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03回风巷开口、103辅助回风巷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103回风巷开口、103辅助回风巷设计
一、巷道概述:
1、巷道位置、布置及长度:
150103回风巷开口段位于105运巷西侧且两巷平行,两巷相距65m(中-中),巷道沿底布置,长度13.7m(轨道上山与皮带上山之间)+43.5m(皮带上山北侧)。
103辅助回风巷位于皮带上山北侧且两巷平行,两巷相距22.5m(中-中),巷道沿顶布置,长度186m(连接风、运巷段)+72m(通往回风上山段)。
2、巷道四周情况、采掘影响
150103回风巷开口段、103辅助回风巷东面为150105准备工作面,距离较远;西面为150101工作面采空区,101工作面已采7年且距离较远;南面为106工作面采空区,106工作面已采6年且距离较远;北面为未采区。
预计四周情况对两巷掘进影响不大。
二、地质情况:
1、工作面围岩岩性、强度:
由于150103工作面无钻孔资料,故采用150110工作面110号钻孔资料。
该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的15#煤,其煤层综合柱状结构和岩性为:15#煤层平均厚度 5.68m,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11.79MPa;煤层之上为灰黑色泥岩,平均厚度0.5m,单向抗压强度为36.32 MPa;之上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7m,单向抗压强度为50.96MPa;再上为14#小煤,厚度为0.7m;再上为泥岩,厚度为
1.5m;再上为泥质砂岩,厚度1.9m;之上为石灰岩,厚度为6m。
2、地质构造:
工作面总体处于一单斜构造,走向17°,倾向287°,倾角3°-8°。
150103风巷(瓦斯尾巷)掘进中在大约500m处揭露一正断层DF14,产状为: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1°,断层落差H=0-4m,两端尖灭,控制长度180m 左右。
预计将对150103风巷(瓦斯尾巷)掘进和工作面回采产生一定影响。
需作好过断层准备并且施工中加强支护。
3、地应力:
北京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轨道上山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原岩应力测
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为8.61Mpa;最小水平主应力 4.68Mpa;垂直主应力为 6.18Mpa。
应力场类型总体上为σH>σV>σh应力场,以构造应力为主。
构造应力场在盘区内占优势,水平应力对巷道的顶底板的影响作用大于两帮,在支护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考虑水平应力的影响作用。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4、水文情况:
150103工作面充水因素主要来自顶板裂隙渗水,预计最大涌水量为,因此在掘进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5、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该面煤尘具有爆炸性,火焰长度为20mm;煤层无自燃发火现象,故应加强通风防尘工作。
三、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根据通风和炮掘施工断面要求,设计巷道断面均为矩形,支护形式为锚网支护,断面尺寸如下:
150103回风巷开口段巷道宽4.5m,高3m,掘进断面积为13.5m2。
150103辅助回风巷巷道宽3.5m,高2.5m,掘进断面积为8.75m2。
四、巷道掘进施工:
本次掘进只掘103回风巷开口(轨道上山与皮带上山之间段13.7m、皮带上山往北段43.5m)及103辅助回风巷两段(与皮带上山平行段44m、通往回风上山段72m)。
1、150103回风巷开口:
103回风巷开口位置位于轨道上山北帮,距1020水平运输大巷347m(中-中),以方位角40°30′00″掘进13.7m与皮带上山贯通后,跨越皮带输送机做过桥,之后继续以方位角40°30′00″在皮带上山北帮开口正掘,沿煤层底板布置。
设计长度:60m。
2、103辅助回风巷:
103辅助回风巷距皮带上山23.8m(中-中),待103回风巷开口(皮带上山北侧段)掘进23.5m后向左转以方位角310°46′30″掘进103辅助回风巷,待掘进44m后再向左转以方位角220°30′00″掘进72m与回风上山贯通。
五、矿压监测:
掘进期间日常监测:包括锚杆锚固力抽检、顶板离层观测和锚杆预紧力检
测三部分内容。
①锚固力抽检:按不小于10%的比例和不大于两天的时间间隔对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测,只做非破坏性拉拔,高强螺纹钢锚杆达125KN后停止。
②顶板离层监测: 103回风巷每30m 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每60 m安设一个表面位移测站;103辅助回风巷每50 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
③锚杆预紧力矩检测: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按不小于30%的比例和不大于两天的时间间隔用力距扳手对锚杆螺母预紧力进行抽测,高强螺纹钢锚杆300Nm为合格。
六、主要生产系统:
1、通风系统
掘进期间:
A、辅助回风巷未掘成前,为一次串联通风。
B、辅助回风巷形成后:轨道上山局扇→作业点→辅助回风巷→回风上山→水平回风大巷→回风斜井→地面。
2、主辅运输系统
掘进期间:
A、出煤系统:作业地点→103回风巷开口段→皮带上山→主煤仓→水平运输大巷→主斜井→地面。
B、运料系统:地面→主斜井→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轨道上山→103回风巷开口段→作业地点。
七、施工:
1、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地测科给定中线、腰线施工。
2、皮带上山、轨道上山被103辅助回风巷巷跨越10米范围支护形式为工钢顶双层背板帮锚网密棚,棚距0.4m,跨越后构筑风桥。
3、本设计所有垂直交叉口均打设两组锚索槽钢梁加固。
4、其余参照图纸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