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涵思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涵思索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在批判继承空想共产主义的根底上,通过对社会历史开展规律的考察与研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为理论根底,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开展为价值目标而确立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开展的学说
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共产主义的根底上,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最终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紧密联系起来,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

马克思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固然揭露了私有制的虚伪本质,试图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生产资料公有、按劳分配的理想未来社会,但由于这种理念没有现实的根基,也就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开展。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作出三种划分,一种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另外两种是:“(α)还具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β)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还未完成的,总还是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

〞他在此根底上得出的结论是,“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符合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开展的全部财富的〞[1](P.120)。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粗陋共产主义虽然要求否认私有财产,但它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用平均分配私有财产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消灭私有制,最后只会使人人都成为私有者。

这种本质上追求私有财产平均化的共产主义,仍然把物质的直接占有看做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每个人都为挣工资,为取得自己的一份财产而劳动。

对于后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批判说:“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已经把自己理解为人向自身的复原或复归,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但是它还没有弄清楚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理解需要的人的本性,所以他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

〞[1](P.120)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于异化劳动或人的本质异化,这种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做目标,并没有解决人的本质异化,人还没有到达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归根结底还是受私有制的统治和支配。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私有财产批判的根底上关于人的本质复归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然而在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从而导致人的本质的全面异化。

因此,人要扬弃异化,在新的根底上实现人性的复归,实现对人之本质的真正占有,就必须进入真正的人类历史即共产主义。

他指
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认之否认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归的一个现实的,对历史开展现阶段说来是必然的环节。

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形式和能动的原那么。

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类开展的目标———人的社会形式。

〞[2](P.131)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给“共产主义〞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2](P.230)
马克思认为工人解放只是社会解放的一种政治表现形式,但工人的解放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阶级的解放,而是包含着整个人类的解放,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其他的一切奴役关系都是这种关系的变形与后果。

由此我们可以说,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种理论形态即人类的解放和开展的学说。

二、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以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为思想前提的,因此它在形成之初就明确地反对空想而关注与现实。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地提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3](P.550)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的那样,共产主义不是从一般的理论、原那么出发,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是与现实相适应并对现实进行有效的批判,而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不是要一般地消灭一切“现存状况〞,而是要消灭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开展的“现存状况〞;同时,也不是要随心所欲地消灭这些“现存状况〞,而是要根据现实提供的前提条件来消灭这些“现存状况〞,这种前提不是某种哲学,而是过去人类的整个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解放和开展价值取向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的生存状态,对当时人的现状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现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使人的“类〞本质产生异化,这种异化表现在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活动特性,所以,人与人的本质相异化。

在这样的异化劳动和异化世界中,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贬值。

人的存在价值遭到否认。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做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运动,其目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开展根底上扬弃异化和私有制,使社会关系(包括各种生产关系)重新归属于人的关系、为人所支配,使人成为人。

一句话,是使人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下获得解放。

所以,马克思认为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只需要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够了,但假设要扬弃现实生活中的私有财产,那么必须需要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共产主义是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最终目的的,而共产主义是其实现的现实的运动环节。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作为否认的否认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开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

〞[1](P.131)作为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个开展变化的过程,它通过现实把过去和未来联结起来。

三、共产主义是未来社会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不像空想共产主义者们那样,热衷于对理想社会的详细描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规律和现实开展趋势的研究上,在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上,仅限于原那么的制定。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开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黄昏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2](P.85)
这是马克思不多的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活动的描述。

人的自由开展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人的异化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刻揭露了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异化的现实,从而喊出了人的解放的口号。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发生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人的自由与全面开展无法摆脱这种社会矛盾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中推动生产力的开展,才有时机获得人的解放。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关于社会开展三形态说的经典表述直接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和人的开展解放的关系:“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根底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开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根底上的自由个性〞。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各个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个人自由开展是一切人自由开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2](P.294)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是一种在否认了资本主义及其生产关系的根底之上,并在生产力高度的兴旺的根底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由于推翻了现存社会的一切旧的生产及交往关系,建立在自由开展起来的个人的联合体的根底之上,因而也就克服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及由它所引起的种种矛盾。

在这里个人获得了全面而自由的开展。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在于人类整体的开展是以牺牲个人开展为代价的,至少也要牺牲一局部人为代价。

共产主义社会将根本结束个体与类之间相互斗争的状态,使人类整体的开展不再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相反,整体的开展将以个体的开展为根底和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不是由氏族、家庭、阶级联合而成的,而是由个人联合而成的。

同时,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凝固的终极制度,不能对共产主义制度作出简单的公式化的解说,把共产主义用一些原理、规定、条文加以表达,进而把共产主义作为凝固的社会开展之终极目标,从而对社会开展作静态、机械的划分。

马克思因此强调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4](P.40)
综上所述,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推进人类解放的进程中产生而开展,它建立在马克思对社会开展规律的客观认识的根底之上,将“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开展〞视为根本目的。

马克思完整意义的“共产主义〞应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开展的学说、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开展,我们只有在马
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之下,认真研究把握变化开展的社会现实生活,才能不断丰富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