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博物馆空间展示与两岸文化认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a r t i f a c t ) , 是 人们在人 文或科学上创造知识系统 , 以及整个社会 有改变 , 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 民族 反过来又在社会和历史性格 的建构上扮演重要角色 。 ” ②而连结
博物馆与社会关系就是文化 了。S t a g g e n b o r g 认为: “ 文化可以作 为维系群体 的力量 , 是形成此一小区网络 的重要要素 。在此 , 文
几百年前跨越 “ 黑水沟” 到 台湾“ 讨生活 ” , 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 台
种帝 国文化 , 显示 出民族的认 同感 。 因此 , 所有博物馆 , 背后 皆有
其文化意识形 态 , 这种文化 意识形态有显性的 , 也有 隐性 。如历 史博物馆有强烈价值判 断在里面 。美术馆 等等 意识形态展示不
馆, 往往承载着文化认 同 使命 。 那么这种文化认 同是如何展 开, 文化认同在博物馆发展 中到底有什 么样的功能? 本
文试 着从博物馆实体 空间文化展示延伸 到虚拟空 间文化传播来探 讨涉台博物馆文化认 同的构建。 关键 词: 博物馆 ; 文化认 同; 空间展 示 中图分类号 : G2 6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1 7 — 0 2 5 8 - 0 2
参与其创造过程的产物之一 。 它带有强烈的社会和历史性格 , 而
“ 两岸虽然 尚未统一 , 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 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 的血 , 我们 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 民族的魂。台湾 同胞因 自己 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 , 有着特定的心态 。我们完全理解 台湾 同 胞的心情 。 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 , 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 我们 有耐心, 但更有信 心。” ⑥ 因此空间建构上 , 一则是通过国家主权 历史事实进行 阐释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 。特别强调 了建置 沿革 , 展 示 台湾早期经 略 、 府 县初设 、 清初统一 、 台隶 闽 省、 台湾建省和 回归祖 国等 , 从法理角度来论述 台湾 自古是 中国 部分。 二则则是通过 中华文化传承来论述 。 中华文化深深地根 植于 台湾的传 统社会 , 成为维系海峡两岸 同胞 的精神纽带。
学 术 沙 龙
文艺 生活 L I TE R AT UR E L I F E
2 0 1 4— 0 7
对 台博物馆 空间展示与两岸文化认 同
李云煌
(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博物馆是社会 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产物 , 随着新博物馆理论发展 , 博物馆赋 予更 多功能。作为经验 的社会联系 。”
‘ 第一空间认识论 ’ 对象 即列斐伏尔所说感知 、 物质 的空间 , 偏重
空间的客观和物质性 ; ‘ 第二空间认识论 ’的注意力集 中在构想 的空 间, 从想象 中的地理学获得观念 , 进而投 向现实世界 ; 而‘ 第
化可定义为是种象征 、 仪式 、 价值和意识 型态等 的意 义系统 。对
会 那 么 明显 。
湾,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 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 同源 、 同文 同
宗, 心之相系 、 情之相融 , 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两岸走 近、 同胞 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 同心愿 , 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 。 ”
同时在新博物馆理念下 ,博物馆 的文化功 能塑造越来越得 到各界认可 。“ 从博物馆史的角度来看 , 博 物馆 和它所展 藏的东 西, 或 所谓博物馆 的 ‘ 文本 ’ , 本 身其实 就是社会 的一种 ‘ 文物’
并延伸与重构文化现象 。 如英 国通过大英博物馆塑造 , 展示 出一
首先 , 博 物馆文化认同构建与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结合 的。 两 岸文化认 同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 阐释 。如习近平同志在会 见连战时说 : “ 两岸 同胞一家亲 , 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 。两岸 同胞一家亲 , 根植 于同胞共 同的血脉 和精神 , 扎根于我们共同的 历史和文化 。这是与生俱来 、 浑然天成的 , 是不可磨灭 的。 不论是
美国学者索杰 ( E d w a r d W. S o j a ) 将空间分为三个维度 : “ 一是 远也不会相识的——这需要一种特殊的想象 技巧。这涉及到归
属感 和兄弟情谊的方式 , 它超越 了直接 的经验 , 但 只取决于具体 的‘ 边界 ’ —— 民族 共同体 的边界 。因为个人认同民族一 国家和 无数 不相识 的‘ 兄弟们 ’ , 依赖 于文 化——种拥有 同样 的知识 和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产物 ,随着新博物馆理 方法 的条件 , 以及生活在世界上 的姿态( L i u , 2 0 0 3 : 2 2 ) 。” ④ 因此 论发展 , 博物馆赋予更多功能。 作为涉台博物馆, 往往承载着文化 文化认 同作用在博 物馆 中逐渐显示 出来 。 本尼迪克 特 ・ 安德森提 出 , “ 把 自己想象成国家公众 的一个成员—— 想象它是 由成千上 认同使命 。那么这种文化认同是如何展开 , 文化认 同在博物馆发 展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 本文试着从博物馆实体空 间文化展示 万 的人组成的一个 大 ‘ 队’ 、 ‘ 家庭 ’ 和‘ 集体 ’ , 其中大部 分人 是永 延伸到虚拟空 间文化传播来探讨涉台博物馆文化认 同的构建。
三空间认识论 ’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 间认识论进行解构并重
⑤那 么涉 台博物馆如何通过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从而构建
两 岸 文化 认 同?
构, 对空间综合分析 , 恢复空间知识 的活力 。 ” ①这种空间思考模 式, 其 实在博物馆空间展示 中也得到具体的体现 。 博物馆在实体 馆 中通过文物展示 阐释 了文化 , 而通过这种文化投 向现实世 界 ,
( a r t i f a c t ) , 是 人们在人 文或科学上创造知识系统 , 以及整个社会 有改变 , 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 民族 反过来又在社会和历史性格 的建构上扮演重要角色 。 ” ②而连结
博物馆与社会关系就是文化 了。S t a g g e n b o r g 认为: “ 文化可以作 为维系群体 的力量 , 是形成此一小区网络 的重要要素 。在此 , 文
几百年前跨越 “ 黑水沟” 到 台湾“ 讨生活 ” , 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 台
种帝 国文化 , 显示 出民族的认 同感 。 因此 , 所有博物馆 , 背后 皆有
其文化意识形 态 , 这种文化 意识形态有显性的 , 也有 隐性 。如历 史博物馆有强烈价值判 断在里面 。美术馆 等等 意识形态展示不
馆, 往往承载着文化认 同 使命 。 那么这种文化认 同是如何展 开, 文化认同在博物馆发展 中到底有什 么样的功能? 本
文试 着从博物馆实体 空间文化展示延伸 到虚拟空 间文化传播来探 讨涉台博物馆文化认 同的构建。 关键 词: 博物馆 ; 文化认 同; 空间展 示 中图分类号 : G2 6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1 7 — 0 2 5 8 - 0 2
参与其创造过程的产物之一 。 它带有强烈的社会和历史性格 , 而
“ 两岸虽然 尚未统一 , 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 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 的血 , 我们 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 民族的魂。台湾 同胞因 自己 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 , 有着特定的心态 。我们完全理解 台湾 同 胞的心情 。 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 , 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 我们 有耐心, 但更有信 心。” ⑥ 因此空间建构上 , 一则是通过国家主权 历史事实进行 阐释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 。特别强调 了建置 沿革 , 展 示 台湾早期经 略 、 府 县初设 、 清初统一 、 台隶 闽 省、 台湾建省和 回归祖 国等 , 从法理角度来论述 台湾 自古是 中国 部分。 二则则是通过 中华文化传承来论述 。 中华文化深深地根 植于 台湾的传 统社会 , 成为维系海峡两岸 同胞 的精神纽带。
学 术 沙 龙
文艺 生活 L I TE R AT UR E L I F E
2 0 1 4— 0 7
对 台博物馆 空间展示与两岸文化认 同
李云煌
(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博物馆是社会 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产物 , 随着新博物馆理论发展 , 博物馆赋 予更 多功能。作为经验 的社会联系 。”
‘ 第一空间认识论 ’ 对象 即列斐伏尔所说感知 、 物质 的空间 , 偏重
空间的客观和物质性 ; ‘ 第二空间认识论 ’的注意力集 中在构想 的空 间, 从想象 中的地理学获得观念 , 进而投 向现实世界 ; 而‘ 第
化可定义为是种象征 、 仪式 、 价值和意识 型态等 的意 义系统 。对
会 那 么 明显 。
湾,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 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 同源 、 同文 同
宗, 心之相系 、 情之相融 , 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两岸走 近、 同胞 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 同心愿 , 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 。 ”
同时在新博物馆理念下 ,博物馆 的文化功 能塑造越来越得 到各界认可 。“ 从博物馆史的角度来看 , 博 物馆 和它所展 藏的东 西, 或 所谓博物馆 的 ‘ 文本 ’ , 本 身其实 就是社会 的一种 ‘ 文物’
并延伸与重构文化现象 。 如英 国通过大英博物馆塑造 , 展示 出一
首先 , 博 物馆文化认同构建与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结合 的。 两 岸文化认 同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 阐释 。如习近平同志在会 见连战时说 : “ 两岸 同胞一家亲 , 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 。两岸 同胞一家亲 , 根植 于同胞共 同的血脉 和精神 , 扎根于我们共同的 历史和文化 。这是与生俱来 、 浑然天成的 , 是不可磨灭 的。 不论是
美国学者索杰 ( E d w a r d W. S o j a ) 将空间分为三个维度 : “ 一是 远也不会相识的——这需要一种特殊的想象 技巧。这涉及到归
属感 和兄弟情谊的方式 , 它超越 了直接 的经验 , 但 只取决于具体 的‘ 边界 ’ —— 民族 共同体 的边界 。因为个人认同民族一 国家和 无数 不相识 的‘ 兄弟们 ’ , 依赖 于文 化——种拥有 同样 的知识 和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产物 ,随着新博物馆理 方法 的条件 , 以及生活在世界上 的姿态( L i u , 2 0 0 3 : 2 2 ) 。” ④ 因此 论发展 , 博物馆赋予更多功能。 作为涉台博物馆, 往往承载着文化 文化认 同作用在博 物馆 中逐渐显示 出来 。 本尼迪克 特 ・ 安德森提 出 , “ 把 自己想象成国家公众 的一个成员—— 想象它是 由成千上 认同使命 。那么这种文化认同是如何展开 , 文化认 同在博物馆发 展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 本文试着从博物馆实体空 间文化展示 万 的人组成的一个 大 ‘ 队’ 、 ‘ 家庭 ’ 和‘ 集体 ’ , 其中大部 分人 是永 延伸到虚拟空 间文化传播来探讨涉台博物馆文化认 同的构建。
三空间认识论 ’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 间认识论进行解构并重
⑤那 么涉 台博物馆如何通过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从而构建
两 岸 文化 认 同?
构, 对空间综合分析 , 恢复空间知识 的活力 。 ” ①这种空间思考模 式, 其 实在博物馆空间展示 中也得到具体的体现 。 博物馆在实体 馆 中通过文物展示 阐释 了文化 , 而通过这种文化投 向现实世 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