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狮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其中包括4分卷面分,出卷人:杨学珍)
一、积累与使用
1.默写(14分)
(1)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________。
___ _____,带月荷锄归。
(4)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长河落日圆。
(5)山随平野尽,_______。
月下飞天镜,_______。
(6)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7)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
(9)衣沾不足惜
(10)出淤泥而不染
(11)草色入帘青
2、文学常识填空:杜甫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他被称为“______”与“诗仙”李白并称“_____”。
杜甫的诗表现了唐由盛到衰的历史现实,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5分)
3、.阅读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1)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请你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出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说说某种生活道理。
(2分)。
5、综合实践题
(1)班级决定将在明天下午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请你以班级的名义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全班同学参加活动,并布置携带中外文学名著一本(不得多于60字)。
(2分)。
(2)为了充实你的发言,我们需要从“百度”中搜索资料,请你选择一本书,
你打算输入哪两个关键词实行搜索。
(2分,只写书名不得分)
你选的名著是:
关键词1:关键词2:
(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线字(4分)
(1)便要还家()(2)咸来问讯()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不足为外人道也()
2、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3、翻译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怎么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15分)
(二)洁白的手帕
韩静霆
老太太躺在急诊室床上,我才醒悟:上了当!我怎么会被那姑娘骗了?雨中,她拦住我,苍白俊秀的脸上,一双眼睛惊恐地张大着。
长睫上挂着晶亮的东西——其实是雨滴!“你瞧,怎么办哪?”我这才发现,街上一动不动卧着个白发老人。
“她是你的什么人?”“我也是过路的。
”“车撞的?”“唉……”我毅然做老人和少女的保护神了,在马路中央拦汽车。
一辆,又一辆,无情的司机只留给我满身满脸的泥水泥浆。
她递给我雪白的一块手绢,我真为她的善良动心!又一辆吉普车驶来,停住,好心的解放军,帮我们把老太太抬上车……
好个调包计:准是她撞倒了老人,却让我送医院。
咳!傻小子!你怎么就不长心眼儿?开车前的一刹那,我问:“你不上车?”“挤不下了。
再说,我的自行车……喏,雨衣给我。
”得,裹在老人身上的雨衣也给了她。
我只剩下那块手帕,是——紫罗兰香水味儿。
“你妈妈醒了!”护士惊喜地把我推到老人跟前。
谢天谢地,把我当成她儿子了!老人失血的嘴唇抖动着,好不容易才猜出她的话:“我发烧,儿子媳妇都不管我,我自个儿来医院,没想,半路上晕倒了……”
我的心在颤抖,尽着一个路旁捡来的“儿子”能尽的孝心。
这时,送我们的解放军返回了:“差点忙忘了。
您上车时,姑娘留下个钱包。
她是您什么人?女儿?”
老人眼角流出滚烫的泪。
她多大福分,捡了个“儿子”,又拾了一个“女儿”。
我在医院又耽搁了一些时候,等到出院时,天已亮了,雨还在下。
我的心很沉重:因为世上有丑恶存在,就该怀疑美好的东西吗?我想起了那个姑娘,可惜不会再见她了,见了也认不出那苍白的脸,挂着晶莹泪珠的长睫……
正想着,一抬头——天哪!雨中出现了一个身影,车子骑得那样快,又咔嚓一声停在了我面前:“让您受累了,我赶着上了个夜班,提前请假来了,那老太太……?”
我毅然转回身,陪同她走进了医院。
1.标题中“洁白”是双关语,既指,又指______。
(2分)
2.文中写“我的心在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前两段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作者写姑娘“苍白”的脸和“惊恐”的眼睛是为表现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分)
6.概括这篇短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
(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17分)
(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邪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时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曰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
它单纯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苦口婆心都宣告无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
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地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我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
哪怕它将苛烈10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
它使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5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艰。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共2分)
(1)放任无羁()(2)狡黠异常()
2:作为母亲对孩子打不打的原则是什么?母亲是在那种情况下才决定拿出最后的武器的?(2分)
3:“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文中那句话能够体现“谨慎”?“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文中哪句话能够说清楚不可“替代”“转让”的原因?(2分)
4:为什么说在打你的同时“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3分,第1问1分,第2问2分)
5:作者认为打孩子是“以助他们快快长大”,有人曾说打孩子是一种最无能的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待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的?(不能只表态,要有一定的分析。
)(3分)
6:全文洋溢着火热的母爱,字里行间跳动着五个大字:母亲爱孩子。
纵观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5分,每问1分)
(1):最能体现母亲爱孩子,要把孩子抚养成人的决心是:
(2)最能体现母亲爱孩子的责任心是:
(3)最能体现母亲爱孩子的为难之心是:
(4)最能体现母亲爱孩子的爱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5)最能体现母亲爱孩子的细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其一,然后按要求作文。
戈壁上的两粒种子。
“天哪!”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唠叨叨的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份绿色。
”它长成了一颗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
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
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全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
这则材料可以给你什么启示?以你获得的启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1.(1)猿鸣三声泪沾裳(2)猿鸟乱鸣沉鳞竞跃(3)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4)征蓬出汉塞大漠孤烟直(5)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
(6)山重水复疑无路
(一)
1.(1)通“邀”,邀请;(2)都;(3)邀请;(4)值得(2分)
2.(渔人)具答之。
(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分)
3.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分)
4.5、6略。
(二)
1.手绢雪白洁净,姑娘心灵的纯洁
2.老人的儿子媳妇丧失天良。
3.倒叙
4.表现了姑娘急人所难的心情
5.先抑先扬(或:先贬后褒)
6.通过救护老太太的过程,赞美了姑娘美好的心灵,同时也鞭挞了老太太的儿子媳妇不孝顺的行为。
(三)1:(1)(jī)(2)(xiá)
2:(2分,每问1分)
(1)非本质的,淘气、恶作剧等举动属于正常儿童的举动,都不打;本质的、重要的不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的,且有可能滋生虚伪、懦弱、残忍、狡诈的因素的,为防微杜渐,当打。
(2)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效,夸奖、批评、恐吓、奖赏无效的情况下,才使出最后的武器。
3:(2分,每问1分)
(1)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2)如同饥谨中的食品,只有你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的一部分4:(3分,第1问1分,第2问2分)
(1)这是指承受的反弹,指肉体。
(2)虽然打了孩子,但又十分心疼孩子,明智的父母又不能溺爱孩子,面对孩子的皮肉受苦,面对他所犯的错误,这种痛楚主要指心灵。
5:(3分)
同意任何一种观点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5分,每问1分)
(1):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2):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他们永远隔绝。
(3):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4):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
(5):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的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