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配练习18.《古诗词三首》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课古诗词三首
【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
(一)浪淘沙①(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②/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③/自天涯④。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⑤到/牵牛织女家。

【注解】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②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九,虚指多数或多次;③浪淘风簸:大浪卷着泥沙,大风掀翻波浪,形容风大浪大。

簸,颠簸;④天涯:天边;⑤同:一起。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自天边奔腾而来。

现在我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同黄河一起去牛郎和织女的家中做客。

【走进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全诗赏析】
诗人开篇采用夸张的手法,着力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而后展开大胆的想象,想着溯流而上进入银河,去牛郎织女的家中做客。

诗人在此诗中,另辟蹊径来写黄河,增添了诗歌的神话色彩,也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憧憬。

全诗用豪迈的语气表达浪漫的理想,朴实无华而意境优美。

(二)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①/绿映红,水村/山郭②/酒旗③风。

南朝④/四百八十寺⑤,多少/楼台⑥/烟雨⑦中。

【注解】
①莺啼:即莺啼燕语;②山郭:山城,山村;③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⑥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⑦烟雨:毛毛细雨。

【翻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只剩亭台楼阁矗立在蒙蒙烟雨之中。

【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全诗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全诗共四句,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开篇运用“千里”二字,说明江南的繁丽不是局限于某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块的土地上。

后两句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前两句诗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三)书湖阴先生①壁
【宋】王安石
茅檐②/长扫③/净无苔④,花木/成畦⑤/手自栽。

一水/护田⑥/将绿绕,两山/排闼⑦/送青来⑧。

【注解】
①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

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②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③长扫:即常扫,经常打扫;④苔:青苔;⑤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田园;⑦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⑧送青来:送来绿色。

【翻译】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分畦排列着,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农田,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走进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全诗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运用拟人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亲近,表现了湖阴先生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情景脱俗,又表达了诗人退居山林的恬淡心境,能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课内基础提优】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陶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很多。

B.“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C.从“同到牵牛织女家”可以看出牛郎和织女的家就在黄河边上。

D.“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青山”指的是天门山。

2.能形容这两首诗所体现出来的黄河、长江共有的特点的词语是(AD)(多选)
A.源远流长
B.碧波荡漾
C.水天一色
D.汹涌澎湃
3.《浪淘沙》中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语是万里沙,《望天门山》中“碧水”指的是碧绿的长江水,这也是黄河与长江的显著区别。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的方法写出了黄河、长江的特点。

4.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表现了诗人(A)的胸怀。

A.豪迈奔放
B.愤世嫉俗
C.纵情山水
D.无拘无束
5.从上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简要叙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答:《浪淘沙》(其一)写出了黄河挟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经受了飓风的颠簸,波
涛滚滚,从天涯而来的情景。

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鸟、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楼台、烟雨。

3.“千里莺啼”说明了江南的鸟非常多,一直在鸣叫,“绿映红”表现了江南的春天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第一句中颜色亮丽,展现一幅美好的春光图。

B.这首诗描写的是邻水的村庄。

C.诗句中呈现的画面是春风猛烈,酒旗在随风飘动。

D.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5.这首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描写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诗句“千里莺啼绿映江”展现了江南大自然的风光;“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6.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三、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

诗中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2.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长:经常(2)手:亲手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4.这首诗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近景,后两句诗描写的是远景。

5.下列对古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D)
A.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本诗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本诗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

6.读读诗的前两句,用自己的话描述湖阴先生居住的庭院的景色,从中可见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湖阴先生是个勤劳、爱干净、爱花木、热爱自然山水的人。

7.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一水”对“二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构思巧妙,令人叫绝。

用色彩“绿”“青”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和景色的优美。

8.读诗歌后两句,完成练习。

(1)下面对这两句诗的赏析中,错误的一项是(C)
A.后两句诗写院外的景色,弯弯曲曲的溪水像是用手护住了田野,两边的山峰则像是推门而来,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B.“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极具新鲜感,形容精准、有节奏感且余味伸长。

C.后两句诗主要描写庭院之外景色的自然优雅,将庭院之外的静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D.在诗人笔下,自然环境仿佛对居住于此的人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2)这两句诗对仗极为工整,对仗是古诗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请再写出两句对仗工整的诗。

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综合拓展提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读诗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甲】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qiāng)进酒》
【丙】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1.以上诗句描写的都是黄河,写出了其雄伟的气势。

其中甲和乙渲染的是其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

丙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美。

(填序号)
2.品读以上写景名句,想象黄河一泻千里的壮观气势和闲远宁静的仪态,选择一个角度,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示例】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那浑黄如浆的河水波澜起伏,汹涌奔腾,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课后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江南春》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括其景色,起到点题的作用。

二、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的名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黄河的壮美景象。

请用这种手法写一写自己的小卧室。

【示例】我的卧室只有巴掌大小,房里除了我的床,再也容纳不下任何东西。

每当我准备睡觉时,我都要侧着身从床走到床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