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1课时 8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借助“数轴”这个直观模型,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正确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看图做题的形式,应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熟记口诀。
【学习难点】熟记口诀。
【学习准备】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学习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那一绝口诀。
4×6 5×5 6×7
四六二十四五五二十五六七四十二
2×7 4×5 3×6
二七十四四五二十三六十八
师:“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大家一起上课。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课件。
师:“请你观察,小狗每次跳到了几?接下来该跳到几了?”
师:它是怎样跳的呢?咱们一起观察一下。
(提出要求)请你观察小狗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第二次跳到几?第三次呢?接下来它要沿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吗?
生:先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再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说,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
出来的。
2.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军乐队在训练;站成了8排,每排8人)。
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3.小组合作,尝试编口诀
生:先独立编口诀,再交流。
(学生之间指口诀提问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师指导)
师:根据乘法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师补充板书)
4.背口诀
出示课件,智慧树
师:请你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得快,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互相交流经验,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规律。
师:现在给你2分种的时间,看谁背的快!
三、用口诀
1.熟练口诀,并解决问题
出示螃蟹图,请学生利用口诀填空
一只螃蟹()条腿,
二只螃蟹()条腿,
三只螃蟹()条腿,
四只螃蟹()条,
五只螃蟹()条腿腿,
六只螃蟹()条腿,
七只螃蟹()条腿,
八只螃蟹()条腿……
2.填空,学生口答
8 ×()=56 口诀:()×()=24 口诀:
3.76页1.2题
四.交流收获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第2课时用7、8的乘法口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分析题意,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情境导入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背诵2-6的乘法口诀。
2.填一填
三七()七八()()六二十四
()()二十八四()二十八()()六十四
5×7= 8×2= 6×4=
7×3= 4×3= 8×8=
(一)情境导入。
教师:老师要给同学们颁发奖品。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卡通橡皮。
课件演示:
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块橡皮?该怎样列式呢?
想一想:这里求一共多少块橡皮,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呢?(5个4相加)
揭示课题,求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学生看图,交流信息。
(课件呈现主题图)
(2)说说每种文具的价钱,如:一盒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一个文具盒8元,一本日记本4元。
(3)说说所求的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2.根据问题,选择信息。
学生明确:要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必须选取什么信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文具盒标上8元,然后由每组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如:
(2)说一说:一个文具盒8元,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是求几个几元呢?(3个8元)(3)算一算:如果有学生列加法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解答,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8×3=24(元)
口答:一共24元。
(4)练一练:如果想买5个这样的文具盒要多少钱呢?6个呢?7个呢?小组内算一算。
(5)议一议: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方法: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来计算
二、分层练习,运用方法
1.完成教材第78页“想一想”。
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而后汇报交流想法和解法。
2.再次看情境图,自由提问,独立解答。
要求: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如:6本日记本多少元?
(1)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求购买物品总钱数的方法:可以用物品的单价乘买的数量。
第3课时 9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4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写出9的乘法口诀。
2.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背诵9的乘法口诀。
【学习重点】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探究发现乘法口诀中的规律会写和并背诵口诀。
【学习难点】探究发现9的乘法口诀及其规律,熟记口诀。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先口算,再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8×3= 8×4= 2×8= 5×8= 8×8= 6×8= 8×1= 4×8= 7×8=
指明背1-8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例4龙舟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图中有9条龙舟在比赛,每条龙舟上有9人)
2.提出问题,引导猜测。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几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
要想计算这几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你们认为如何计算最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计算)
因为每条龙舟上有9人,那么乘法算式一定跟9有关,根据学习2-8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想一想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完成乘法口诀的编制。
师:(出示袋鼠图)请同学们根据袋鼠每跳一次在数轴上的数的变化以及龙舟条数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试着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填写表格。
齐读9的乘法口诀。
交流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师:这么简练的乘法口诀,你们是怎么编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后汇报)
师:结合袋鼠图或龙舟图说一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师:和以前学过的乘法口诀相比,9的乘法口诀句数比较多。
仔细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记忆这9句口诀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观察表格,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进一步发现得数的变化规律。
4.用手指记忆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81页“数学游戏”中的手指操,介绍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学生实际表示,边动手指边记忆9的乘法口诀。
5.背口诀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还学会了用手指来帮忙,下面请大家试着自己背熟9的乘法口诀。
6.巩固练习
(1)小游戏
①师生互对②同桌互对③小组内互对
把口诀填完整。
()九十八()九得九
四()三十六七九()
()九八十一三()二十七
()九四十五()九五十四
(2)判断对错
5×9=54 7×9=65 9×9=18 9×3=27
(3)看图列式,并写出所用的口诀。
解决问题:
①一本故事书5元,买9本要花多少钱?
②一只小兔一天吃9根胡萝卜,它一个星期共吃多少根?
③我国现存的九龙壁有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
其中北京北海九龙壁是一座双面九龙壁。
你能算出三座九龙壁上共有多少条龙吗?
三、课堂总结
师:看来小小的一个9里,还藏着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以后还要继续请你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9×1=9
2×9=18 二九十八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9×4=36
5×9=45 五九四十五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9×8=72
9×9=81 九九八十一
第4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3×4=9×6=5×6=4×8=5×9=
2×8=3×7=7×6=5×4=6×8=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要知道车上有多少个座位)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可以怎样求呢?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预设1: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2: 4x7+5=33(个)
预设3:7x4+5=33(个)
预设4: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5:4x8+1=33(个)
预设6:8x4+1=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
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用到了哪些方法?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小结: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
(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