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二轮精品 专题六 题型专攻(九) 陌生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专攻(九) 陌生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1.[2020·全国卷Ⅰ,28(2)(3)(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
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
O 2(g)―――――→钒催化剂SO 3(g) ΔH =-98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2)当SO 2(g)、O 2(g)和N 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 MPa 、
2.5 MPa 和5.0 MPa 压强下,SO 2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

反应在5.0 MPa 、550 ℃时的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 SO 2(g)、m % O 2(g)和q % N 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 、压强p 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 2转化率为α,则SO 3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研究表明,SO 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 =k (αα′
-1)0.8(1-nα′)。

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 升高而增大;α为SO 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 2转化率,n 为常数。

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 、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 ~t 曲线,如图(c)所示。

曲线上v 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 m 。

t <t m 时,v 逐渐提高;t >t m 后,v 逐渐下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975 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压强,α提高。

5.0 MPa >2.5 MPa =p 2,所以
p 1=5.0 MPa 反应物(SO 2、N 2和O 2)的起始浓度(组成)、温度、压强 (3)2mαp 100-mα α(1-α)1.5⎝⎛⎭⎫mp 100-mα0.5 (4)升高温度,k 增大使v 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 逐渐
下降。

当t <t m ,k 增大对v 的提高大于α降低引起的降低;当t >t m ,k 增大对v 的提高小于α降低引起的降低
解析 (2)反应2SO 2(g)+O 2(g)2SO 3(g)的正反应是气体总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 2平衡转化率增大,则图中p 1=5.0 MPa ,p 3=0.5 MPa 。

由图可知,反应在5.0 MPa 、550 ℃时SO 2的平衡转化率α=0.975。

温度、压强和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组成)都会影响SO 2的平衡转化率α,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α越大;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α越小。

(3)假设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00 mol ,则SO 2、O 2和N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 mol ,m mol 和q mol,2m +m +q =100,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SO 2(g) + 12O 2(g) SO 3(g)
起始量/mol 2m m 0
转化量/mol 2mα mα 2mα
平衡量/mol 2m ×(1-α) m ×(1-α) 2mα
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m ×(1-α) mol +m ×(1-α) mol +2mα mol +q mol =(3m -
mα+q ) mol ,SO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mα mol (3m -mα+q )mol ×100%=2mα100-mα
×100%,则平衡时SO 3的压强为2mα100-mαp 。

平衡时,SO 2、O 2的压强分别为2m (1-α)100-mαp 、m (1-α)100-mα
p ,则平衡常数K p =2mα100-mαp 2m (1-α)100-mαp ·⎣⎢⎡⎦
⎥⎤m (1-α)100-mαp 0.5=α(1-α)1.5(m 100-mαp )0.5。

(4)在α′=0.90时,SO 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为v =k (α0.90
-1)0.8·(1-0.90n )。

升高温度,k 增大使v 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 逐渐下降。

t <t m 时,k 增大对v 的提高大于α降低引起的降低;t >t m 后,k 增大对v 的提高小于α降低引起的降低。

2.[2020·全国卷Ⅱ,28(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 2H 6(g)===C 2H 4(g)+H 2(g) ΔH 1,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ΔH 1=________ kJ·mol -1。

②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下(p )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

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 ①+137 ②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或增大体积)
③α(1+α)p (2+α)(1-α) 解析 ①先写出三种气体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盖斯定律,ΔH 1=-1 560 kJ·mol -1-(-1 411 kJ·mol -1)-(-286 kJ·mol -1)=+137 kJ·mol -1。

②C 2H 6(g)===C 2H 4(g)+H 2(g) ΔH 1=+137 kJ·mol -1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体积)等措施。

③设容器中通入的乙烷和氢气均为1 mol ,则:
C 2H 6(g)===C 2H 4(g)+H 2(g) n (总)
初始量/mol 1 0 1
转化量/mol α α α
平衡量/mol 1-α α 1+α 2+α
K p =(α2+α×p )×(1+α2+α×p )1-α2+α
×p =α(1+α)p (2+α)(1-α)。

3.(2020·全国卷Ⅲ,28)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CO 2的热点研究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CO 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 (C 2H 4)∶n (H 2O)=________。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n (C 2H 4)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 (CO 2)∶n (H 2)=1∶3,在体系压强为0.1 MPa ,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 随温度T 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C 2H 4、CO 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CO 2催化加氢合成C 2H 4反应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根据图中点A(440 K,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MPa)-3(列出计算式。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 3H 6、C 3H 8、C 4H 8等低碳烃。

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 变大
(2)d c 小于 (3)94×10.0393
(其他合理计算式也可) (4)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解析 (1)CO 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g)+6H 2(g)催化剂C 2H 4(g)+4H 2O(g),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 (C 2H 4)∶n (H 2O)=1∶4;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则n (C 2H 4)变大。

(2)由平衡图像知,390 K 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满足1∶3的是c 曲线和a 曲线,物质的量分数之比满足1∶4的是d 曲线和b 曲线,结合反应化学方程式2CO 2(g)+6H 2(g)催化剂C 2H 4(g)+4H 2O(g)和原始投料n (CO 2)∶n (H 2)=1∶3可得,曲线c 表示CO 2,曲线a 表示H 2,曲线d 表示C 2H 4,曲线b 表示H 2O ;由图像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曲线a 、c 增大,曲线b 、d 减小,说明平衡左移,所以正反应放热,ΔH <0。

(3)起始投料比n (CO 2)∶n (H 2)=1∶3,平衡时总压为0.1 MPa ,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p (CO 2)∶ p (H 2)=1∶3,p (C 2H 4)∶p (H 2O)=1∶4,由图像可知p (H 2)=p (H 2O)=0.1×0.39 MPa ,所以p (CO 2)=0.13×0.39 MPa ,p (C 2H 4)=0.14
×0.39 MPa 。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 2(g)+ 6H 2(g)
催化剂C 2H 4(g)+ 4H 2O(g) 平衡时压强/MPa 0.1×0.393 0.1 ×0.39 0.1×0.394
0.1×0.39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p =p (C 2H 4)·p 4(H 2O )p 2(CO 2)·p 6(H 2)=0.1×0.394×(0.1×0.39)4(0.1×0.393
)2×(0.1 ×0.39)6(MPa)-3=94×10.0393(MPa)-3。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应当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考向一 选择反应最佳条件
1.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

研究氮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雾霾的形成,可采用氧化还原法脱硝:4NO(g)+4NH 3(g)+O 2(g)
催化剂4N 2(g)+6H 2O(g) ΔH <0,根据下图判断提高脱硝效率
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氮比一定时,在400 ℃时,脱硝效率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温度为400 ℃ 在400 ℃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催化效率最高,同时400 ℃温度较高,反应速率快
2.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钴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含有钴酸锂(LiCoO 2)、导电剂乙炔黑、铝箔及少量铁,通过如图工艺流程可回收铝、钴、锂。

“酸浸”时Co 、Li 元素的浸出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酸浸”的适宜温度:________,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0 ℃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
解析根据图示,80 ℃时Co、Li元素的浸出率最大,所以“酸浸”的适宜温度为80 ℃;LiCoO2中Co元素化合价为+3,“酸浸”时被还原为Co2+,该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

考向二解释曲线发生某种现象的原因
3.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一种“碳中和”技术—(CH4-CO2)重整,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其工艺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Ⅰ:CH4(g)+CO2(g)2CO(g)+2H2(g)
ΔH1=+234 kJ·mol-1
Ⅱ:H2(g)+CO2(g)H2O(g)+CO(g)
ΔH2=+41 kJ·mol-1
(1)将1 mol CH4与1 mol CO2在2 L密闭容器中反应制取CO和H2时,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923 K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200 K以上CO2和CH4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

250~300 ℃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温度较低时,有利于反应Ⅱ发生,CH 4和CO 2按1∶1投料发生反应Ⅰ时转化率相等,CO 2还发生反应Ⅱ,所以平衡转化率大于CH 4
②1 200 K 以上时反应Ⅰ的正向进行程度远大于反应Ⅱ
(2)温度超过250 ℃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4.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工生产上利用二甲醚与氧气为原料
制备合成气,反应原理如下:CH 3OCH 3(g)+12
O 2 (g)2CO(g)+3H 2(g) ΔH =+72.413 4 kJ· mol -1。

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添加一定量的水蒸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所得平衡混合气体中H 2的体积分数随n (O 2)n (CH 3OCH 3)
变化如图所示,试解释该曲线先变大后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使原混合体系中气体的分压减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升原料的转化率 根
据CH 3OCH 3(g)+12O 2(g)===2CO(g)+3H 2(g)反应特点,n (O 2)n (CH 3OCH 3)
=0.5时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当n (O 2)n (CH 3OCH 3)<0.5时,随着n (O 2)n (CH 3OCH 3)
逐渐增大,该反应会正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中H 2的体积分数会随着增大;当n (O 2)n (CH 3OCH 3)
>0.5时,O 2会有剩余,另外过量的O 2会与H 2发生副反应生成H 2O ,H 2的体积分数会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