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习作一变形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者自己拟一个有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2.展开想象,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并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

2.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倘若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传奇故事吧!
二、交流反馈
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学生交流)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三、习作指导
1.展开想象,学生展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

2.同桌交流。

(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预设:运用拟人手法,展开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自己变形后的“传奇经历”和感受。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提示:如谈谈自己习作的叙事线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贯穿全文、衔接过渡,怎样开头、结尾等,从而让其他同学得到启示借鉴。

四、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

五、习作欣赏
1.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六、习作修改
1.课件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

3.修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展开交流,从而幻化成宇宙万象,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叙述自己的奇特见闻和切身感受。

学生在选题和列举事例的基础上,找到了写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
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数学特级教师林俊老师从教20余年来,充分认识到,研读教材应该是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
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
好课的核心环节,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

整体研读,抓住联系。

整体研读,主要是指钻研单元教材。

一个单
元的内容通常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
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
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如果能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便可以依据单元内容的结构,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识新内容整体上认真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能使我们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正确地确定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课时分析,突出重点。

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存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由数字表示数发展到字母表示数,从研究数的计算发展到研究运算定律,也都是质变。

这些质变,在教材中就是重点。

所以,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上的转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

同时教材的重点,也是“双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必须突出重点,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

对于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可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部分一笔带过。

二、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
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
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二是设置障碍,化静为动;三是延时介入,化静为动。

效果非常不错。

三、联系
实际,活用教材资源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活”用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

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全部照搬教材而要根据本地的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四、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课时内重组。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排并不符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发展特点,有时可能是高估了学生的水平。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尝试对
教材做“手术”,进行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学单元内调整。

学“小数乘法”,揭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后,直接跳至“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尔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算法。

这样重组教材,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原来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时给学生留下的“小数点对齐”的错觉克服了小数加减法带来的负迁移。

单元间整合。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三种应用题,在意义上及算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不同。

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合二为一。

五、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
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文化的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

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用好、用实,而且要用活、用新。

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显现思维的层次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以敏锐的数学眼光,及时地抓住北京“申奥成功”不久的有利时机,把“申奥成功”这个刚刚发生的学生熟悉的题材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并且题材的处理也非常得当。

这样,将本来很枯燥的百分数应用题的题材生活化,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了数学的魅力。

总之,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
于教材,受教材的过度束缚。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创生教材,灵活、创意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