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一位极具语言魅力的老师,学生听他上课就犹如欣赏一首名曲,即便曲已终却余音在耳,学生的思维犹如磁石一般被紧紧吸引,从而在课堂上得到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能将这两种特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教学语言,因此,语文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 讲求直观形象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可见,儿童思维对形象有极大的依赖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一切传诸学生的事物都应该放在他们的感官面前。

“因此,教师语言因该做到直观形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充分借助于想象,运用具体化、意象化、情景化以及直观化等手段,将本来符号化的语言变成生动直观的形象,而这种感性化的语言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接受兴趣。

比如,在初三学生首次写议论文的时候,部分学生对此有畏难情绪,于是,我在课堂上问学生:”大家喜欢写议论文吗?“个别大胆的学生马上回答说:”不喜欢“,于是我又请他们说说理由,于是,学生们纷纷抱怨:议论文太枯燥乏味,素材匮乏,难以找到有针对性的论据等等。

听到这些,我故作惊讶道:”唉呀!大家太厉害了,刚才你们就已经创作了一篇十分规范的议论文了,论点:不喜欢写议论文;论据:议论文枯燥乏味、缺乏素材,难以做到论证严密;论证过程也十分具有逻辑性,这不是很简单吗?“学生一愣,马上露了会心的微笑,开始埋头认真构思,虽然第一次作文不甚完善,但学生们克服了畏难情绪,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运用手势、表情和姿势等体态语言来作为自己言说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通过眼、耳两种视听功能的参与,是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都能使教师言语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审美特征,从而赋予语言以宜人的感性形式,进而对接受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力求简洁有力
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明晰、简明扼要,这是教师语言的独特魅力。

首先,准确是语言表达、信息传递的核心和灵魂。

这种准确在教师语言中主要体现为用语的规范、语法的规范、逻辑的规范和知识理解的规范等。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首先应用普通话讲课,力求发音标准,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在用语准确的基础上在做到语言逻辑和知识传递的准确。

其次,在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教学节奏越来越快,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突出,对教师的语言要求越来越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学语言的密度和精度也必然加大,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应该包蕴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内容。

这样,简洁就成为教师语言的必然要求。

为此,教师要将锤炼字、词、句、意四者有机统一起来,同时还要认真、深入的钻研教材,只有在真正理解和熟悉教学内容之后,才能抓住教材中最重要
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简洁化,才能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 注重情感体验
作为情感外壳和激发情感的教师语言本身应富于情感。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上的要求。

良好的音质、恰当的语速、适中的音量、柔和而富于变化的语调是其主要特点。

这是语言情感美的器质表现。

二是内容上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和不同基调的教材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以准确的语言将之传递给学生,进而感染和影响学生。

这是语言情感美在语言材料上的体现。

三是对教师自身情感的要求。

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还来源于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应”情动于中而溢于言“,而始终将充沛的感情、浓郁的美感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去牵动学生的情思,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4 重视启发激励
教师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因为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素养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主性地、创造性地学习。

因而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教师说话要有启示性、诱发性,要留有余地,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正如古人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绝不能越殂代疱,而是要将自己的语言作为促发学生思维的影子,使学生在教师思维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他们的未知世界。

同时,教师的语言也应该具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其真正的美自然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

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他们正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知识还不丰富,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偏差和失误,这就要求教师应对他们耐心教导、悉心呵护、热心鼓励。

正如美国一句教育名言所说:“好孩子是夸大的。

”因此,教师应始终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去肯定学生、赞美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在教师的言语温暖中不断地获得成功。

5 涤荡满怀激情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要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可以说,激情是语文老师的必备素质。

语文教师主要是通过极富情感的口语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这就更需要创设一个激情四射的课堂,需要运用艺术化、情感化的语言来启发智慧,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春风化雨中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收到较佳的审美效果。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令人震撼的情感,情感的感召要比单调的说理,枯燥的讲解所取得的效果好的多。

以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在示范朗读的时候,以抑扬顿挫的语调,交错安排的停顿、重音,将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由衷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愤怒的谴责与辛辣的讽刺都通过教师富有
激情的朗读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高涨的爱国热情。

当然,慷慨激昂是激情的主要表现,但绝不是唯一的表现。

语文教师的激情最好是一种内在的,有节制的奔放,而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杂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糅造作的表演。

激情应该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又充分的流露。

6 不乏诙谐幽默
幽默是一种人格和品质,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素养。

幽默风趣是语言的生动体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明的教师总是积极创造和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

从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快乐的笑声,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学到更多的知识。

记得初一时给学生讲解李清照的《如梦令》,因为是第五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在上课前,我对学生说“现在是第五节课,同学们都很累了,其实老师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昨天老师和几个朋友聚会,喝醉了酒,深夜回家后恍惚之间作词一首,大家想听吗?”学生马上有了精神,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我开始即兴朗诵:“昨夜饮酒过度,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家,不知家在何处!打的,打的,花去钞票无数”。

“哄”学生们笑成一片。

“我这首词写的好吗?”马上有学生接口:“老师,你太有才了!”“不是老师有才,这首词其实是模仿宋代一位伟大女词人的作品,大家想学吗?”“想”,于是,在学生专注的神情中,我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由此可见,幽默也是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我们不妨在历来推祟师道尊严的课堂上,用笑声来催开学生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

总之,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得体就有感染力,语言精彩就有影响力,语言智慧就有催生力,语言深情就有冲击力,将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会产生强的的驱动力,让我们的学生伴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