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综合资料
《找骆驼》教案(优秀4篇)
![《找骆驼》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0872d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f.png)
《找骆驼》教案(优秀4篇)《找骆驼》教案篇一课题:《找骆驼》(1课时)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骆驼教案。
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课件一、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带着一只骆驼去赶集,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家客栈,于是就进去吃饭,顺手把骆驼栓在了客栈的门口。
等他出来后,骆驼不见了,骆驼去哪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骆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交流:(1)、说说特别难读的生字,再一起来读一读(如:跛、驼、愤、啃、竟)(2)、出示:走失、指点、果然用上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经过老人的指点,商人果然找到了骆驼。
三、借助阅读提示,明确研究重点: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出示)谁来读一读?交流:提示中给我们提了哪两个问题?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找骆驼》教案(精选10篇)
![《找骆驼》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efa3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0.png)
《找骆驼》教案《找骆驼》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骆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找骆驼》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骆驼教案6篇
![找骆驼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e599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f.png)
找骆驼教案6篇找骆驼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同学留心生活,仔细观测,勤于思索。
2.朗读课文,培育同学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技能。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
商人走丢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援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依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同学用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讨论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特别具体地说了骆驼的哪些状况?〔3〕这些具体的状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争论沟通,相互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仔细阅读老人最末说的一段话,解决以下问题:〔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依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状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由于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相互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引商人找回骆驼〔启发同学思索理解,老人留心生活,擅长观测、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找骆驼》教案范文
![《找骆驼》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67bb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b.png)
《找骆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寻找骆驼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理解故事中的语言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理解故事中的隐喻和比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辨认故事中的主题和核心信息。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3.组织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故事《找骆驼》的书籍或电子版。
3.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沙漠和骆驼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沙漠环境和骆驼的特点。
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寻找东西的能力,引出本堂课的故事。
2.阅读故事(15分钟)让学生阅读《找骆驼》故事。
鼓励他们尽量快速阅读,并标记出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以下问题:a.故事中骆驼的失踪对主人造成了哪些困扰?b.故事中主人找到骆驼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c.故事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4.小组展示(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位学生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引导他们互相询问和回答问题。
5.整理思路(10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帮助他们整理思路:a.故事中的困境和解决方法有没有与你生活中的经历类似的地方?b.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你会如何寻找骆驼?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享?6.个人写作(15分钟)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用50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关于寻找骆驼的文章。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7.展示和评价(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其他同学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知识点整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知识点整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e1bb893186bceb19e8bb86.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知识点整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大盘点、大检阅,所以在考试之前,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掌握知识点,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识字讲析: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指导:“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
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这”字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
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
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应”字,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该”字,该字用分割法来写。
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
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
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难点生字:①忿:fèn生气,恨:忿恨。
忿怒。
忿詈(因愤怒而骂)。
不忿(不服气,不平)。
气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
忿忿不平。
笔画数:8;部首:心;造句:不要再为这些事忿忿不平了。
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作为一名小学生朋友,学习是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了本单元的生字词、近义词等相关内容,各位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完。
《找骆驼》(优秀14篇)
![《找骆驼》(优秀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c6a79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0.png)
《找骆驼》(优秀14篇)《找骆驼》综合资料篇一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书中的第六课《找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
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
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
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
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法:组织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
学法:自学、自悟、讨论交流,通过看、读、谈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步骤共有四大环节:一、谜语导入明确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切入重点合作探究四、拓展提高想象说话在第一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谜语巧妙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道理的意识。
在第二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多读的方法去了解文章内容。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读懂,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在第三环节中,我分了五个小层次,第一层,我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表格,“骆驼的特点”以及“老人观察到的现象”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不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更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分析寻找骆驼的最好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时进行第二层次,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从而提高对人物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找骆驼》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找骆驼》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fa97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8.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找骆驼》课文原文及赏析《找骆驼》课文原文:从前,有个老人在沙漠里丢失了一只骆驼。
他四处寻找,但都没找到。
后来,他遇见了一个年轻人。
老人问年轻人:“你看见我的骆驼了吗?它不见了。
”年轻人回答说:“我没看见你的骆驼,但我可以帮你找。
你的骆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老人说:“我的骆驼有三个特别的地方。
第一,它的一只脚有点跛;第二,它的左边驮着一袋大米;第三,它的右边驮着一个蜜罐。
”听了老人的话,年轻人想了想,然后说:“我知道你的骆驼在哪里了。
它现在正在朝着有绿洲的方向走去。
因为我在路上看到了一些脚印,一只脚的印迹比其他的深,说明这只脚是跛的。
而且,我在左边的脚印中发现了大米粒,右边的脚印中则有蜜糖,这说明骆驼的左边驮着大米,右边驮着蜜罐。
至于它朝着绿洲的方向走,那是因为骆驼在沙漠中会朝着水源走。
”老人听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年轻人,谢谢你帮我找到了骆驼。
”赏析:《找骆驼》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位老人在沙漠中丢失骆驼后,遇到一位聪明的年轻人帮助他找回骆驼的故事,寓教于乐,富含哲理。
首先,课文强调了观察和推理的重要性。
年轻人并没有直接看到骆驼,但他通过观察骆驼留下的痕迹,如深浅不一的脚印、大米粒和蜜糖,推断出了骆驼的特征和去向。
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推理,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课文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尽管年轻人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他愿意帮助老人寻找骆驼,展现了他的善良和热心。
这教育我们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乐于助人。
最后,课文还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物的生存智慧。
骆驼在沙漠中朝着绿洲的方向走,这是因为它们需要水源来维持生命。
这让我们对自然和生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找骆驼》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给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人生启示。
16、《找骆驼》拓展阅读
![16、《找骆驼》拓展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c8337bdb14e852458fb57bf.png)
16、《找骆驼》拓展阅读文本资料袋:【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
躯体高大,体毛褐色。
极能忍饥耐渴。
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
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
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都是家畜。
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
骆驼鼻子构造异常特别,鼻腔内布满弯曲微小气道。
当骆驼大量消耗水分时,其分泌物变得干燥,形成硬膜。
骆驼呼气时,这种硬膜能吸收来自肺部的水分;当它吸气时,贮藏在硬膜中的水分又被送至肺部反复循环。
文本内容拓展:【关于留心观察的名言】1、细心观察是为了理解,透彻理解是为了行动。
——法国2、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
——罗丹3、人生是一头马,轻快而健壮的马,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地驾驭它。
——海赛4、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5、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爱默生6、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7、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8、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9、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10、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类荐阅读:徐悲鸿是我国已故的著名画家。
他的画不仅远销国外,而且有的还制成了纪念邮票。
徐悲鸿幼年时就酷爱画画。
他出生在江苏省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在乡间很难买到画本,他就拣些香烟盒,每天照着烟盒上的画描绘。
一碰到学画的机会,他决不肯放过。
有一天,父亲的一个朋友来串门,顺便画了一张小老虎,他就认真琢磨小老虎的形象。
第二天早上,他画了一张小老虎,拿给父亲看。
找骆驼
![找骆驼](https://img.taocdn.com/s3/m/5a3b1fc1050876323112129e.png)
课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
尽管如此,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教材分析:《找骆驼》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使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起因、经过、结果都十分清楚,以对话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课文一开始讲老人向商人描述骆驼的特点,而并不讲他是如何知道这些特点的,并在商人与老人之间了一个小小的误会,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三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并且通过上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或表演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有畏缩情绪。
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少自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发言。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认识骆驼,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打开课件,出示一组沙漠中骆驼的图片,问学生:“孩子们,认识它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认识,骆驼。
”接着说:“对,这是骆驼。
咱们看图片上,骆驼长得很高,脖子很长,背上有驼峰,能储存食物,能坚持三四十天都不吃东西,它的脚掌很厚,踩进沙子里能很快拔出……骆驼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沙漠里生活,它能帮助人们带路、报警、驮东西,因此骆驼就成了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有一个商人,就常用骆驼来帮他运送货物,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骆驼给弄丢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说:“找骆驼。
三上语文十七课笔记
![三上语文十七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d329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3.png)
三上语文十七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是一篇名为《找骆驼》的课文。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生字
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包括:骆、驼、踪、迹、驮、稳、准、确。
二、词语
需要掌握的词语包括:骆驼、商人、走失、大概、牙齿、脚印、年纪、商人、老人、一阵风。
三、句子
1.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很着急,他向老者说了情况。
2. 老者很自信地告诉商人,他可以根据骆驼的脚印找到它。
3. 商人按照老者的指示,找到了骆驼的脚印,发现了一个规律:骆驼的左脚印比右脚印深,而右脚印比左脚印浅。
4. 商人根据这个规律,找到了骆驼的方向,顺利地找到了失物。
5. 老者很高兴,商人也很感激老者的帮助。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者的帮助下找到了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老人,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五、问题思考
1. 商人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找到骆驼?
2. 老者是如何帮助商人找到骆驼的?
3. 你认为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六、知识点解析
1. 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 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尊重老人的重要性:老人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七、拓展阅读
可以阅读一些类似的寓言故事,如《狐狸与葡萄》、《乌鸦与水罐》等,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16、找骆驼讲解
![16、找骆驼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57ea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7.png)
由于骆驼都有驼峰,当干季降落、缺少食物时,骆驼 就靠从驼峰里吸取脂肪来维持生命。它的脚又肥又大,脚下 有垫,适于在沙上行走;鼻子可以开闭,适合反抗风沙的侵 袭;它的眼睛构造也可以避开刺眼的太阳光照。所以,它就 能在沙漠中生活自如。
由于〔老人观看骆驼啃过的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
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 2
由于我观看〔 所以我知道〔
由于我又观看〔 所以我又知道〔
由于我还观看〔 所以我还知道〔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由于我观看〔路上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 所以我知道〔 骆 驼 的 左 脚 有 点 跛 〕。
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驼峰里储存有一 百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的能量,维持骆驼的生 命活动。因此,在沙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 于长途跋涉。家骆驼成为人类在沙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茫茫的大沙漠中,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动物和植物 难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骆驼却例外,它有一套忍 饥耐饿的本事,可以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因此,被称为“沙 漠之舟”。
据科学家测试证明,野骆驼和家骆驼的基因有百分之三 的不同,但它们是很不同的物种,就像人与猩猩一样。全世 界的野骆驼目前只有800至1000只,它们生活在地球上气候 恶劣的我国和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其中约650只生活在我 国。
我国野骆驼之所以珍奇,并不仅仅由于它濒临灭亡,而 是还有3个缘由:第一,中国野骆驼能靠盐水生存,这是其 他陆地动物都没有的本事,蒙古野骆驼也只能饮淡水;第 二,人们常说“老马识途”,可是野骆驼能一代代沿着同一条 道路迁徙;第三,更让家骆驼望尘莫及的是,野骆驼会哭。 不过这不是“感情丰富” 的缘由,而是它用来冲洗眼睛里的 沙子的绝技。
《找骆驼》小学语文教案的知识点与思考题解析
![《找骆驼》小学语文教案的知识点与思考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ede4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8.png)
《找骆驼》小学语文教案的知识点与思考题解析。
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词汇:骆驼、狮子、麻雀、土豆、牧民、棚子、干沙漠、群山等。
2.理解本文情节,从中认识不同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情节。
2.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1.合理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文本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干沙漠的气候条件,引出骆驼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骆驼是干燥沙漠中生存的重要动物。
2.朗读课文,理解情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牧民为了寻找骆驼拼尽全力的故事情节,思考“失而复得”的含义。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3.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词,建立词汇记忆模型。
4.语言表达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学习生动形象的言语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练习。
5.思考题1)你认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牧民来帮助老人寻找骆驼?2)老人会不会因为骆驼失去而伤心?你愿意帮助老人寻找骆驼吗?3)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自己在干燥沙漠里迷路了,你会怎么办?6.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小快问等方式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听取情况,了解课堂效果。
2.通过语音、语调细节判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思考题及小测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学习1.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2.对干沙漠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相关知识。
3.学习科学知识,了解骆驼的习性和特点。
以上是对小学语文教案《找骆驼》的知识点与思考题解析,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找骆驼》演示课件
![《找骆驼》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3060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3.png)
在现代社会,团结合作与互助精神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 分享
独特艺术手法鉴赏,如夸张、讽刺等
夸张手法
通过夸大人物特征、情节发展等元素,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讽刺手法
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物性格的讽刺,揭示其内在矛盾或荒谬之处,引发观众深思 。
《找骆驼》演示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传递
目录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分享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找骆驼》故事来源与背景
故事来源
《找骆驼》是一篇阿拉伯民间故事。 故事简单有趣,通过老人帮助商人找 回骆驼的经历,告诉我们细心观察和 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主人公在寻找骆驼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这种表达方 式既富有哲理,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06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 探讨
类似故事或作品推荐及比较分析
《塞翁失马》
同样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通过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出不同结论。
智慧与勇气并重
在寻找骆驼的过程中,主人公既需要智慧来解决问题,又需要勇气 来面对困难。
团结合作与互助精神
故事中还有其他角色与主人公一起寻找骆驼,体现了团结合作与互 助精神的重要性。
故事中蕴含的价值观分析
尊重自然与动物
01
故事中的骆驼是沙漠之舟,象征着自然与动物的力量。通过寻
《找骆驼》综合资料(优秀6篇)
![《找骆驼》综合资料(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f5987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c.png)
《找骆驼》综合资料(优秀6篇)《找骆驼》综合资料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胡子、背景音乐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
(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交流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
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找骆驼》综合资料
![《找骆驼》综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7c7e2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4.png)
《找骆驼》综合资料一、教材说明这篇略读课文叙述了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固然没有见过商人丢掉的那只骆驼,却依据察看到的现象正确判断出骆驼的特色,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表达,因由是一位商人丢掉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详细地描绘了这只骆驼的特色以及是怎样知道这些特色的,结果商人依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令人着迷是由于采纳了悬念手法。
文章开头其实不急于讲明老人是依据什么知道骆驼特色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细地描绘骆驼的特色,使读者感觉十分吃惊,急不可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企图是,指引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认真察看,又要擅长思虑。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何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课的要点。
教课难点是为何骆驼左脚脚迹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要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认真察看与认真思虑的习惯。
三、教课建议1、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2、经过朗诵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诵,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
要点朗诵老人最后不紧不慢说的话。
1 / 33、学生: (1) “什么脚迹右深,左浅,就知道左脚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逛逛,领会脚跳脚迹深,双脚走脚迹浅,进而认识因左脚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脚上了,脚迹就深。
(2)从叶上的牙印怎么知道缺了一牙、4、学生系,似“找”的例子。
一步领会察或到的状况思虑推理,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也能够引学生一相关推理、探案小,如《包公案》《福摩斯探案集》。
又如“ 累·运用 4”的短文《小海找到了》,一,想想,居里夫人的孩子是依据什么找到小海的、四、解忿忿( f ènf èn):同“ ”,很生气的子。
指点( zhǐdi )ǎn:指出来令人知道。
找骆驼
![找骆驼](https://img.taocdn.com/s3/m/472c4f1cc850ad02de8041e6.png)
16* 找骆驼教材简析《找骆驼》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情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情节简单,对话较多。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
对于提供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更要体现这一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目标预设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么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提示导学1.设疑导入。
同学们,在离我们很遥远的亚洲西部,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国家,那就是阿拉伯,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一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
阿拉伯商人有很灵活的经商头脑,早在一千年以前,他们就骑着骆驼,冒着风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我们中国贩卖毛毯、宝石和香料,然后把金银和茶叶运回祖国。
他们运送着沉甸甸的货物,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一次又一次地穿行,靠的就是一种能吃苦耐劳的动物——骆驼。
(板书:骆驼)2、有一次,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可急坏了。
《找骆驼》综合资料
![《找骆驼》综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674f55ccbff121dc368336.png)
《找骆驼》综合资料一、教材说明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味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依据观看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寻回了骆驼。
课文以“寻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依据老人的指点寻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
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依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奇,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认真观看,又要善于思考。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寻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足足印浅就能判断左足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二、学习目标1比鲜读礁錾字。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崩斫饪挝哪谌荩养成认真观看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1敝傅佳生预习,初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2蓖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
重点朗读老人最后不紧不慢说的话。
3弊橹学生讨论:(1)“为什么足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足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走走,体会单足跳足印深,双足走足印较浅,从而了解因左足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足上了,足印就深。
(2)从树叶上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4弊橹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类似“寻骆驼”的例子。
进一步体会对观看或调查到的情况经过思考推理,能得出准确的判断。
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相关推理、探案小说,如《包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
又如“积累·运用4”的阅读短文《小海龟寻到了》,读一读,想一想,居里夫人的孩子是依据什么寻到小海龟的?四、词语解释忿忿(fèn fè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骆驼》综合资料]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找骆驼》综合资料。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
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找骆驼》综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 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 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2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
重点朗读老人最后不紧不慢说的话。
3 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走走,体会单脚跳脚印深,双脚走脚印较浅,从而了解因左脚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脚上了,脚?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