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兴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兴济中学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1.10)
七年级语文
亲爱的同学们:
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
语文试卷还要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面整洁、文笔
............,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优美、谢绝空题
.......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脊.梁()仙露琼()浆猝()然长逝倔()强玲珑tī( )透 duò()落装shi()头晕目xuan()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
②我的心在瘦骨嶙峋
..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3. 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
.....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8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就要绽开似的。
③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 ?”
⑤子曰:“其恕乎!,。
”
⑥,志在千里。
,。
⑦待到重阳日,。
⑧曲径通幽处,。
4.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6分)
才开始,A是拒绝出发的。
他大哭着:“我不去!我不去!”他不想再给自己治病了。
这些日子,他已吃了无数的苦头。
苦药,他已不知喝下了多少碗。
他甚至勇敢的接受了火针。
一根那么长的针,烧得通红,向他脖子上的肿块直扎了下去……
又是B将他叫进了她的“药寮”,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像她的奶奶当年那样,对A说了一句话:“别怕!”然后,就坐在红泥小炉的面前,望着药罐,唱起那天晚上唱的那首无词的歌……
文弱的B,给了他神秘的力量。
①选文中的A是,B是。
②结合选文内容,说说A或者B给了你怎样的感动。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
(2分)
6.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下颈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7.请你说一说“争”和“啄”字的妙处。
(3分)
(二)
【甲】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节选自沈复《童趣》
【乙】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选自沈复《闺房记乐》〖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
②盍(hé):何不。
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
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8.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2分)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以.丛草为.林()(2)驱.之别院()
(3)觅螳螂蝉蝶之属.()(4)不亦善.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11.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获得这种“物外之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补充完整,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1分)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
13.文中“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静默”换成“排列”好吗?为什么?(3分)
14.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3分)
答:
15.选文第二段分别从各种感官描绘了春风,指出各方面所对应的语句。
(3分)
触
觉:
嗅
觉:
听
觉:
16. 我们所学过的古诗中有许多描绘春天佳句,请写出一句你课外积累的描绘春天的诗句(2分)
(二)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
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A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
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 B 。
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小而执著。
17.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4分)
答:
18.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答:
19.品读第⑤段画曲线的句子,试从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对加点词做批注(3分):
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张:
20.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
21.根据语境,发挥想象,为第⑦段B处做补写。
描写“各具情态”的泥娃娃。
使上下文语义连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0字左右)(5分)
四、作文(50分)
之韵
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