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核外遗传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椎实螺的外壳有右旋和左旋之分。拿一个螺壳,使开口 朝向自己, 开口在你的右边,为右旋;开口在你的左边, 是左旋。
左旋
右旋
17
右旋(DD)对左旋(dd)为显性. 正交:♀DD(右)×♂dd(左)→Dd(右) 反交:♀dd(左)×♂DD(右)→Dd(左) 正反交结果不同,F1 表型总是由母本的基因型控制
6
母体遗传
由雌性亲本细胞质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使子代表型与母体表型相 同的现象叫母体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 母体遗传的特点是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性状都始终由母体决定。
母体影响
由于雌性亲本核基因表达产物在卵细胞质中暂时积累, 导致子代表 型与母体表型相同的现象叫母体影响(maternal influence)或母性 效应(maternal effect). 母体影响表面上受细胞质因子控制的, 实际上是受核基因控制的.
7
核外遗传的特点
1. 细胞器基因通过细胞质由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2.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不表现有规律的分离。
3. 正反杂交结果不同,杂 交子代的某些性状总是与 母本相同或相似; 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又不是性连锁遗传,就 可判断为细胞质遗传。
8
4. 连续回交,母本的核基 因组可被父本的基因组全 部置换,但由母本细胞质 基因组控制的性状不会消 失(因为卵细胞每次提供 一半核基因和提供全部细 胞质,精细胞只提供和基 因,不提供细胞质)。
32
Kk 自体受精 如何形成 → KK 和 kk
33
2. 果蝇 CO2 敏感性遗传
敏感系: 被 CO2 麻醉后不能恢复;
抗性系: 被 CO2 麻醉后可完全恢复
抗性品系 X 敏感品系 敏感品系 X 抗性品系
(♀)
(♂)
(♀)
(♂)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原因: 敏感品系细胞质有一种称作 sigma (σ)病毒, 是一种感染因 子, 通过雌性亲本的卵细胞质传递给子代。
30
放毒型和敏感型短时接合生殖及自体受精的后果
短时间结合→只发生小核交换,无细胞质交换 → F1 代核基因一致。 但一半为放毒型,一半为敏感型。
31
放毒型和敏感型长时接合生殖及自体受精的后果
小核与细胞质都发生交换, kk基因型由于不能使 kappa 复制,分裂几代后 ,kappa 逐渐稀释至0,所以是暂时的放毒型,后成为敏感型
右
右
右
右
右
右
F3
右
右左
右
右
左
19
•上例父亲的显性基因 D(精子)F1不表,到 F2 才表现的 现象,叫延迟遗传(delayed inheritance)。
•卵细胞质的特性可影响胚胎发育。不论是短暂的,还是 持久的母体影响,卵细胞细胞质的特性实质上是受母体 的核基因所控制的,所以母性影响也叫假细胞质遗传( pseudo-cytoplasmic inheritance)。
34
3. 性比雌蝇的性比因子遗传
一种雌蝇 X 正常雄蝇
全部 或 大部分为雌蝇 ( 雄蝇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原因: 细胞质存在类似于 sigma 病毒的螺旋体,这种决定果蝇 性别的螺旋体叫性比因子。 上述可产生大量雌蝇的雌蝇叫作性比雌蝇. 性比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 F1代雄雌比例远远小于1/1 的现象叫 性比遗传。
37
38
正常 mt
缺失 mt
核基因A
A
A
×
n
n
正常酵母的某些线粒 线粒体DNA完全缺失,发 体的DNA具缺失突变 育为可真实遗传的小菌落
a n
交配型a, 正常菌落
减数分裂时,
A
A
线粒体随机分
配到4个子囊
孢子中
Aa
2n
a
a
质、核融合
形成的菌落全部为正常菌落、 小菌落消失是因为所有孢子都有正常 线粒体,说明酵母小菌落是由线粒体控制的,
39
A
(+) (小菌落)
a
(-) (野生型)
A AAA a a a a
核基因 A:a=1:1,表型全部为小菌落
40
41
1.2 莱因衣藻链霉素抗性的遗传
• 营养细胞含一个单倍体核,一个叶绿体,20 个线粒体. 交配 型由核内等位基因 mt+ / mt− 控制。
• Sm-2 突变体,对链霉素具高度抗性 (Str r). Sm-2 突变体与野 生型杂交,子代对 Str 抗性依母本的交配型不同而异: 基因型为 Strr /mt+ 的母本 X 野生型 → 子代全表现为 Strr; 基因型为 Strr/ mt− 的母本X 野生型 → 子代几乎全部为Strs, 显示非孟德尔遗传。
为结合生殖与自体受精。
无性生殖: 通过细胞分裂直接形成两个子代个体, 子代基因型与亲代 保持一致. 接合生殖: 二纯合体接合后成为杂合体。KK × kk → Kk 自体受精: 杂合体(Kk)自体受精后变为纯合体, Kk→KK, kk
25
26
27
草履虫的表型
放毒型:含卡巴粒, 能产生一种叫草履虫 素(paramecin) 的毒素,对敏感型品系有毒害作用。 敏感型:不含卡巴粒, 不产生草履虫素, 对放毒型产生的草履虫素敏感. 放毒型的遗传基础 含细胞质因子卡巴粒 (kappa),产生草履虫素。 有核基因 K, 决定 kappa 的增殖, 但不能产生 kappa。
可产生草履虫素(毒素).
29
• 因为没有 kappa 的草履虫(敏感型草履虫)也能正常生长,所 以Kappa 不是草履虫自身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可能是一种细 菌, 在过去某一时期和草履虫发生了共生关系,而成为草履虫 的一种附属物。
• Kappa 可能源自细菌的证据: 1) DNA碱基比、RNA、蛋白质 和脂类等物质的含量与一般细菌的含量相似;2)所含细胞色 素与宿主草履虫不同,但与某些细菌的相似。
42
Mt+ Strr × Mt− Strs 突变体 野生型
Mt− Strr × Mt−Strs 突变体 野生型
Mt+ Strr
(str 抗性)
Mt− Str s
(str 敏感型)
由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控制的遗传。 mt+ 亲本的叶绿体DNA正常,可以遗传 mt− 亲本的叶绿 DNA 在合子中降解, 由于抗 Str 基因位于叶绿 体基因组上, 所以在 mt- 亲本中,抗Str 基因 随叶绿体DNA解 体而解体,所以转变为链霉素敏感型。
18
P
DD(右旋)
dd (左旋)
精子D
精子d
卵D
卵d
F1
Dd(右)
Dd(左)
F2 代全为右旋,
F1自体受精,F2虽然 是1DD: 2Dd: 1dd的
F3 出现1/4左旋, 表 明雌性亲本D基因
分离,但表型都由
产物在卵细胞内暂
母亲的基因型决定
时积累,在一定时
,所以全是右旋。
间内显示木本的形
状
F2
1DD 2Dd 1dd 1DD 2Dd 1dd
5
细胞核遗传
由核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称为细胞核遗传,也叫“染色体遗 传”,“核内遗传”。核内遗传因受孟德尔遗传规律所支配, 所以又称为孟德尔遗传。核内遗传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控制 中占有主导作用。
核-质互作遗传
由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支配的遗传现象称核-质互作遗传 (inheritance of nuclear-cytoplasm interaction)
第十章 核外遗传分析
第一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母性影响 第三节 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第五节 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第六节 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9
5. 有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微生物决定的性状, 其表现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他 细胞。
6. 基因定位困难。 因为1)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 的分离;2)带有保值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 的分配不是均匀的。
10
核外遗传现象的发现
20 世纪初期,法国植物学家Correns 在紫茉莉中发现, 绿色叶母本 x 黄绿色叶父本 → F1代全为绿色; 黄绿色叶母本 x 绿色叶父本→ F1 代全为黄绿色。 20世纪40年代陆续在粗糙链胞酶、 酵母、草履虫、衣藻中发 现, 由此推测, 细胞质内存在遗传物质 20世纪60年代以后, 陆续发现线立体、叶绿体内含有DNA, rRNA 和 tRNA .
20
右旋、左旋螺壳形成的机理
螺类受精卵分裂是螺旋式的,成体螺壳的方向受 最初两次卵 裂时纺锤体的方向决定, 并受精前的母体基因型决定。
21
22
60度
120度
23
第三节 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
24
1.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草履虫(
)一种小原生动物
含一大营养核与两小生殖核(二倍体),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又分
35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及其遗传基础
36
1. 线粒体遗传
1.1 酵母的小菌落遗传
野生型酵母生长快, 形成的菌落 较 大, 所以称大菌落( grande) 20 世纪40 年代,法国学者埃弗雷西(B. Ephrassi)在面包 酵母中发现了一种突变型生长缓慢, 形成的菌落很小, 所 以称小菌落突变体(petite mutant)。 后来发现该突变体缺少 细胞色素 a, b 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 是线立体基因全部丢失(突变)的结果。
28
卡巴粒(Kappa)
直径约0.2~0.8μ(与一个小型细胞相当), 两层膜包围的包 涵体(inclusion),内层是典型的细胞膜,外层像细菌的细胞 壁。每一细胞约有200—1600个卡巴粒。
呈 Feulgen 染色阳性(染成紫红色), 表明其化学本质为 DNA.
有相对的自主性和连续性,可一代一代地传递,但必须有 核基因 K 的存在。
C, D 细胞质来源相同, 但 Aa,aa 肤色不同,因为C 有显性基因 A,D 无显性基因A
15
持久母性影响举例
— 椎实螺外壳旋向的遗传
椎实螺(Lymnaea),腹足纲, 椎实螺科动物,生
活在水草丛生的小河、沟渠、池塘等内,是肝片 吸虫的中间寄主,可使牛、羊致病 (肝片吸虫病)。 螺壳形状为椭圆锥形。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混养时进行异体受精(两个 个体相互交换精子), 同时又各自产生卵子。单个 饲养时,各自进行自体受精。
12
短暂母性影响举例
— 禾谷类作物害虫麦粉蛾
表型
颜色变化的原因:细胞质中有一种叫犬尿素的物质,由核基因 A 控 制,aa 因缺乏合成犬尿素的能力,所以幼虫皮肤无色,成虫复眼红 色。
13
AA 与 aa 正、反杂交结果
与孟德尔的显性规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致
14
Aa 与 aa 正、反测交结果
♀
♀
A
B
C
D
A, B 细胞质来源相同,Aa,aa 肤色相同,因为B为母质决定;
核基因 A:a=1:1,表型全部为poky突变
45
1.4 粗糙脉孢菌 poky 小菌落遗传
野生型与 poky 突变体的菌丝融合 →异核体 →异核体内两种不同核形成两种不同的分生 孢子→不同的菌株: 有野生型核的菌株表现出 poky 小菌落性状, 有 poky 小菌落性状的菌株却表现出野生型菌 落的性状.
11
第二节 母性影响
由于母体核基因表达产物在卵细胞细胞质中积累, 导致子代表型与 母方表型相同的现象叫母体影响. 由于不是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所以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或 核外遗传。 母性影响分为: 短暂性的母性影响(short maternal influence) 持久性的母性影响(Lasting Maternal Influence。 前者仅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 而后者则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
?密码子反密码子配对不严谨许多trna可以识别密码子第三位臵上4个碱基augc中任何一个这样使得一个trna可以与4个密码子中的任何一个配对因为发现仅有22trna分子用于线粒体蛋白质合成?人类线粒体基因组中有部分密码子定义的氨基酸与核基因的不同表14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6162?mtdna两条链从各自的单一启动子区开始复制产生两条rna分子各含一条dna单链的全部拷贝因此转录是完全对称的
43
1.3 链孢霉缓慢生长突变型(Poky)的遗传
正交:
正常 mt A
(+) (野生型)
缺失 mt
a
接合时只提供核
(-) (poky)
A AAAa a a a
子囊孢子从“+” 接合型那里得到正常线粒体,全部野生型。 核基因 A:a=1:1
44
反交:
A
(+) (poky)
a
(-) (野生型)
A AAA a a a a
03
3
共生基因组: 即共生微生物的基因组, 包括草履虫 kappa、 果蝇-因子(CO2 敏感)、果蝇 SR-因子(性比) 细菌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环形DNA分子,如F因子、R因 子、Col因子
4
第一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
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
由核外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称为“核外遗传”, 也叫“非染色 体遗传”(non-chromosome inheritance)。因为核外遗传 不受孟德尔遗传规律支配, 故又叫“非孟德尔式遗传” (non-mendel inheritance)。 在高等生物中,染色体和染 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被核膜所隔开,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 质又是处在细胞质内的,所以核外遗传又称为细胞质遗传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椎实螺的外壳有右旋和左旋之分。拿一个螺壳,使开口 朝向自己, 开口在你的右边,为右旋;开口在你的左边, 是左旋。
左旋
右旋
17
右旋(DD)对左旋(dd)为显性. 正交:♀DD(右)×♂dd(左)→Dd(右) 反交:♀dd(左)×♂DD(右)→Dd(左) 正反交结果不同,F1 表型总是由母本的基因型控制
6
母体遗传
由雌性亲本细胞质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使子代表型与母体表型相 同的现象叫母体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 母体遗传的特点是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性状都始终由母体决定。
母体影响
由于雌性亲本核基因表达产物在卵细胞质中暂时积累, 导致子代表 型与母体表型相同的现象叫母体影响(maternal influence)或母性 效应(maternal effect). 母体影响表面上受细胞质因子控制的, 实际上是受核基因控制的.
7
核外遗传的特点
1. 细胞器基因通过细胞质由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2.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不表现有规律的分离。
3. 正反杂交结果不同,杂 交子代的某些性状总是与 母本相同或相似; 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又不是性连锁遗传,就 可判断为细胞质遗传。
8
4. 连续回交,母本的核基 因组可被父本的基因组全 部置换,但由母本细胞质 基因组控制的性状不会消 失(因为卵细胞每次提供 一半核基因和提供全部细 胞质,精细胞只提供和基 因,不提供细胞质)。
32
Kk 自体受精 如何形成 → KK 和 kk
33
2. 果蝇 CO2 敏感性遗传
敏感系: 被 CO2 麻醉后不能恢复;
抗性系: 被 CO2 麻醉后可完全恢复
抗性品系 X 敏感品系 敏感品系 X 抗性品系
(♀)
(♂)
(♀)
(♂)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原因: 敏感品系细胞质有一种称作 sigma (σ)病毒, 是一种感染因 子, 通过雌性亲本的卵细胞质传递给子代。
30
放毒型和敏感型短时接合生殖及自体受精的后果
短时间结合→只发生小核交换,无细胞质交换 → F1 代核基因一致。 但一半为放毒型,一半为敏感型。
31
放毒型和敏感型长时接合生殖及自体受精的后果
小核与细胞质都发生交换, kk基因型由于不能使 kappa 复制,分裂几代后 ,kappa 逐渐稀释至0,所以是暂时的放毒型,后成为敏感型
右
右
右
右
右
右
F3
右
右左
右
右
左
19
•上例父亲的显性基因 D(精子)F1不表,到 F2 才表现的 现象,叫延迟遗传(delayed inheritance)。
•卵细胞质的特性可影响胚胎发育。不论是短暂的,还是 持久的母体影响,卵细胞细胞质的特性实质上是受母体 的核基因所控制的,所以母性影响也叫假细胞质遗传( pseudo-cytoplasmic inheritance)。
34
3. 性比雌蝇的性比因子遗传
一种雌蝇 X 正常雄蝇
全部 或 大部分为雌蝇 ( 雄蝇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原因: 细胞质存在类似于 sigma 病毒的螺旋体,这种决定果蝇 性别的螺旋体叫性比因子。 上述可产生大量雌蝇的雌蝇叫作性比雌蝇. 性比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 F1代雄雌比例远远小于1/1 的现象叫 性比遗传。
37
38
正常 mt
缺失 mt
核基因A
A
A
×
n
n
正常酵母的某些线粒 线粒体DNA完全缺失,发 体的DNA具缺失突变 育为可真实遗传的小菌落
a n
交配型a, 正常菌落
减数分裂时,
A
A
线粒体随机分
配到4个子囊
孢子中
Aa
2n
a
a
质、核融合
形成的菌落全部为正常菌落、 小菌落消失是因为所有孢子都有正常 线粒体,说明酵母小菌落是由线粒体控制的,
39
A
(+) (小菌落)
a
(-) (野生型)
A AAA a a a a
核基因 A:a=1:1,表型全部为小菌落
40
41
1.2 莱因衣藻链霉素抗性的遗传
• 营养细胞含一个单倍体核,一个叶绿体,20 个线粒体. 交配 型由核内等位基因 mt+ / mt− 控制。
• Sm-2 突变体,对链霉素具高度抗性 (Str r). Sm-2 突变体与野 生型杂交,子代对 Str 抗性依母本的交配型不同而异: 基因型为 Strr /mt+ 的母本 X 野生型 → 子代全表现为 Strr; 基因型为 Strr/ mt− 的母本X 野生型 → 子代几乎全部为Strs, 显示非孟德尔遗传。
为结合生殖与自体受精。
无性生殖: 通过细胞分裂直接形成两个子代个体, 子代基因型与亲代 保持一致. 接合生殖: 二纯合体接合后成为杂合体。KK × kk → Kk 自体受精: 杂合体(Kk)自体受精后变为纯合体, Kk→KK, kk
25
26
27
草履虫的表型
放毒型:含卡巴粒, 能产生一种叫草履虫 素(paramecin) 的毒素,对敏感型品系有毒害作用。 敏感型:不含卡巴粒, 不产生草履虫素, 对放毒型产生的草履虫素敏感. 放毒型的遗传基础 含细胞质因子卡巴粒 (kappa),产生草履虫素。 有核基因 K, 决定 kappa 的增殖, 但不能产生 kappa。
可产生草履虫素(毒素).
29
• 因为没有 kappa 的草履虫(敏感型草履虫)也能正常生长,所 以Kappa 不是草履虫自身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可能是一种细 菌, 在过去某一时期和草履虫发生了共生关系,而成为草履虫 的一种附属物。
• Kappa 可能源自细菌的证据: 1) DNA碱基比、RNA、蛋白质 和脂类等物质的含量与一般细菌的含量相似;2)所含细胞色 素与宿主草履虫不同,但与某些细菌的相似。
42
Mt+ Strr × Mt− Strs 突变体 野生型
Mt− Strr × Mt−Strs 突变体 野生型
Mt+ Strr
(str 抗性)
Mt− Str s
(str 敏感型)
由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控制的遗传。 mt+ 亲本的叶绿体DNA正常,可以遗传 mt− 亲本的叶绿 DNA 在合子中降解, 由于抗 Str 基因位于叶绿 体基因组上, 所以在 mt- 亲本中,抗Str 基因 随叶绿体DNA解 体而解体,所以转变为链霉素敏感型。
18
P
DD(右旋)
dd (左旋)
精子D
精子d
卵D
卵d
F1
Dd(右)
Dd(左)
F2 代全为右旋,
F1自体受精,F2虽然 是1DD: 2Dd: 1dd的
F3 出现1/4左旋, 表 明雌性亲本D基因
分离,但表型都由
产物在卵细胞内暂
母亲的基因型决定
时积累,在一定时
,所以全是右旋。
间内显示木本的形
状
F2
1DD 2Dd 1dd 1DD 2Dd 1dd
5
细胞核遗传
由核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称为细胞核遗传,也叫“染色体遗 传”,“核内遗传”。核内遗传因受孟德尔遗传规律所支配, 所以又称为孟德尔遗传。核内遗传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控制 中占有主导作用。
核-质互作遗传
由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支配的遗传现象称核-质互作遗传 (inheritance of nuclear-cytoplasm interaction)
第十章 核外遗传分析
第一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母性影响 第三节 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第五节 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第六节 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9
5. 有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微生物决定的性状, 其表现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他 细胞。
6. 基因定位困难。 因为1)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 的分离;2)带有保值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 的分配不是均匀的。
10
核外遗传现象的发现
20 世纪初期,法国植物学家Correns 在紫茉莉中发现, 绿色叶母本 x 黄绿色叶父本 → F1代全为绿色; 黄绿色叶母本 x 绿色叶父本→ F1 代全为黄绿色。 20世纪40年代陆续在粗糙链胞酶、 酵母、草履虫、衣藻中发 现, 由此推测, 细胞质内存在遗传物质 20世纪60年代以后, 陆续发现线立体、叶绿体内含有DNA, rRNA 和 tRNA .
20
右旋、左旋螺壳形成的机理
螺类受精卵分裂是螺旋式的,成体螺壳的方向受 最初两次卵 裂时纺锤体的方向决定, 并受精前的母体基因型决定。
21
22
60度
120度
23
第三节 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
24
1.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草履虫(
)一种小原生动物
含一大营养核与两小生殖核(二倍体),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又分
35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及其遗传基础
36
1. 线粒体遗传
1.1 酵母的小菌落遗传
野生型酵母生长快, 形成的菌落 较 大, 所以称大菌落( grande) 20 世纪40 年代,法国学者埃弗雷西(B. Ephrassi)在面包 酵母中发现了一种突变型生长缓慢, 形成的菌落很小, 所 以称小菌落突变体(petite mutant)。 后来发现该突变体缺少 细胞色素 a, b 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 是线立体基因全部丢失(突变)的结果。
28
卡巴粒(Kappa)
直径约0.2~0.8μ(与一个小型细胞相当), 两层膜包围的包 涵体(inclusion),内层是典型的细胞膜,外层像细菌的细胞 壁。每一细胞约有200—1600个卡巴粒。
呈 Feulgen 染色阳性(染成紫红色), 表明其化学本质为 DNA.
有相对的自主性和连续性,可一代一代地传递,但必须有 核基因 K 的存在。
C, D 细胞质来源相同, 但 Aa,aa 肤色不同,因为C 有显性基因 A,D 无显性基因A
15
持久母性影响举例
— 椎实螺外壳旋向的遗传
椎实螺(Lymnaea),腹足纲, 椎实螺科动物,生
活在水草丛生的小河、沟渠、池塘等内,是肝片 吸虫的中间寄主,可使牛、羊致病 (肝片吸虫病)。 螺壳形状为椭圆锥形。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混养时进行异体受精(两个 个体相互交换精子), 同时又各自产生卵子。单个 饲养时,各自进行自体受精。
12
短暂母性影响举例
— 禾谷类作物害虫麦粉蛾
表型
颜色变化的原因:细胞质中有一种叫犬尿素的物质,由核基因 A 控 制,aa 因缺乏合成犬尿素的能力,所以幼虫皮肤无色,成虫复眼红 色。
13
AA 与 aa 正、反杂交结果
与孟德尔的显性规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致
14
Aa 与 aa 正、反测交结果
♀
♀
A
B
C
D
A, B 细胞质来源相同,Aa,aa 肤色相同,因为B为母质决定;
核基因 A:a=1:1,表型全部为poky突变
45
1.4 粗糙脉孢菌 poky 小菌落遗传
野生型与 poky 突变体的菌丝融合 →异核体 →异核体内两种不同核形成两种不同的分生 孢子→不同的菌株: 有野生型核的菌株表现出 poky 小菌落性状, 有 poky 小菌落性状的菌株却表现出野生型菌 落的性状.
11
第二节 母性影响
由于母体核基因表达产物在卵细胞细胞质中积累, 导致子代表型与 母方表型相同的现象叫母体影响. 由于不是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所以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或 核外遗传。 母性影响分为: 短暂性的母性影响(short maternal influence) 持久性的母性影响(Lasting Maternal Influence。 前者仅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 而后者则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
?密码子反密码子配对不严谨许多trna可以识别密码子第三位臵上4个碱基augc中任何一个这样使得一个trna可以与4个密码子中的任何一个配对因为发现仅有22trna分子用于线粒体蛋白质合成?人类线粒体基因组中有部分密码子定义的氨基酸与核基因的不同表14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6162?mtdna两条链从各自的单一启动子区开始复制产生两条rna分子各含一条dna单链的全部拷贝因此转录是完全对称的
43
1.3 链孢霉缓慢生长突变型(Poky)的遗传
正交:
正常 mt A
(+) (野生型)
缺失 mt
a
接合时只提供核
(-) (poky)
A AAAa a a a
子囊孢子从“+” 接合型那里得到正常线粒体,全部野生型。 核基因 A:a=1:1
44
反交:
A
(+) (poky)
a
(-) (野生型)
A AAA a a a a
03
3
共生基因组: 即共生微生物的基因组, 包括草履虫 kappa、 果蝇-因子(CO2 敏感)、果蝇 SR-因子(性比) 细菌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环形DNA分子,如F因子、R因 子、Col因子
4
第一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
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
由核外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称为“核外遗传”, 也叫“非染色 体遗传”(non-chromosome inheritance)。因为核外遗传 不受孟德尔遗传规律支配, 故又叫“非孟德尔式遗传” (non-mendel inheritance)。 在高等生物中,染色体和染 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被核膜所隔开,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 质又是处在细胞质内的,所以核外遗传又称为细胞质遗传 (cytoplasmic inheri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