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分析的价值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的价值阐述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的价值在于将错题“变错为宝”成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既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查漏补缺,又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调整提高,师生双方共
同进步,体现“教学相长”。
具体而言:
(一)错题分析对于学生的价值
学生是数学错题的出错主体,对于错题的分析有利于小学生多方面的成长,
表现在:
(1)端正小学生对待错题的态度
当小学生看到自己有错题的时候,很多小学生都会将错题擦去,或者藏起来
不想让其他同学看到,害怕被同学笑话老师家长批评,此时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正
确对待错题,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只要及时改正就不可怕,
而忽视或隐藏错误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它将会成为今后学习中的一大障碍,通过
这样的做法,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2)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分析错题可以发现,有些题目的出错原因与其数学思维过程不严谨、有疏漏
有关,这时,教师展示小学生的错题,让小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
作用,积极主动地找出错误,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找出错误,并让出错的学生
认识到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以此帮助小学生经历理顺思路、明确知识的完善过程,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3)有利于小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小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有时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出现了错误。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小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哪些知识的认知是错误的,修正并完
善原有的知识结构。
(4)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
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较多时,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挫败感的增加会导
致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自信,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错题分析能够使小学
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其改正的办法,减少错误的再次产生,以增强学习自信,消除学习数学的不良情绪。
(5)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错题分析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在坚持改错,争取减少错
误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进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错题分析对于教师的价值
错题分析有利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1)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错题分析了解小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错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并在
教授新课时把这个知识点作为重点来讲解;通过错题分析,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
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以便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理论知识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析错题时会结合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研读专家学者在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反复思考、不断探索,最终会形成自己关
于某类错题教学的应对策略。
这样在学习他人经验和自身反思的过程中,理论知
识水平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否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新教师和老教师的一个明显不同。
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通常情况下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小学生出错知识点地分析,可以快而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缩
短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差距的有效而快速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
长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生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不断发展的时期,因此做题时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心理特点方面
针对小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现象,可以从心理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
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粗心
通常情况下,许多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出现的错误不是不会做而是由粗心大
意造成的。
例如:有的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将96看成了69;有的小学生在列竖
式计算时竖式的结果已经算出来了,但在誊抄到横式上的时候却抄错了;还有的
小学生在做标有“计算并验算”的题时,算完后忘记验算等等,很多这样的情况出
现在小学生的错题中。
(2)遗忘
有的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没能及时复习造成学过的知识点被遗忘,做题时
需要运用该知识点解题时,小学生却无法从记忆中将其准确地提取出来,因而在
做题时出现做错的情况。
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时,由于乘法口诀无法从记忆中
准确的提取出来而导致解数学题目时出错等等。
(3)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是学习者在前面的学习中形
成的,并且会在后继相似的学习活动中产生作用。
思维定势会产生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是积极的结果,另一种是消极的结果。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如果当前的
题目与过去学过的题目表述不一样,但其实质是一样的,那么此时,思维定势可
以很快地帮助小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反之,如果表述相似但实质不同的题目,这
时思维定势将会影响当前问题的解决,很可能会导致错误出现。
例如:“甲数比乙数少30%,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此处,如果学生已经形成了“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时,则另一个数就比
这个数多几”的思维定势,那么小学生看到这道题时就很容易作出错误判断“乙
数比甲数多30%”。
(二)知识运用方面
学习知识的关键是要会运用知识。
在知识运用方面出错有以下几点:
(1)概念不清
解数学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可能会导致做题时出现错误。
例如:题中给出“不大于”,有些小学生就会理解为“小于”。
概念不清最容易做错的数学题型是判断题,例如:判断“两条直线不相交就
平行”,对于这道题一些小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导致小学生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
就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
“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要想让其成立必须得有一
个前提条件,即“在同一平面内”。
假如没有这个条件,当在三维空间中,不相
交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有可能异面。
(2)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所学知识
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数学中有许多需要小学
生理解、记忆并能够灵活运用的公式。
例如:“283+45+117=?”在这道题中,很多小学生都是按顺序依次计算,
结果由于数目较大算错了。
如果可以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那么这道题就不容易
出现错误。
(3)对算理、算法不够理解
算理是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道理是什
么的问题。
算法是解数学题时的解题步骤,它也是数学运算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教师讲授计算题时,有些小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中的算理不明白、算法不清楚,
做题时只是模仿教师的板演过程或课本中的例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三)审题能力方面
审题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必要的一种数学能力之一。
对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只有当审清题意时,才能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因此,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小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错题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这种数学题型方面。
审
题错误的表现主要有:
(1)题意理解不清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语言理解能力也不完善,因此对于有些语言
文字还无法理解,这样就出现了对用语言描述的数学题目不能很好地把握的情况。
例如: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
定价时
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这道题有些小学生对“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不能很好的理解。
要想理
解清楚“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首先要理解“定价”、“期望的利润”、“利润百分数”分别是什么?“定价”指商品卖时的标价;“期望的利润”在此
题中指未打折出售之前商品的定价(商品的标价)与成本(进价)的差;“利润
百分数”指利润与成本(进价)的商的百分数。
(2)忽视隐含条件
随着年级的上升,数学题的题型在不断地增多,许多数学题目中的必要条件不再明确给出,而是隐藏在已知条件的背后成为隐含条件,在解题的过程中容易被小学生忽视而导致错题的产生。
例如: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向同一方向前进。
摩托车在前,每小时行28千米,汽车在后,每小时行65千米。
经过4小时汽车追上摩托车。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对于这道题无法直接求得甲、乙两地的距离,应先找出隐藏在已知条件背后的隐含条件,即汽车追上摩托车说明汽车要追及的路程即为甲、乙两地的距离。
三、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错题当作宝贵的数学教学资源,引导小学生正确地对待错题、分析错题,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在引导小学生分析错题之前,教师必须对错题先进行分析,这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