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罪犯脸的几大特征:其实面相已经暴露了一个人的好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中罪犯脸的几大特征:其实面相已经暴露了一个人的好
坏?
有这样一种犯罪人,在生理、心理或体质等方面具有一些天生就有的、与正常人不同的特质或因素,这就决定这种人的犯罪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即天生犯罪人。
也称之为基因犯罪,(单胺氧化酶A基因MAOA-L)是指犯罪行为也可以因为基因而产生遗传,也就是说父亲是贼,儿子有可能做贼。
天生犯罪人的脸型,颧骨突出,冲动、易怒、两眼不对称,瞳孔不对焦、戾气过重,体型偏瘦,脑容量小,多数犯罪者都是早年时期人格缺陷导致。
精神特征:认知障碍、行为失调、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意思等。
如杀害章莹颖的凶手克里斯滕森和杀害杭州女童的梁某谢某等。
俗话说相由心生,眼睛是心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最能表达内心情绪的感官,一个人是否心怀好意,从人的眼睛就能识别和感受,我发现在好多死刑犯眼睛都是充满戾气,眼睛不对焦,斜眼,或多源于童年时期的自卑阴影。
“天生犯罪论”即犯罪遗传论受到后人的批判。
就现在而言,人们认为一个人犯罪,决定他实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不仅仅是他的生理构造的影响,还有心理以及社会对他个人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很出名的美剧《犯罪心理》第二季中Jason Gideon分析Frank说的话:考虑决定行为的三个因素,生理、心理、社会。
首先,生理,基因赋予他病态体制,而加上第二个因素,心理,无疑是个变态,那是他感受环境的过滤器。
最终,社会,生活经历。
和我们一样,他也是这三个因素的综合表现体。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人看样子就不是什么好人”。
那么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长相真的可以判断出其品质好坏吗?
这里不得不提到面相学(physiognomy),面相学是一门通过观察面部特征判断行为特征的心理科学。
我国关于面相学的记载始于礼
记,比如:那些印堂开阔、相貌端正的人是福相,往往值得信赖,容易有较大成就;而那些长得贼眉鼠眼的人,则有更多坏心思。
颅相说
西方社会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说法,比较早期的有加尔和斯柏兹姆曾提出的“颅相说”,该学说强调头颅和心性存在联系,认为可以通头骨和面部的形状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甚至是行为的善恶。
比如,颅骨突出表示下面的皮层发育完好,有很好的能力;而颅骨凹陷表示下面的皮层发育不足,能力较差。
在此基础上,斯柏兹姆还进一步提出了27种重要的官能,包括聪明、竞争性、探究精神、忠实、自爱、好色等特质,他认为每种官能都有其对应的颅骨特征和位置。
但后来的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性格判断实验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研究人员在网络平台征集了84名心理状态完全正常的大学生志愿者(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他们互相之间不认识,然而安排这些志愿者两两相视而坐。
大约20分钟后,要求他们对坐在对面的一方的性格特征做出简单的判断,结果发现,大多数志愿者在五个维度之中,有三个维度的判断基本是准确的。
为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通过外貌推测对方的个性呢?
暴力倾向实验
心理学家保罗·皮克曼(Paul Ekman)在《心理学家的面相术》一书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经典实验:某心理学家曾对90名冰上曲棍球运动员进行过研究,试图分析面相和犯规次数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结果发现,那些脸型较宽(左右颧骨的距离比眉毛到上嘴唇的距离相对要大)的曲棍球运动员会受到裁判更多的处罚,原因在于他们在比赛中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他们的肢体动作和尺度比其他运动员更大。
进一步的细化研究表明,那些脸型较宽的人体内激素浓度普遍更高,一方面促使他们的左右颧骨的距离拉大,另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
攻击性。
这一个又一个的实验结论似乎告诉了我们,以貌取人是有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的。
人工智能算法:罪犯的三大面部特点
根据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理论,有18种生理特征,其中至少有5种是可以直接观察的生理特征,可表明是天生犯罪人(Bernad and Vold,1986,pp.50-51):
1.头盖骨的形状与犯罪人同一种族和同一居住地的普通人不一样。
2.面部不对称。
3.有较大的下颌和颧骨。
4.眼睛奇特并有残障。
5.耳朵的大小与正常人不一样。
有的非常小,有的像黑猩猩一样直接向外伸张着。
6.鼻子歪长着,鼻孔向上或扁平(多为盗贼)或像鹰鼻或鼻子顶部肿胀(多为杀人犯),或是鼻尖如锋,鼻孔肿胀。
7.嘴唇肥厚、肿胀、突出。
8.脸颊上有眼袋,像有些动物一样。
9.上颚就像一个大的、居于中心的山脊,周围是一系列的洞穴并且有些像爬行动物身上长的瘤,颚还是裂开的。
10.不正常的齿系。
11.下颚退化或超长或像猿类的下颚一样短粗。
12.皱折多并早现。
13.头发不规则,具有异性发质的特点。
14.胸腔有缺陷,如肋骨或多或少,或者多乳头。
15.骨盆异性化。
16.手臂过长。
17.手指和脚趾的异数。
18.头盖骨不对称,造成两脑半球不平衡。
如果大家看过一部 2009 年(暴露 nianji)的美剧《Lie to me》,或许知道人脸是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
在这部美剧中,主角通过观察微表情找出罪犯。
而现实中,更有不少研究罪犯面相的科学家认为,
可以通过长相,找出罪犯!
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 Cesare Lombroso 算得上是开创了将犯罪行为与生理特征联系的先河,他研究了6034 名罪犯长相后,发现罪犯长得更像原始人,他总结了 18 种生理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天生的罪犯,具体描述如下:
' 强奸犯的手短,前额窄,发色淡,鼻子与生殖器畸形 '
' 骗子的下颌宽大,颧骨突出,体重较重,脸色苍白 '
' 抢劫犯头发粗,头盖骨不规则,鬓髯浓重 ' 等等
并不出乎意料的是,这样 ' 以貌取人 ' 的结论总是被批判得无以复加,不少人认为长相是爸妈给的,凭什么长相来断定一个人是好是坏。
然而,最近《每日邮报》报道了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再次掀起讨论风暴。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犯罪进行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
犯人上唇的弯曲度会比普通人平均高出 23%;
犯人双眼内眼角之间的距离比普通人窄 6%;
犯人的鼻尖与嘴角之间形成的角度比普通人小 20%。
(吓得小海狸立马掏出了镜子)
据悉,研究人员已将成果发表在《arXiv》上,但尚未被正式审批、发表。
这项研究收集了了 1856 个 18-55 岁的中国公民照片,不同种族、性别、年龄甚至是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选取的730 人均是已定罪的罪犯。
计算机通过4 种算法对这些公民面部特征进行分析,推断出罪犯的共同面部特征。
论文结论:人工智能根据长相找出罪犯的准确性高达 89.51%。
随着现代AI技术的发展,逐渐克服了以前研究工具的局限性,这让面相学也有了新的突破。
在上海交通大学武筱林教授2016年发表的《基于面部图像的自动犯罪性概率推断》论文中,发现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来寻找罪犯的普遍面部特征。
教授通过LR(逻辑回归法)、KNN(k近邻法)、SVM(支持向
量机)、和CNN(卷积神经网络)四个算法,共计对1856张人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罪犯的脸与普通人的脸的确存在差异。
通过数据比对,教授总结出了罪犯的三大面部特点,分别是瞳距、嘴巴、人中。
一般类似,罪犯的瞳距相对而言更小,两眼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相比之下普通人两眼间距更开阔,这似乎与我国古代的面相说类似。
此外,罪犯的嘴巴更小一些,往往嘴角下扬,而普通人的嘴角在没有表情的时候,是呈上升状的。
最后,罪犯的人中更加明显,有清晰的两条线;而普通人则没有明显的人中。
下列特征具有四条以上的,千万注意,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招惹。
•眉毛乱而无序,眉骨突出者
•头骨畸形者
•吹火嘴、嘴唇外翻者
•两眼间距过宽
•耳廓外翻
•五官不对称(如抬头纹不对称、嘴巴不对称、发际线不对称、眉毛不对称)
•脸有横肉,法令纹横长
•三白眼、四白眼
不过也有很多学者对此研究结果提出质疑,认为武教授的研究在无形之中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以貌取人”缺乏更严谨的科学论断,还容易造成歧视与误会。
并且,该实验样本少于2000个,难以达到统计学上的“大样本”标准,被试的取样可能缺乏代表性,因此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存疑。
不过该研究在学术圈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鉴别他人的好坏提供了依据。
特别是促进了“人脸识别技术”在犯罪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个人的品质还受很多方面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相由心生”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眉宇舒展、神色坦然,那么他做事一般是坦荡的;而一个人眼神飘忽不定,他很有可能在欺骗对方;如果一个人长期愁眉苦脸,他对生活的态度大多是
消极的。
所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仅看他的面相,还要结合他的神态以及其他一些非言语因素的表现。
可是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所谓“相由心生”这种事,不只来自当事人的心境,更来自观察者的心境。
当有人说,“我看他第一眼就知道他是一个聪明干练的人”,“聪明干练”当然不止来自长相,还与穿着打扮、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有关,这些表现是能够反映人们性格的细节。
会出现如此判断,自然与心理学的刻板印象有关。
穿着整洁、正式,向人传达一种靠谱的信息,而那些面容严肃、不苟言笑的人,则给人领导者、指挥者的印象,这是基于较全面信息进行的判断。
如果单就五官来说,从外貌特征判断人的内在难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
光环效应告诉我们,人们不自觉地对“颜值高”的人抱有好感,倾向于将善良、聪慧、勇敢等标签贴在他们身上,认为他们工作能力强,性格友好,对于颜值不高的人或者在相貌上存在缺陷的人,则抱有恶意的看法。
上文提到的成奎安、张耀扬等人,无法摆脱反派角色,正是偏见作用的结果。
戏剧是戏剧,现实是现实,如果照着戏剧的公式或者面相学的公式来寻找罪犯或者潜在罪犯,恐怕要滑天下之大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