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1、文言实词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
徵一国者(使……信任)
2、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法院政策司处长。
3、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4、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
元杂剧
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北曲各宫调的声情虽与南戏基本相同,但由于北曲比南曲多
变宫、变徵两个半音,故从总的音乐风格来说,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
与南南曲相比,北曲用韵较严,每套曲只押一韵,中间不换韵,而且韵脚密,几乎每句都押韵。
元杂剧的结构:一本杂剧一般分为四折,或加“楔子”。
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
一折不等于现代戏剧的一场,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为标准。
也就是说,一本杂剧要唱完四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其他脚色只能念白。
“套曲”是与“只曲”相对而言的,把许多“只曲”(至少三只,多的可达二
十只左右)连缀起来成为“套曲”。
这种连缀有两个条件:一是“只曲”的次序,
什么曲牌在前、什么曲牌在后,基本固定;二是“套曲”中的“只曲”彼此属于同
一“宫调”里的曲牌。
用四套曲子以上的杂剧极少见的。
偶尔有的题材,作者认为写一本四折不能容纳和完成主题思想,就以多本的.形式解决。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用了五本二十一折。
戏剧语言包括科介、宾白和曲词。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5、币:bì ①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又泛指礼物,包括帛、玉、皮、马等。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贷币,钱币。
王安石《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
6、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8、文言虚词:然。
(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9、我国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10、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1、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2、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13、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4、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15、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6、词类活用动词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17、古今异义:汝是大家子(大户人家/我们)
18、【谦称】有下列6种:(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
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
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
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
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
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
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19、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20、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21、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2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23、《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2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25、古今异义:汝是大家子(大户人家/我们)
26、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27、词类活用: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三、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四、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五、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28、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
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
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29、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
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31、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32、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让……进去
34、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35、《离骚》:《楚辞》的代表作,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备注:《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抒情诗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36、探源法巧解字形题: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
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
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XX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1.正确掌握
词义。
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
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
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
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
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
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
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
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38、文言实词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
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39、文言虚词:以。
(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
(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
40、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