芪、白术、防风、沙参、麦冬、五味子、桔梗、辛夷花、苍耳子、甘草)治疗变应性鼻炎35例,有效率为94.30%。
笔者将文献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内治组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黄芪、防风、辛夷、白术、苍耳子、细辛、白芷(见图3)。
外治组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辛夷、苍耳子、细辛、白芷、防风、黄芪、薄荷。
分析:以上列举的药物中,防风、细辛、辛夷、苍耳子、白芷均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足以显示祛风散邪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芪、防风、白术是玉屏风散的组成药物,而统计发现,在多数医家的处方中,三味药物常同时出现。
可见益气固表仍为各医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大法。
辛夷、苍耳子为治疗鼻炎之要药,尤其在外治组的使用中占有相当高的频率。
现代药理学显示,上述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黄芪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现代药理研究[17],黄芪可增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血浆中的IgM、IgA,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防风为治风止痛的药物,现代研究[18]显示其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能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性,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抑制细胞免疫。
辛夷功善宣肺气而通鼻窍,为治疗鼻渊之专药,药理作用表现为[19]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减轻炎症,促鼻腔通畅,抗过敏、抗多巴胺。
白术为培补脾胃之要
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0],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苍耳子具有疏散宣通之功,适用于鼻渊流涕等,药理研究表明[21]苍耳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可显著抑制DNP-BSA 致敏小鼠IgE产生。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温肺通窍的作用,具有抗组胺抗变态反应的作用[22],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IL-2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的激活。
白芷能发散风寒、善通鼻窍、止痛,为治疗鼻塞之要药。
有文献报道[23]从日本白芷干燥根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出6种化合物,其中具有能够抑制白鼠腹膜腔组胺水平的成分。
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24]其有效成分薄荷醇可以促进多种药物的透皮吸收,透入皮肤后,可产生止痛、止痒、消炎作用。
近年来,活血化瘀药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收到良好的效果。
变应性鼻炎的局部及组织学特点为伴有血管扩张的血循环障碍及黏膜水肿。
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25],活血化瘀药如丹皮、赤芍药、丹参等可缓解小动脉平滑肌痉挛,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组织液吸收,从而消除鼻黏膜水肿。
故认为在本病治疗中,酌情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可起到对症治疗作用。
治疗方案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笔者将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路径总结如下。
1·内治法风寒袭肺:治宜温肺散寒为主。
基础方可选用桂枝汤加减。
肺气亏虚:治宜益气固表为主,基础方可
选用玉屏风散加减。
脾气虚弱:治宜健脾补气为主,基础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阳不足:治宜温肾壮阳为主,基础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加减。
肺经蕴热:治宜清宣肺气为主,基础方可选用泻白散加减。
2·外治法鼻腔用药: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应性疾病,采用滴鼻用药,既便捷,又可直接通过鼻腔黏膜
吸收直达病所,量少高效,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
将报道滴鼻制剂文献单独分析发现,黄芩、苍耳子、辛夷、白芷、防风、黄芪在滴鼻制剂中的使用较频繁穴位敷贴: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穴位与药物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疗效肯定,已得到推广普及。
临床选用药物多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公丁香等。
选取的穴位大多为肺俞、风门、大椎等。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的辨证以肺脾肾虚、卫表不固、外邪侵袭为主。
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和临床症状,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以外邪袭肺为主;虚证以脏腑兼病的虚损为主治疗本着补益祛邪兼顾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有目的地从上述各类药物中挑选合适的药物进行加减配伍,这样既有辨证施治的优势,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选择用药,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笔者认为,内服药物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全面调理,局部治疗可以缓解变应性鼻炎发作期的症状。
因此,在临床上选用内服中药汤剂配合运用中药滴鼻穴位敷贴等外治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综合治疗,是今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选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