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训练:单元综合测评(三)+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共12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怎能仅凭口音判断身份呢?即便是医生还要经过望闻问切几个环节,警方仅凭口音就怀疑当事人的身份,甚至于注销当事人的户口,________太过草率马虎。

②梁某喝了酒后,想到自己谈了3个月的女朋友最近不理他,还跟同桌吃粉的一男同事关系很好,便质问对方是不是挖了他的________。

对方表示这是一个误会,梁某听后,生气离开。

③禁令从规范全省质监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社会团体收费行为3个方面,对20种行为明令禁止,________各种违法违规收费,坚决纠正简政放权“不愿”“懒政”等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A.难免墙脚遏制
B.未免墙角遏止
C.未免墙脚遏制
D.难免墙角遏止
【解析】①难免:不容易避免。

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此处语境应用“未免”比较符合“不以为然”的意味。

②“墙脚”与“墙角”在“两面墙与地板三者相交那个角落里外附近的地方(具体的)”这个意义上没有区别。

但是“墙脚”还有一个比喻义,比喻基础(抽象的)。

所以“墙脚”这个词的使用范围要比“墙角”广泛,它有两个义项,而“墙角”只有一个义项,就是指那个实际的角落。

显然在本句中含有抽象意味,故应该用“墙脚”。

③“遏制”与“遏止”使用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遏制”指制止;控制,使其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遏止”指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苦心孤诣
....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②一个给力的厨师是怎样炼成的呢?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起步,经过日
复一日的刻苦练习,用心揣摩,功夫到了,自然熟能生巧
....,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

③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
急,他立刻安步当车
....向医院跑去。

④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小的细节或者一个小问题就
大发雷霆,觉得孩子不可言喻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家长的这种感觉或许是
对的。

⑤舍弃过去驾轻就熟
....的办法,在新时代里按新方式来制作《旋风九日》,同
时坚持要让这部主旋律影片接受市场的检验。

⑥这座餐厅中心区域位置的墙面和天花板用山水画书卷的形式,包房区则运
用传统的中式色调及元素,又加入了现代跳跃的彩绘手法,蕴含着不言而喻
....的东
方气息。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②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使用正确。

③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④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此处指孩子因为小细节或小问题就大发雷霆,所以家长觉得孩子不通情理,应该用“不可理喻”。

⑤驾轻就熟:做事从轻松的着手,由熟悉的开始。

比喻技艺娴熟毫不费力。

使用正确。

⑥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此处指这座餐厅的东方气息是不能用言语来说明的,应该用“不可言喻”。

【答案】 A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道:“读好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________。

A.意思非常清楚,紧紧相连,交互阐明
B.交互阐明,紧紧相连,意思非常清楚
C.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D.意思非常清楚,交互阐明,紧紧相连
【解析】本段话是说陶渊明的“前后两句话”怎么样了,按事理逻辑,应是先“紧紧相连”,再“交互阐明”,再“意思非常清楚”,故选C项。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可以从这篇文章里读出昔人读书之苦,但也一定能感受到那洋溢于文字中的读书之乐。

B.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和不值得。

C.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无不辐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精神。

D.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过去,至少也有他的亲友。

【解析】B项,“值得和不值得”中的“和”改为“或”。

C项,“辐射”改为“折射”。

D项,“有他的亲友”与“有他的过去”调换。

【答案】 A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8分)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蕾
1990年,世纪老人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90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

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张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

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1岁时去法国,1928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东方人。

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

在敌人的炸弹声中,
他创作了《思乡曲》。

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早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

后来,马思聪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尽乡愁。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重庆参加了励志社乐队。

那时,他虽然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

此时的马思聪意气风发,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回忆,父亲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那时,父亲被人们称为‘老周(周恩来)的宠儿’,事业上风生水起,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文化大革命”中,马思聪由于受到严重迫害而含冤流亡国外,并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

此后,马思聪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0年,但他身在美国,心系祖国。

他曾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国只有一个。

”他拒绝申请政治避难,不去领难民救济金,靠创作和演出来维持生活。

他在与好友的见面和通讯中,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的关心。

他在美国时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中国题材。

他晚年花费大量精力创作的歌剧《热碧亚》,也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

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给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写信说:“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在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

”马思聪曾几次想回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至死未再踏上祖国的土地。

《思乡曲》结尾的追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亦是马思聪一生最难解的情怀。

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辞世。

他的夫人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篇未完成的音乐遗作,题为“思乡”。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
幸和中国当前(指“文化大革命”)所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马思聪《我为什么离开中国》)
②《思乡曲》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深沉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思乡情绪;第二部分变奏,展开,以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第三部分用更加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怅惘。

(新浪博客)
③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

(徐迟《祭马思聪文》)
④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

(叶浅予《为马思聪饶舌》)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思乡曲》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曲子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了抗战时期人们对故乡深沉的怀恋之情。

B.北平的和平解放,给马思聪带来了参加大量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的机会,这让他意气风发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周恩来的信任下,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也是他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

D.马思聪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发生的悲剧远远超过了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幸,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

E.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截取了马思聪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了他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音乐大师的伟大人格。

【解析】A项,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催人泪下”与曲子三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关系。

B项,“给马思聪带来……机会”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出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属于信息嫁接错误。

D项,该选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出现。

【答案】CE
6.写张学良听《思乡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表现了张学良思念家乡的深沉和痛苦,从侧面表现(渲染)了《思乡曲》的艺术感染力,奠定了文章凝重感人的基调,引出下文对《思乡曲》作者
马思聪事迹的叙述。

7.马思聪是一个怎样的音乐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答案】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热爱祖国,热爱音乐艺术,热爱平静的生活,对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充满热情,钟爱民族音乐题材,追求自由,单纯,热情,理性,勇敢。

8.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①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②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

③新中国建立后,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在美国时,他身在美国,心系祖国,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的关心,音乐创作绝大多数是中国题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8分)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

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

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

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
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

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

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

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

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

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

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

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

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

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

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

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

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

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

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

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

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

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

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

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

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

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

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

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9.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多年以前”强调时间的久远,有与现代的对照,并有时间上的旷远感,凸显乡愁的长久。

【答案】(1)与下文形成对照(映衬),表达时代与人生的变化改变了原有乡愁的气息;(2)营造一种时间上的旷远感,表达乡愁的长久。

10.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

(4分)
【解析】联系上下文回答,并根据分值分条回答。

【答案】(1)过去的熟人不断地减少与老去;(2)小村的道路与房屋不断地让我陌生;(3)回家的速度变得非常快捷,与亲人的联系变得非常方便;(4)在第二故乡生根发芽,慢慢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11.“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解析】“落到现实”指“人生没有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不落到现实”指一直生活在精神回忆中,这样就容易理解句子的含意了。

【答案】(1)人生不能没有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2)美好的回忆和精神
追求常常与现实有冲突,这种冲突会给人痛苦的感受;(3)人无法回避现实生活,一直生活在精神回忆中的人会更痛苦。

12.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
【解析】从空间、时间和精神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1)地理(或“空间”)意义上的乡愁:对故乡(出生地)的思念,由浓烈到不可捉摸,再到日渐崩塌;(2)时代(或“时间”)意义上的乡愁:人们都有对过去简单纯朴生活的追忆;(3)精神意义上的乡愁: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故乡。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3.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并联系生活,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材料的横线处再补写出两个合适的句子。

思乡是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情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养他们的故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儿女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14.将下面的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不得改变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欢,也喜
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欢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

(示例二)我喜欢自然风光,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喜欢生活中的故事;但我更喜欢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

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

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

“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②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

③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

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后面可以来验证:④处依旧承接③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
为”,⑤处解释原因,⑥处和后文的“也”照应。

【答案】 B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我读过一首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听过一支歌“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难锁我童年一寸心。

”生于斯长于斯,“故乡”总有让我魂牵梦绕的话题。

老舍曾说过一段话:“许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

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

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


那些亲切的东西或许是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或者是那次小伙伴们郊外的野炊,深巷的迷藏,少年宫的朗诵;或者是爷爷奶奶的神奇讲古,父亲母亲的亲密“疼爱”,亲戚邻里的无尽帮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都是故乡的,都是亲切的,都是流着我们的血、泪和汗水的。

它们永远不会被风化。

请以“故乡不会被风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审好此题需要理解两个关键词:故乡,风化。

“故乡”这个话题很宽泛,容易写空,写滥,而好的思路也就是将其具体化。

以“故乡”为关键词来写文章,关键是选好材料。

也许,如歌中所唱:“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

正所谓“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写作时,我们应该不会感到缺乏素材,关键是对素材的选择和加工,关键是怎样去占有和运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们选什么材料来写才能出新出彩呢?第一,内容生活化,才能做到独特;第二,写出文化感,才能使文章醇厚,高雅;第三,以故乡风土人情写人生哲理,要能小中见大。

所谓“风化”,其实就是对故乡的遗忘。

赠送语录
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

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
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7、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

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

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8、人犹如深海里浮浮沉沉,一波一波的海水带着压力冲过来,要将自己深深地淹没,再淹没。

9、爱情如果只剩下同情,就算回到身边,又有何意义?
10、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很多的时候,距离才可以让彼此懂得。

11、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12、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1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4、结婚时,会说“我愿意”。

愿意什么呢?不是愿意爱你,而是愿意只爱你。

不是愿意和你在一起,而是愿意只和你一起。

不是愿意得到你,而是愿意为你而放弃别人。

不是愿意接受幸福,而是愿意给你幸福。

这句“我愿意”,是个天大的承诺,代表唯一、忠诚和责任……你愿意么?
15、希望的未来那么遥远,不想面对的将来总是不期而遇,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幻想,以及对未来残酷认识不足,使人产生上面判断,对影响未来主要因素的变化判断准确,就能把握事物未来结果,采取行动应对,能使未来向好,既便困难到来,也会有所准备使损害最小,应对未来有效手段是立足当下,采取行动。

16、一句我等你,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

它远比我爱你三个字,更需要勇气。

不是每个人你都愿意等待,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等待。

一句我等你,包含了很多的无奈,心酸,苦涩。

或许是爱不到,或许是不能爱,无论怎样,我等你这个承诺,远比我爱你更动听。

可是有多少的爱情经得起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