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二、教学重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本课时教育资源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展示授课过程中所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教师二次备课栏
一、导入新课:
有位厨师精通诗句,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
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让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诗。
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
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
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你知道这四道菜是说哪一首诗吗?请背出全诗。
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老师:这首读起来为什么这样有韵律琅琅上口呢?今天让我们试着通过学习唐诗的压韵与平仄,来解开谜底。
二、总体感知
1、阅读p34页工具箱,试用体裁、押韵、平仄、对仗等术语来分析下面这首诗。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交流
3、老师出示分析
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三、学习压韵
1、仍以山居秋暝为例,学生说明律诗的压韵特点
2、以书湖阴先生壁为例,说明绝句的压韵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总结:绝句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二句、第四句一定要押,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律诗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偶数句必须押,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歌中不能重复出现。
4、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原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a----C-------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b---B---------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c------A------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d---D--------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四、学习平仄
1、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我们现在普通话里有四个音调:
阴平阳平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而古时却多一个声调
2、以山居秋暝为例,学生说说其平仄
3、老师出示答案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师生共同完成杜甫春望的平仄
五、学习对仗
1、老师出示例句,总结对仗的种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工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宽对)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借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流水对)
2、练习:选择最贴切的诗句填入括号。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六、综合练习
1、排列下列诗句顺序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
(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解题步骤
(1)找韵脚。
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 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
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
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2、请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1)冬去山明水秀,———————。
(2)梅兰竹菊可养性,———————。
(3)扫千年旧习,-----------。
(4)祖国江山好,-----------。
答案:(1)春来鸟语花香(2)琴棋书画能陶情(3)树一代新风(4)大地气象新
七、布置作业
做课后的“小试身手”。
板书设计:
诗歌的分类:古诗、律诗、绝句
对仗类型:工对、宽对、借对、串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他们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三十二面的三首唐诗,找出其中押韵的韵脚。
备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及时给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