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海华审题人陈蕾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答案一律按对应题号写在答题卡上,
..............................否则,答案一律无效
.........。

考试结束收答题卡、答卷
纸和作文纸(务必分开交)
............。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60分。

一、语言基础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
A.醴酪.(lào)筵.席(yán)贮.藏(zhù) 金钏.(chuài)
B.蹙.眉(cù)创.痕(chuānɡ)余荫.(yīn)墙垣.(yuán)
C.矜.持(jīn)拔擢.(zhuó)渗漉.(lù)青鸾.(luán)
D.乳媪.(ǎo)胸臆.(yì)栖.息(qī)扃.牖(jiǒng)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
A.玉醅殒首黯然失色日薄西山
B.老妪狼藉劳燕纷飞形单影只
C.斜晖暮霭珊珊可爱置之不顾
D.厮守幅圆虚文俗礼秀衾香暖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A.平铺直叙字斟句酌心照不宣B.平易近人字斟句酌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咬文嚼字心照不宣D.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C.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D.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②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③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④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A.比喻对偶对偶拟人 B.排比比喻对偶比喻
C.排比比喻引用比喻 D.比喻对偶引用拟人
6.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
..的一项是(▲ )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7.下面是朱丽叶的一段台词,请根据句意,选择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可是我只愿意要我已有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
②我给你的越多
③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
④我自己也越是富有
⑤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A.①③⑤④② B.①②④⑤③ C.③④⑤①② D.①③②④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全不
..的一组是(▲)
..相同
①零丁孤苦,至于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
..,保卒余年③臣之辛苦
..成立②庶刘侥幸
明知
④室仅方丈
..之戚⑥莫如西归,将成家
..而致汝⑦又可冀其..,可容一人居⑤而汝抱无涯
成立
..邪
A.①②④⑥⑦B.①②⑤⑥⑦C.①③④⑥⑦D.①③⑤⑥⑦
9.对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
..的一组是(▲ )
①惟兄嫂是依②何为而在吾侧也③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④其又何尤⑤吾佐董丞相于汴州⑥不知问家人以月日⑦臣具以表闻⑧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①②④/⑤⑥⑨/③⑦⑧B.①②④/⑤⑥⑦⑨/③⑧
C.①②④⑦/⑤⑨/③⑥⑧D.①②④⑦/⑤⑥⑨/③⑧
10.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他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把崔张的爱情故事编为杂剧,为《西厢记》这部古典喜剧的创作作了最后定型。

《长亭送别》选自原作的第四本第三折。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11~13题。

(6分)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二)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凡再.变矣再:两次
B.何竟.日默默在此竟:竟然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赠送
D.遇.僮奴有恩遇:对待
12.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
A.东犬西.吠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D.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一)围绕“亦多可悲”一句具体展开,选取家庭琐事,用朴素的白描式的语言深情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和祖母。

B.选文(二)名为“事略”,而所记之事,却相当之细。

家中人闻吴家桥有人来,都高兴。

这个细节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归有光在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这不但写出了日常的细微感觉,也展现了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读书人形象。

D.周孺人对作者要求严格。

作者七岁入学,即使刮风下雨,也不能像从兄有嘉一样住在学堂;晚上临睡觉,母亲还要督促他背诵《孝经》。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7分)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①。

”志默然。

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时成都王司马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

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

颖不许。

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遂行。

④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

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

机录其主者。

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

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注】①卢毓、卢廷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1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有大勋.于江表()(2)造.太常张华()
(3)而志匡.世难()(4)固.辞都督()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A.殊邦遐远,容不相.悉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B.遂委身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机以.三世为将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伐吴之.役他日汝当用之.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2分)
17. 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4分)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1)从元杂剧的体制形式看,“正宫”属于▲ 名和“端正好”▲ 名。

(2分)(2)“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两句?请写出。

(2分)
▲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2分)
(3)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

(同上)
(3)柳丝长玉骢难系,▲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四围山色中,▲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哉得起?(同上)(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同上)
(6)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万籁有声。

(归有光《项脊轩志》)
(7)▲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五、文学知识点考查(5分)
21请写出对应的内容。

(5分)
A.(理科生选做题)
归有光,字熙甫,号▲;元曲四大家是▲、▲、郑光祖和白朴;《罗密欧和朱丽叶》是英国作家▲的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发生在▲(国名)。

B.(文科生选做题)
《三国演义》中,辕门射戟的是▲;斩颜良诛文丑的▲;单骑救主的是▲。

水镜先生向刘备荐贤时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其中,水镜先生是▲,凤雏是▲。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草的沉思
张梦阳
①草是卑微的,平凡的。

与高耸的大树相比,草是如此微小;与姹紫嫣红的鲜花作伴,草是那样平淡。

所以,草常常被人看不起,人们在提起所鄙视的事情时,总要加上一个“草”字:草民、草寇、草莽、草芥……
②然而,鲁迅却热爱草,讴歌草。

他在百草园长大,在野草丛中歌唱,最后又归于碧绿的青草。

③我常常冥想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时的情景。

我注意到,鲁迅从幼年起,眼睛就是向下看的。

他不是向上眺望巍峨的大树,而是向下观察荒园中的野草,琢磨草间的油蛉、蟋蟀、断砖下的蜈蚣、斑蝥和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

他在野草丛中长大,感到了无限趣味。

④“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当青年鲁迅留学东瀛,酝酿中国人的精神革命时,他怀念的也是故乡浙东“沿海十八村”的海草。

而在他登上“五四”文坛,挥舞起如椽大笔勾画历史波澜时,他所刻画的仍然是被压在沉重的巨石下痛苦挣扎、呻吟的草民——孔乙已、阿Q、祥林嫂……
⑤在结集《野草》时,他终于给野草赋予了评语:“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⑥他爱他的野草,为它大笑,为它歌唱。

最后自己也化作了青葱的野草。

每到10月他的祭日,人们都要在他的墓前祭拜。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每当看到他墓边的青草,都要想起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

”芦苇也是草。

⑦是的。

不必把鲁迅夸大为树。

他不会接受这种夸大。

他曾自喻为草。

他还曾说他吃的也是草,而挤出的却是浓浓的牛奶。

用草来形容他是再恰当不过了。

鲁迅就是一棵草,一棵能够比常人深刻地进行思想的野草。

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鲁迅的全部也在于思想。

他是为草民而思,为像小草一样卑微的阿Q而思,为像阿Q那样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人民而思,为了中国人能够摆脱奴性、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思。

他作为“精神界之战士”,对中华民族“哀其不幸,痛其不争”,为民族的复兴、国民性的改造苦苦奋斗了一生。

鲁迅思想和精神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草的死命。

而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认识到自己的可悲。

一棵树并不能认识到自己可悲,总认为自己多么伟大,可以永存。

一朵花也难于认识自己可悲,总认为自己多么美丽,可以永生。

草,却知道自己的卑微,明白自己是要死亡的。

鲁迅总说自己不过是进化链子上的“中间物”,他像野草一样等着地下的火烧。

然而只要是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又是青青的野草。

⑨我愿做一棵小草,在鲁迅的野草丛中自知自觉,自生自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2.请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从全文看,这一节有什么作用?(4分)
23.“鲁迅就是一棵草。

”纵观全文,分点概括鲁迅先生与草的关联。

(6分)
2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指出。

(4分)
(1)最后自己也化作了青葱的野草。

(2)然而只要是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又是青青的野草。

25.有人认为,最后一节文字纯属画蛇添足,应删去。

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繁茂将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1C(A钏chuàn;B余荫yìn;D扃牖jiōng)
2C(A项,“殒”应为“陨”; B项,“纷”应为“分”;D项,“圆”应为“员”,“秀”应为“绣”。


3B (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平和。

态度谦逊和蔼,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

字斟句酌: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用来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4D(A项,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最主要的原因”;B项,“围绕”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C项,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5B(①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酒”与“食”比作“土”和“泥”;
③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荒村”对“野店”,“雨露”对“风霜”,“宜眠早”对“要起迟”,对仗工整;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醅”比作“水”与“泪”。


6A(B项“家父”用于自称,C项“寄奉”谦敬不当,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
7D(由③句中的“也”可以判断出③应放在①后,④句中的“也”亦可判明④应放在②后,②④句是讲述自己对“慷慨之爱”的态度,⑤句最后点明这样比喻的原因。


8C
9A(①②④为宾语前置句;⑤⑥⑨为介词结构后置句;③⑦⑧省略句。


10B(B项中“独”与“孤”应互换。


11B(终,整)
12A(例句名作状;B名作动;C形容词作名词;D形容词作动词)
13D(“晚上临睡觉”有误,原文“中夜觉寝”,意思是“半夜醒来”。


14(1)功勋、功劳、功业(2)拜访、造访(3)救助、帮助(4)坚决、坚持
评分细则:(1)“功绩”也可;“匡扶”、“匡正”也可。

(2)错别字太多,“功绩”写成“功迹”,“匡扶”写成“匡服”、“匡负”,“坚决”写成“坚绝”。

凡有错别字,均不得分。

15 C(A代词,偏指动作一方/副词,互相;B 兼词,于之/助词,形容词词尾;C介词表原因 D助词的/代词它)
16(1)张华向各位公卿推荐了他,后来太傅杨骏征召他担任祭酒。

(省略句或状语后置、辟)(2分)评分细则:(1)翻译成“张华把他推荐给各位公卿”不得分,语意上通,语法上不够规范;(2)“辟”翻译成“征辟”、“征召”,“授予……官职”;(3)“祭酒”在这里是一种官职名。

很多同学错译为“举行酒席”、“给……敬酒”、“举行祭酒仪式”等等;(4)错别字较多,“授予”写成“授与”,“任命”写成“认命”。

(2)别人将会说我是躲避灾祸,(这)正好是招致祸患的原因啊。

(“贼”、“适”、“速”、判断句)(“速”亦可作使动讲,译对3个要点即得分)(3分)
评分细则:①适:正好、恰巧、恰好、适逢、恰逢、正值等皆可;②速:招致、招来、使……来等皆可;③所以:……的原因;④判断句;⑤前半句句意通顺。

以上五点都答到才能得3分。

典型失误:(1)基础不牢,要点不准。

将“适”翻译成“适应”、“才”、“这时”“反而”等;将“速”翻译成“加速”、“加快”、“招揽”、“导致”等;将“速祸”翻译成“加速招致祸患”、“使祸害来得更快”、“灾祸很快到来”等;将“所以”翻译成“用来”等。

(2)忽视语境,搞错主语。

将“人将”翻译成“将领”、“将军”、“别人将领”、“人民士兵将领”等。

(3)句式掌握不牢,判断句未能译出。

(4)别字过多。

例如:躲、招至
(3)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得分点:“凡”1分,被动句式1分,“殆”1分。

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3分)
评分细则:①凡:总共、一共等皆可;②被动句;③殆:大概、恐怕等皆可;④语句通顺。

以上四点都答到才能得3分。

典型失误:
(1)基础不牢,要点不准。

将“凡”翻译成“凡是”、“四周”、“多次”、“曾经”等;将“殆”翻译成“大约”、“一定”、“像”等;(2)句式掌握不牢,被动句未能译出;(3)别字过多。

例如:毁、大盖。

17①陆机才能出众,在司马颖麾下位居群士之上,引起他人怨恨;②陆机志在匡正国难,不愿让位于王粹,加剧矛盾冲突;③司马颖宠幸宦官,误信谗言。

(主观原因2条、客观原因1条)
评分细则:第一点答到“陆机位居群士之上(或身居高位、位高权重等),遭人怨恨(或嫉恨、嫉妒)”得1分。

但未突出“位居群士之上”仅答到“陆机三世为将”或“陆机以三世为将,被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均不得分;仅写“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也不得分。

第二点答到“陆机固执己见,不听别人劝告”或“陆机自负有才,不听人劝诫”得1分;若答成“陆机自负有才,不听顾荣、戴若思劝阻,还吴,以致被害”不得分。

第三点答到“遭孟玖谗言陷害”或“惹怒小人,遭人陷害”得1分,有同学将“孟玖”向司马颖进谗言说成“孟超”不得分。

注意点:(1)答题时没有分点意识,全部罗列在一起,不便于老师阅卷;(2)有部分同学将“司马颖”,写成了“王颖、韩颖”,文言中将人名、官职名易错是罪不可饶恕的硬伤。

18(1)【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分,一句1分。

错、漏、多字皆不得分)
注意点:(1)“宫调名”“曲牌名”写成“词牌”“曲段”“曲调”“曲”“小调”等,对文体知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中别字较多,“坐”“泣者”“涕下”“江洲”“青州”“青山”等。

19(1)落帆、停舫(1分);逗、临(1分)。

评分细则:仅答“落”“停”没有写到“落帆”“停舫”这一分不得;答到“落帆、停舫、逗、临”但多写字扣一分;答成“落帆逗”、“停舫临”或“逗淮镇”、“临孤驿”不得分
注意点:(1)律诗最重要的手法就是对偶,依据此不难找出对应点,正确答案要将“落帆”与“停
舫”对应,“逗”与“临“对应,此次写成“落帆、逗、停舫、临”得2分;(2)要认真审题,与“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联系初中所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句中“次”有“临时驻扎”之意,就不会写成“落帆逗”、“停舫临”或“逗淮镇”、“临孤驿”,“落帆”“停舫”“淮镇”“孤驿”没有“临时驻扎”之意。

(2)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

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1分)。

评分细则:答出一种写法即得1分,正确分析写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得1分。

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

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此点答出者很少)(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寓情于景皆可。

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许多同学寓情于景的“寓”写错,则不得分。

)(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对景中寓情手法的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景物而言。

此处关键要写到人归雁下之景再写诗人情感方得分,只答情感或景物分析出错都不得分。

)(1分)。

(3)作者漂泊异乡(1分);景色凄凉(触景生情)(1分);孤独寂寞(1分);夜忆秦关(1分)。

评分细则:作者漂泊异乡(或表述为羁旅在外、身在他乡、孤身在外皆可)(1分);景色凄凉(或表述为触景生情、环境凄清皆可)(1分);孤独寂寞(1分);夜忆秦关(或表述为思念家乡也可)(1分)。

20(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恨不倩疏林挂斜晖(4)一鞭残照里(5)淡烟暮霭相遮蔽(6)冥然兀坐(7)何当共剪西窗烛
21(5分,一空一分,书写有误不得分)
(理)震川;关汉卿;马致远;莎士比亚;意大利
(文)吕布(吕奉先);关羽(关云长);赵云(赵子龙);司马徽;庞统(庞士元)
评分细则:归有光号震川,答“震川先生”、“项脊生”不给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和“马致远”汉字写错的不给分;注意“莎士比亚”音译后的写法。

(文)吕布;关羽;赵云;司马徽(答诸葛亮的老师不给分);庞统。

22.在常人眼里,草是卑微的、平凡的。

(2分,只答“草是卑微的,平凡的”1分。

)作用:①内容上:对比(或“反衬”),突出鲁迅对草的热爱和讴歌(1分),②结构上:欲扬先抑,使行文有起伏
(或“富于变化”)。

(1分)
评分细则:学生很多没有概括内容,直接回答作用。

仅回答“草是卑微的、平凡的。

”给1分,答出“在常人眼里,草是卑微的、平凡的”基本没有。

在作用上答出“对比”,“反衬”等给1分,答出“欲扬先抑”等给1分。

23.①幼年的鲁迅观察荒园中的野草(鲁迅在百草园中长大);②青年留学东瀛时思念故乡的海草;
③登上文坛时,刻画被压在沉重的巨石下痛苦挣扎、呻吟的草民;④结集《野草》时,给野草赋予了评语;⑤生命的最后,化作青葱的野草。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任意4点给6分)
注意点:(1)未认真审题,“纵观全文,分点概括鲁迅与草的联系”,文中划线句“鲁迅就是一棵草”是句总结结论性句子,答案分布在前文段落中,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十分清晰。

而不少同学把简单问题思考得过于复杂,要么脱离文本、自说自话,要么去抄写文章第7、8、9小节的议论性语句,下笔何匆忙!(2)错别字层出不穷,如“去逝”、“百草原”、“坟暮”、“墓杯”……语文素养堪忧。

24.(1)委婉地表明鲁迅先生的去世。

(2分)
注意点:(1)不顾语境,简单粗暴,作懒汉式答题:不少同学直接抄写第五小节中鲁迅给野草赋予的评语。

(2)恶心自己给别人看:鲁迅的肉体(尸体)滋养了野草;鲁迅的血肉被坟周围的青草吸收了……(3)没审清楚题意:指鲁迅死在野草丛里;指鲁迅死后坟墓周围长出的野草;鲁迅明白自己像野草一样脆弱,最终会死亡……
(4)答案太“文学化”,说鲁迅走了、离开了、不在了、魂归大地……
(5)直接拔高到精神层面,说鲁迅的精神如野草般有生机,永恒不朽等。

(6)词不达意,啰啰嗦嗦写了一大段却不知所云。

(2)生动形象地表明鲁迅的思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2分)
评分细则:鲁迅的精神(思想)永存,得1分,强调如野草一般顽强,生命力强,再得1分;答成“野草生命力强”、“野草的精神是不会消逝的”不得分;理解成:会有战士,或有志之士,或被鼓舞起来的人们将会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不得分。

25.示例:不赞同(1分)。

理由:最后一节深化了主旨(1分)。

表明作者希望让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