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理法方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理法方药:删繁就简,执一御万
人身如器,气之所居,精气魂魄,升降出入。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老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辛甘化阳,苦甘化阴
辛开苦降,升为阳,降为阴
治疗之法,不过恢复气机升降而已。

中医药方有数万个之多,但常用的不过百十来个。

中药在名录的有几百种之多,不在名录的不只有几万种也。

大凡每个地方的中医都有就地取材的习惯。

而常用之药,不过几十种罢了。

所以,善用者,执一方而走天下,不善用者,千方万方,还是抓瞎。

个人曾有个想法:既然六气实乃一气,千方万方,难到不是一方吗?
不少中医,以一方为主,加减使用,随证变通,无所不应。

考察中医史上以一方为主打天下的方子,竟然也不止一个。

1 小柴胡汤
如著名的“小柴胡汤派”。

2 麻瑞亭的下气汤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膈右肋者。

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后化裁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

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麻瑞亭治验集)
随证灵活去加减,内伤杂病多可除。

3 砂仁半夏理中汤
砂半理中,可以守,可以走,可以化,可以降,可以升。

这要取决于各个药物用多少量,用谁为主。

比如,用参多,用半夏和附少,会浮;而用半夏多,白术少,砂仁少,甘草少,参也少,它会降。

所以在操纵的时候,要降几分,升几分,守还是走,是取决于各个药之间的精密控制和协调。

假若用一个药特重,整个方子会以它的走向为主导。

比如最经典的故事,学生用麻附辛,自觉辩证对,但是不效,疑惑之际,请教老师。

老师微笑,提起笔来,把麻黄6,改成了9,甘草9,改成6。

说,你想发汗,怎么能不让麻黄出头,用甘草来压它呢?仔细思考,这是同理。

要希望方子向什么方向走,要考虑让君药出头。

而怕烈,就要考虑牵制它。

4 逍遥散
逍遥散主要是疏肝解郁。

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故凡病皆可视为郁也。

郁虽有五(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皆因木郁为始。

《医方集解》说∶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也;火附木中,木郁则火亦郁矣,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

故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愈,逍遥散是也。

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胆乃甲木少阳之气,其气柔嫩,象草穿地而未伸,此时若被寒风一郁,即软萎遏抑,不能上伸,不上伸则下克脾土,而金水并病矣;惟得温风一吹,郁气始得畅达也。

盖木喜风摇,寒即摧萎,温即发生。

柴胡、薄荷辛能发散,温能入少阳,古人立方之妙如此。

其甚者,方中加吴茱炒连,即左金丸。

黄连清心火,吴茱气臊,肝气亦臊,同气相求,以平肝木,木平则不生心火,火不刑金,而金能制木,不直伐木,而佐金以制木,此左金所以得名也。

此法之巧者,然犹未也,继用六味地黄加柴胡、芍药以滋肾水,俾能生木;逍遥散风以散之也,地黄饮雨以润之也,木有不得其天者乎。

此法一立,木火之郁既舒,木不下克土,土亦得滋润,无燥之患,金水自能相生。

余谓一法可通五法者如此。

推而广之,凡寒热往来、恶寒恶热、呕吐、吞酸、嘈杂、胸痛、胁痛、小腹膨胀、头晕、盗汗、黄疸、温疫、疝气、飧泄等证,皆对证之方;推而伤寒、伤风、伤湿,除直中外,凡外感者,皆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效。

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羌活汤大同小异,然不若此方附应也。

倘一服即愈、少顷复发,或频发而愈甚,此必下寒上热之假证,此汤不可复投,当改用温补之剂,如阳虚以四君子汤加温热药,阴虚以六味汤加温热药,玄机之士,不须余赘矣。

又曰∶余于冬月正伤寒麻黄、桂枝证作寒郁治,不恶寒者作火郁治,此余创论也。

既曰寒邪,何故入内而反为热。

不知即是本身之火,为寒所郁,一步返归一步,久则纯热矣。

三黄解毒,解此理甚简易谓九味羌活旺时,无生多矣)。

5 全真一气汤
【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牛膝、白术、附片、熟地七味
熟地8钱(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制麦门冬(去心,恐寒胃气,拌炒米炒黄色,去米用)3钱(肺虚脾弱者少减之),鸡腿白术(炒深黄色,置地上1宿,出火气,不用土炒。

如阴虚而脾不甚虚者,人乳拌透,晒干,炒黄)3钱(如脾虚甚者,用至4-5钱),牛膝(去芦)由2钱加至3钱,五味子由8分至1钱5分,制附子由1钱加至2钱余,人参(脾虚甚者,由2、3钱加至4、5钱,虚极者1、2两,另煎、冲水煎,冲参汤服)。

【处方来源】《冯氏锦囊·药按》卷二十。

【方论选萃】清冯楚瞻:凡有生之物,莫不假诸阳气以为生发之根,及其经也,必阳气去而生气始绝。

明乎此,则救生者,当知其所重矣……谨立前方,加减出入,活人甚众,见功甚速,取用甚多,去病甚稳。

盖发热之由,未有不因阴虚者,未有火不浮越而头疼口渴者,未有火浮越而不烁害肺家者,未有中气不虚者,未有不因内伤外劳而致者,未有不上假热而下真虚者,未有外邪而不虚人本气者。

此方阴阳俱备,燥润合宜,驱邪扶正,达络通经。

药虽七味,五脏均滋,保护森严,外邪难入。

功专不泛,补速易臻,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荣养而肝润。

但以意成方,惟堪意解。

或疑其地黄多而泥膈,殊不知重可堕下,浊可补阴,正取其重浊濡润下趋;况白术共剂,则燥者不能为燥,滞者不能为滞矣!或嫌其杂,奈小病暴病,或在一经,大病久病,必兼五脏,五脏既已为虚,若不合众脏所欲为调之,难免反增偏胜偏寒之祸。

况土、金、水一气化源,独不观古方中五脏兼调者乎?或嫌其白术多用而滞,殊不知犹参力多则宣通,少则壅滞,岂不开塞因塞用而有白术膏者乎?
或嫌其热而燥,殊不知附子随引异功,可阴可阳,可散可补。

同补气药可追失散之元阳,同养血药可扶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则逐在表之风邪,引温暖药则祛在里之寒湿……此则更为脾肾阴阳两虚,上焦火多,下焦火少,脾阴不足,肾阴虚损。

盖少阴脏中,重在真阳,真阳不回,则邪不去;厥阴脏中,脏司藏血,血不养则脉不起,故用此以使火降,水土健运如常,精气一复,百邪外御。

俾火生土,土生金,一气化源,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之计而已,即各之曰全真一气汤。

近代何廉臣: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

功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

【方剂主治】阴分焦燥,上实下虚,上热下寒,阴竭于内,阳越于外,斑疹热极烦躁,上喘下泻。

中风大病阴虚发热,吐血喘咳,一切虚劳重症。

【方剂功效】滋阴降火。

【用法用量】水煎,冲参汤服。

人参由2-3钱加至4-5钱,虚极者1-2两,随症任用,另煎冲入前药。

如肺脉洪大,元气未虚,竟用前药,不必冲参。

【歌诀】全真方意本归藏,术附人参配地黄,妙入麦冬牛膝味,相生相胜济坤阳
6 其他
桂枝汤也可算一方。

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7 手执一方,心中无方,随证出入,变化无穷
中医著作汗牛充栋。

然其要者,不过一理,一法,一方,一药而已。

然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难悟一句话
天人一理,医法圆通。

中医治病,讲究一个“活”字,最忌讳以死方治活人。

生搬硬套,不知变通。

想当年,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就是全民“小柴胡汤”的结果。

手执一方,心中无方,方可随证出入,变化无穷。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以至于无穷。

如此一来,医道可成。

8 秘密何在
秘密藏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