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眼常用纠正手法简单有效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眼常⽤纠正⼿法简单有效推荐
对⼦眼也称为⽃鸡眼。

那么,对⼦眼怎么矫正呢?常⽤的纠正⼿法是什么?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对⼦眼的纠正⼿法,仅供参考。

对⼦眼的常⽤纠正⼿法
1、对于⽆症状的隐斜视,因⼉童的融合和辐辏能⼒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有的隐斜患⼉近距离视物后有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

内隐斜要散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眼镜,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量克服外隐斜,若效果不佳,还可配戴三棱眼镜,对看近⼤于10°(20Δ)的外隐斜,可考虑⼿术治疗。

2、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不同的治疗⽅法: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术矫正。

3、从调节和斜视间的密切关系看,远视眼容易导致内斜视,近视眼容易发⽣外斜视。

另外,良好的视⼒是正常视⽹膜对应和两眼共同固视的基础,不同视也可引起斜视、弱视。

可见斜视、弱视与屈光异常的关系很密切,故散瞳验光是⼉童斜视检查的⾸要步骤。

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是治疗⼉童斜视的重要⽅法。

什么是对⼦眼
对⼦眼,⼜称顺⼦眼,斜偏眼,⼤多是由于婴⼉在2个⽉⾄1周岁时年轻的⽗母亲照看不周所致。

对⼦眼虽可在婴⼉长⼤后校正,但毕竟不⼗分⾃然逼真。

怎样防⽌婴⼉形成对对眼?⽗母亲在婴⼉2个⽉后⼀定要注意孩⼦的睡姿和摇篮中的摆设等。

对⼦眼的注意事项
1、婴⼉在2个⽉后,视⼒增强,能注意周围的⼈和物,这个时候如婴⼉睡摇篮,不可在摇篮近空中摆设玩具、物件,特别不能在5⽶以内摆设任何东西。

2、如果摆设玩具、物件,⼀定要在5⽶以外,但切不可摆⼀件,要间隔距离,多摆⼏件,使婴⼉能转动眼珠,轮看玩具或物件。

3、婴⼉睡摇篮时间不能太长,要间隔时间抱起婴⼉转转,使婴⼉能看到周围的⼀切,使其产⽣好奇⼼理,增加眼球转动频率。

4、婴⼉睡姿⼀定要正确,切不可长时间地向⼀边睡。

“对⼦眼”就是⼈们常称的“⽃鸡眼”,医学上称为“内斜视”的斜视眼。

对⼦眼的病因
1、发育不完善:⼉童,尤其是婴幼⼉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

⼈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与视觉功能⼀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婴⼉出⽣后2个⽉只有⼤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要持续到5岁以后,⽴体视建⽴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

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多由先天眼外肌⾁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配肌⾁的神经⿇痹所致。

3、眼球发育特点使⼉童易患疾病:由于⼉童眼球⼩,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因⼉童⾓膜及晶体屈折⼒⼤,睫状肌收缩⼒强,即调节⼒强。

这样的⼉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同时双眼也⽤⼒向内转产⽣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对⼦眼怎么预防
1、宝宝年纪还⼩,对于这个世界的⼀切都还是陌⽣的,唯⼀熟悉的就只有和⾃⼰朝⼣相处的妈妈们了。

因此,宝宝的眼睛总是会跟随着妈妈们的⾛动⽽转动。

但是如果妈妈们长时间的处在⼀个⽅位的话,那么就容易导致宝宝形成斜视。

2、很多家长会认为,要是在宝宝的婴⼉床上⾯悬挂⼀些⾊彩鲜艳的玩具,这样不仅美观,⽽且宝宝也⼀定会⾮常喜欢。

但是⼩编要说的是,婴⼉床顶上悬挂玩具,尤其是在正上⽅的位置。

不仅会给宝宝带来⼀些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容易影响宝宝视⼒的发育,造成斜视。

3、好动是宝宝的天性,因此为了满⾜宝宝的⽣长发育和⼼理需要,我们都会建议利⽤⼀些玩具来逗乐
宝宝。

但是,逗乐宝宝的同时,也需要⽗母们注意玩具与宝宝之间的距离,因为要是将玩具靠着宝宝的眼睛太近的话,那么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内斜视。

不过也不能太远,宝宝视⼒还在发育中,太远看不清。

这个是需要⽗母们⾮常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