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效果。
方法选
取92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
和B组,给予A组患者替格瑞洛进行治疗,给予B组患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术后9个月内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
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发现,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组明显低于B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内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发现,A组的冠状动脉支
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低于B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替格瑞洛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冠心病介入治疗
前言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简称,是一种通过经心导管技术将狭窄甚至
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再成形,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目的的治疗方式[1]。
因介入
治疗可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从而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栓风险,一般在术前术后均需要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是常用于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抗血小板药物,随着医学的发展,也研发出许多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就是其中一种[2]。
本文主要是对替格瑞洛与氯
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发现替格瑞洛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系统抽样法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46例。
A组患者中有男30例,女16例;年龄在48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12±8.65岁;8例伴有心肌梗死,25例
伴有高血压,13例伴有糖尿病。
B组患者中有男31例,女15例;年龄在48至79岁之间,
平均年龄60.33±8.72岁;9例伴有心肌梗死,24例伴有高血压,13例伴有糖尿病。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观察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治疗,给予A组患者
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H20130058)进行治疗,术前给予患者180mg负荷量服用,然后每日两次,每次90mg维持量服用。
给予B组患者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J20130083)进行治疗,术前给予患者300mg负荷量服用,然后每日一次,每次75mg维持量服用。
两组患者均需连续服用,治疗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可停止使用。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5天分别抽取其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采用比浊法对血
小板集聚率(MPAR)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内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
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未发生人数及发生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
若P<0.05,则说明两组间存在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目前已经成为该疾病的常规治
疗手段,但介入治疗时往往给冠状动脉血管内皮造成一定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后导致血小板聚集、活化,极易出现支架内血栓或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对其预后造成影响,因此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需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及改善预后[3]。
临床上常采用氯吡格雷进行基础治疗及预后治疗,该药物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常用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对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起到改善作用及提高预后效果,但是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必须经过CYP450酶代谢,生成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代谢物,部分CYP450酶是多态性或受其他药物抑制,不是所有患者都将获得充分的血小板抑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B组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有所下降,但与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的A组结果比较发现,明显A组的改善血小板聚集率的效果较优,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研制出来的抗血小板药物,也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该药为非前体药物,不经肝酶代谢即可直接起效,PLATO试验显示替格瑞洛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并不增加出血风险,对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替格瑞洛更有利于对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还证明了替格瑞洛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对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现,A组未发生率高于B 组,发生率低于B组,说明应用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由上得出结论,替格瑞洛对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提高了该疾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春艳,苏东辉,于军.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5):507-510.
[2]夏银稳.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3):17-18.
[3]时洪波.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