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PPT课件(微课) 岳麓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四:
为什么英国最早发出“冷战”信号?
首先我们要明确,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台一定是 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英国虽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二战,却满身创伤, 沦为国际舞台上的二等国家。 英国想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通过争取美国的帮 助,保持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当然,丘吉尔“铁幕演说”如此言辞激烈,和丘吉 尔的反共情结也有密切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 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 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一: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仅仅源于其强大 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吗?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除了源 于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还和其先进政 治文明产生的优越感,要向全世界移植其民 主制度密切相关。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二:
苏联介入冷战的原因之外交理念分析。
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前,苏联一直坚持这样 的观点,即自己处境艰险、战争不可避免等等,忽视 或几乎不顾及二战以后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 化。......如苏联拥有核武器,使美国为首的西方轻易 不敢发动世界战争;另外还有欧洲资本主义大国的实 力遭到严重削弱、世界科技革命使科技竞争在国际关 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等等。 ——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一: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仅仅源于其强大 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吗?
“吾国因拥有道 义、政治、经济及 军事各方面之力量, 故自然负有领导国 际社会之责任。” ---罗斯福 美国......及其历史所孕育的自认为美国集西方文 明之大成的天生优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所谓“天定 使命观”,即美国有责任将其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价值 观念向全世界移植等思想,成为美国向全球扩张的重 要的内在动力。 ——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美苏两国一直存在着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也是导致 美苏两极对峙的重要因素。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四:
为什么英国最早发出“冷战”信号?
雅尔塔会议中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 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 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 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积极影响 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影响 1、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2、破坏了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 的“热战”。
理解上应注意的问题
• 两极格局不等同于冷战,冷战是两极对峙的主要 形式; •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两极格局中以美苏为首的相互对立竞争的两极之 间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 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 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五:
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 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 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五:
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该计划的主要制定者认为,如果苏联拒绝美国的提 议,美国正好就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如果苏联 接受,美国就以援助为手段,迫使东欧国家放弃其经济 生活中的苏联取向,以此拉拢东欧国家。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二:
苏联介入冷战的原因之外交理念分析。
苏联领导人片面强调国际关系的政治和军事 因素,忽视了科技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和国际 关系变化的巨大影响。这不仅使苏联对当时的国 际形势估计的过于严峻,也使苏联外交缺乏赖以 持续加强的物质基础。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三:
一位美国学者说: “美苏双方都像在镜子 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 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 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 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 勒咄咄逼人的姿 态。”——牛军主编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两极格局
什么是两极格局?Biblioteka 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 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 治格局。
基础知识
• 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雅尔塔体系 • 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源——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 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冷战 美国: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苏联: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 两极对峙的主要影响
结语:
冷战虽成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从未在地球上 真正消失。独不见,笼罩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 是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号,重出江湖。 ——中国政法大学 俞飞
注:本微课的一些主要观点摘录于牛军主编的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一书。
谢谢观看!
制作者:广东省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苏丹 邮 箱:84206601@ QQ: 842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