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16年1月27日,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耜耕)C.铁犁牛耕D.机器耕作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牛拉犁的意义就在于,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动力。
从这一意义上说,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
中国使用牛拉犁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4.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5.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6.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9.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和“家齐而后国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是其经济基础②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促成
③受宗法制深远影响④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说明
A.西周时期工商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已采用雇佣劳动生产
11.下图所示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
它的用途是
A.水力制瓷工具B.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C.水力纺织工具D.水力鼓风灌溉工具
12.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13.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
C.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要道
D.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14.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罗盘针
15.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6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到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这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17.英国能够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不包括: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18.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19.下面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埃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友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飞机上俯瞰美景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工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根源是
A.工业革命扩展B.民主运动推动
C.审美观念改变D.思想解放深入
22.“如果朕把特许状赐给想循向西航的路线到朕所指定的地方以便探寻这些海中间的海峡的人……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沿着我们的分界线,丝毫不得使他受到损害”。
这是一份16世纪初某国王与某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
据你推测,这个水手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2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24.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25.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27.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8.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9.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D.国民党统治后期
30.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主要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辛亥革命促使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第Ⅱ卷
二、综合技能检测(共三题。
31题11分,32题17分,33题1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的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有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3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4分)
32.(17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为在军事上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陆续设立了河西四郡,派遣使臣到西域开展外交活动。
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一条通向中亚、西亚、南亚,以至欧洲的陆路通道。
此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也陆续派遣使节到汉朝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中国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
这些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历时近30年。
郑和船队游历南洋群岛诸国,到达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亚非的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越过赤道,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出海活动。
……亚非许多国家纷纷遣使来华访问、从事经贸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国王或使臣245次访问中国……随船出行的航海家根据所见所闻编撰的著作,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藩国志》,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却以当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使相互隔绝的人类联系日益紧密,并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
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
……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行为的意义是非凡的。
抛开殖民掠夺的性质不谈,他们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改善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使本来相互隔绝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东西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并最终奴役东方。
——摘编自唐晋主编的《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影响。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启示。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
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四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1分),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31. (1)主张:重农抑商。
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3分)
(2)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
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4分)
(3)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4分)
32. (1)特点:从艰难的少量贸易到频繁的大规模贸易;汉武帝和张骞的推动作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并存;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答出两点得3分)
(2)目的:朝贡贸易;宣扬国威;认识海洋;寻找建文帝(答出两点得2分)。
意义:扩大中外经贸交流;开阔了国人眼界;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树立了和平交流的典范(答出两点得2分)。
(3)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业危机;寻金热;传播天主教。
(4分)影响:对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统一整体,市场雏形出现;对亚非拉:灾难破坏,传播先进思想和生活生产方式。
(4分)(4)启示:提倡探索开创精神;鼓励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崇尚大国和平崛起。
(答出两点得2分)
33.(1)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2)现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
(2分)联系:使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分)
(3)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分)
(4)民国元年到八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1分)。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任答四点及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