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试验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从一九七四年开始,河南省开展了多科性的“小麦高、稳、优、低综合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几年来,以过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实现小麦高、稳、优、低的生产模”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力的促进了本省小麦生产的发展。
编撰本书的同志大部分都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并根据自己的的实践和体会,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着手收集和整理有关小麦试验研究方法的材料,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编写成《小麦试验研究方法》一书。
该书较为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小麦田间试验设计,栽培试验、育种技术、解剖技术、生理测定、田间小气候以及麦田土壤肥料的测定等七个方面的试验研究方法。
既介绍了各种试验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原理。
同时还还着重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程序、试验前的仪器准备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
它包括了实验室的测定,试验地的设计和观察,以及大田生产的调查总结,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
既有普及的内容,又有提高的内容;既适合农村基层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使用,又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研究单位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由河南农学院范濂、胡延积同志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范濂、胡延积、姚鹏凌、徐文波、张景略、呈建国、崔金梅、王褐亭、王文翰等同志。
小麦高、稳、优、低研究室的王化
岑同志参加了绘图和缮写工作。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本书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八三年五月
第一部分小麦常用田间试验设计
及产量分析法
一、田间试验的种类
小麦试验,除了田间试验外,还包括盆栽、温室、人工气候室以及其它试验方式。
但是,这些试验的环境条件与大田生产差别较大,试验结果难于直接应用于生产。
因此,它们只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采用的辅助试验方式。
而田间试验接近生产实际,是小麦经常进行的主要试验方式。
(一)按试验项目性质可分为:
1.小麦丰产栽培试验:主要研究小麦各种栽培技术措施的增产作用。
其中即包括综合丰产试验,也包括分析各个因素作用的单因子和复因子试验(如播期试验,播量试验,品种播量试验等)。
2.小麦品种试验:主要研究小麦育种、引种和良种繁育等问题。
品种比较试验就是常用的品种试验。
(二)按所涉及因素繁杂程度分为:
1.单因子试验:试验因子就是通过试验对其进行研究的因素。
如品种、播深、播量、施肥、耕深、灌溉量及次数等都可以作为试验因子。
有些因素虽也能影响作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如降雨量、气温等,但因为目前人力对它们还不能加以有效的控制,所以一般不将其作为试验因子。
只研究一个因子效应的试验,叫单因子试验。
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就是单因子试验。
这里研究的因子只有一个,即“品种”,各各品种的产量差异则称为这一因子的效应。
一个试验因子可以从质或量的方面分成若干个具体的试验项目,叫“处理”或水平。
如量量试验可以分为10斤/亩、15斤/亩、20斤/亩等处理或水平。
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可以分为郑引1号、7023、3217等处理或水平。
单因子试验的特点是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分析某个因子各个处理的效应,所以它是研究某个因子具体规律的有效手段。
但是,单因子试验也有其缺点。
因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关的各个因子,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十分错综复杂的关系。
发有的小麦品种耐高肥、水条件;有的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就会倒伏,但在中等肥、水条件下却能获午相对较好的收成。
又如施肥量多少的效应与灌水量大小之间就有着关系。
可见单因子试验结果有其局限性。
所以单因子试验外,还需要有复因子试验。
2.复因子试验:包括两个以上因子的试验叫复因子试验。
如包括品种的施肥量两个因子的试验,就是复因子试验。
假设在这一试验中包括4个品种和三种施肥量。
因为每个品种都要搭配施肥量三个水平,所以这个试验就总共有4×3=12个处理组合。
复因子试验的优点,不公可以研究分析出各个因子单独的效应,还可以研究分析出各个试验因子各个不同水平互相影响,所产生的额外作用,即交互作用。
如施肥后灌溉比施肥后不灌溉增
产幅度大,就属于交互作用的结果断。
所以它比单因子试验更符合植物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而且把几个因子纳入到一个试验中,比分别设置几个单因子试验节省人力物力。
(三)按试验小区的大小分为:大区试验和小区试验。
在田间试验中每个处理(或处理组合)所占用的那块地称为试验小区。
我国习惯上把小区面积较大(在半亩以上,一般可达1~2亩或者更大)的试验称为大区试验,而把小区面积较小(一般为二分地左右或更小)的试验称为小区试验。
大区试验耕作条件接近于大田生产,每个大区都同能同时碰上较肥或较瘦的地段,因此代表性和准确性较好。
大区试验还便于示范推广,试验结果的分析也比较省事。
但处理数不能过多。
否则,试验条件难于严格控制,而且人力物力消耗较多,不适宜于试验性质的因子试验,但却十分适合于综合丰产栽培试验。
小区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区试验的缺点,所以适合于小麦栽培、育种、土肥、病虫害等方面的因子试验,特别在小麦育种试验的初、中期阶段,试验的处理数较多,而且每一处理的种子量较少,设置大区有困难,不如先做小区试验,然后在小区试验选淘的基础上再作大区对比示范试验。
小区试验的主要缺点是与大田生产条件有距离,不便于示范推广、设计和分析都比较费事。
由于大区试验和小区试验各有所长,所以应根据试验的性质、目的、要求和具体条件灵活掌握,互相配合。
小麦田间试验除了可以分成上述种类外,还可以根据试验地
点的多寡分为单点和多点试验。
前者仅指在一个地点进行的试验,后者指一个试验分别在几个地点同时进行。
多点试验涉及地区范围较广,也有利于缩短试验研究的年限。
此外,小麦田间试验还可以要据试验年限的长短分为一年试验和多年试验。
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受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因此,一年试验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多年试验的结果往往比较稳定可靠。
二、试验田的选择和设计
(一)怎样选择试验田:不论进行哪种类型的田间试验,都必须先选择好合适的试验田。
选择试验田时要注意:1.试验田要有代表性:首先,试验田所在地的土质、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要与准备推广试验成果的地区基本上一致。
其次,试验田的肥、水条件要符合试验目标的要求。
如果试验目标是找出千斤小麦丰产方的栽培措施,那么试验田的肥、水条件就要与这一目标相适应。
在培育小麦新品种方面,试验田的肥、水条件对于选择效果有很大影响。
如果要培育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品种,就必须选择高肥、水条件的试验田。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培育出真正耐肥、抗倒伏的高产良种。
2.试验田肥力要均匀:一般农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肥力不匀的现象。
肥力不匀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和种是不规则的斑块式肥力差异,另一种是有规则的朝一定方向变化的趋向式肥力差异。
选用肥力不匀的试验田,会结试验带来许多困难。
种在过肥或过瘦地块上的作物,在长势和产量上会出现假象,从而使试
验结果发生误差,误差越大,试验的准确性就越小。
栽培管理作业不一致也会造成误差。
此外,还有偶然性误差,但试验田肥力不匀造成的误差是最大而且最难以克服的误差。
因此,选择肥力均匀的试验田,是减少田间试验误差的得要措施。
怎样选才能选出肥力均匀的试验田呢?一般可以通过前茬作物生长是否整齐来判断。
此外,还要访问老农,调查农田使用历史。
凡是近年来曾经设置过道路、畜圈、积肥坑、沟渠及房基地的地方,最好不要选作试验田。
前茬种类、耕作措施和施肥水平相差过大的耕地,要划出界线,以便宜在区划试验地时设法加以弥补。
试验田是否平坦也是选择时应考虑的条件之一。
但如果当地无合适的平坦耕地,也可选择朝一个方向倾斜的缓坡。
有排灌要求的试验,要注意排灌条件。
3.试验田的位置要适当:试验田应尽量避开树木和较高的建筑物,以免荫蔽造成误差。
试验田也不宜设在易受鸟雀、鸡鸭和牲畜损害的地点。
除此,试验田还应避免靠近公路等要道。
以上几点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取舍。
(二)怎样设置小区:试验田的肥力差异,客观上很难完全避免,均匀只是相对而言。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误差,还需要从田间试验设计着手。
田间试验设计,主要是指试验小区的设置和排列的方案。
怎样设置小区才合理呢?这晨包括正确确定小区的面积、形状、重复次数以及设置对照和保护行等问题。
1.小区面积以多大为好?这要根据试验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
(1)对于栽培方面的试验,如综合丰产栽培试验、水肥试验、病虫害试验等,一般要求小区面积大些。
特别是综合丰产栽培试验要求尽量与大田相近。
因为面积太小了,田间操作有困难,而且代表性不大,所以应进行大区试验。
水肥方面的试验由于小区间水肥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干扰,小区面积也应该大些。
病虫害防治试验,由于害虫有移动的本能,孢子可以随风传播,所以小区面积也应大些。
对于育种方面的试验,当处理数较多,而且受到种子量的限制时,小区面积可以较小。
但在品种数较少,种子量较多,要求接近大田条件的生产试验时,则应进行大区试验。
(2)对于土壤肥力差异大的地方,小区应该大些;地力差异小的,小区可以小些。
盐碱地的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于半亩,并应作多点对比试验。
(3)作物种类不同对小区面积大小要求也不同。
小麦是小棵作物,小区面积可以小些。
就我国一般经验来说,小麦的因子试验小区面积约以150~600平方尺(0.25~1.0分地)为宜。
农村社队的田间试验小区面积往往为2分地或更大一点。
育种试验的大区对比示范试验,大区面积一般为1~2亩。
丰产试验的面积更大,一般在10亩以上,也大至几十亩以上的。
2.小区以哪种形状为好?比较起来长方形的小区具有许多
优点:
(1)不易独占肥力斑块,有利于减少误差;
(2)在处理数较多时,各小区按窄边排在一起,不致占地太长,可以减少趋向式肥力差异引起的误差;
(3)田间作业比较方便。
肥、水试验和病虫害防治试验,为了减少邻区边沿部分互相影响,也可以采用接近正方形或正方形小区。
一般小区长宽比例是3:1至5:1或更大,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大区试验长宽比例不受此限。
3.设置几次重复为好?重复是指一个试验中同一处理所设置的小区数目。
如小麦播期试验,每个处理各种一个小区,就叫一次重复,或叫不设重复;每个小区种四个小区,就叫四次重复。
为什么要设置重复呢?因为一个处理只种一个小区,有时可能因这个小区较肥或较瘦而有较大的误差。
重复试验几个小区,并把这些小区散布在试验地各部分,试验的结果就会较为准确。
目前各地的大区试验一般不设重复。
小区试验,凡是小区较小的,一般重复3~4次;小区较大的,重复2~3次。
也可以加大小区面积(2分地或略大)来减少重复次数。
还可以将同一个试验分别放在几个生产队(或大队)同时进行,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由于其点多、面广,代表性和可靠性可能较好。
4.怎样设置对照区和保护行?有比较才能鉴别。
为了比较各处理的优劣,在试验中常需要设置一种“对照处理”作为各供试验处理比较的共同基础。
对照处理的小区称为对照区,也叫标
准区。
通常用英文缩写“CK”表示。
应该采用什么处理作为标准呢?就小麦品种试验而论,应以当地生产上广泛种植的良种即当家品种作为对照。
有的品种比较试验的供试品种属于高肥水平,但有的则属于中肥水平,所以还应根据供试品种的水平,分别选用高肥水平或中肥水平的对照种。
关于丰产栽培试验,一般也可以采用当地生产上采用的最优良的丰产措施作为对照。
肥料试验和病虫害防治试验,可以设置一个“不施肥”或“不喷药”的处理作为标准,也可以采用现在生产上采用的肥料或农药作为对照处理。
除了设置对照区外,一般在一个试验和整个试验田的周围,还要设置保护行(区)。
保护行的作用就像院墙一样,对试验起保护作用,以免遭受行人、牲畜的践踏和其它因素如浇水时畦头泥沙淤积等的影响。
保护区的大小最好与小区大小一致,以便整齐划一与小区行向垂直的两边也要种上数行保护行(见图1——1)。
(三)怎样排列试验小区:把各个处理小区在各个重复中作合理的排列也是减少试验误差的一种重要措施。
常用的有顺序和随机两种排列方式。
顺序排列就是将每个处理按一定顺序(如剂量大小、播期早晚、成熟早晚、株高等)排列。
各次重复排列的顺序基本相同(见图1—2),顺序排列法具有排列和分析简便的优点。
在进行田间观察和收获时也不易出错。
缺点是小区距离远的处理间互相比较
误差较大,不适于作精确的产量分析。
随机排列就是各个得理的排列不按一定顺序,而是随机决定。
怎么样随机呢?可按各个处理编号抽签。
抽到第一签的处理,就排在第一小区,余类推(见图1—3)。
随机排列的优点是每个处理占居那个小区,机会完全均等,各次重复的排列也不会相同。
因此误差较小,适于作较精确的产量分析。
缺点是排列、观察、收获时比较费事。
图1—3小区试验随机排列示意图
上面所达顺序和随机两类排列方式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种具体的试验设计法。
现将几种常用的具体试验设计法介绍如下:1.大区对比试验排列法:大区对比试验排列,采用顺序或随机均可。
设有多个处理的试验,如果采用顺序排列法,最好将对照处理设置在其它处理的中间,以便于田间观察评比。
大区排列方向应与肥力趋向或坡向成垂直,排列如图1—4所示。
2.小区对比法设计:对比法是适合于小区试验的一种设计法(见图1—5)。
它的特点是每隔2个处理设1对照区。
这样每个处理小区都可与其邻近对照区比较。
由于邻近小区地差异较小,所以比较准确。
但是由于对照区占总面积约1/3,所以处理数较多(如超过十几个)时不宜采用些法。
对比法一般在育种试验产量比较阶段应用。
只要参加比较的品系(品种)不多,对照种又选择恰当,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试验结果。
3.小区间比法设计:在育种试验的鉴定新品系阶段,由于包括的品系数较多,每个品系的种子量较少,同时只需初步测产,所以一般采用能容纳处理数较多但准确性不如对比法设计的另外一种顺序排列设计法,即间比法。
间比法的特点是是每次重复开头,先设一对照区,以后每隔
4个(如处理较多也可隔9或19个)处理设一对照区,一直到全部处理排完,最后再设一对照区(见图1—6)。
小麦新品系鉴定试验小区面积一般只需40~80平方尺,重揽1—2次。
间比法设计在小区编号时,如果第1个小区从“0”号开始,刚每逢0,5,10,15……就是对照区。
每果每隔9或19个处理设一个对照区,小区编号则是每逢0,10,20……或0,20,40……便是对照区。
4.随机区组设计法:随机区组设计是准确性较高也是随机排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设计。
图1—3就是这种设计的示意图。
它的每次重复所用的地段叫做区组。
区组内按处理数划分小区。
试验田内部敬慕时区组内地力力求均匀,区组间容许有一定差异。
通常把每次重复的全部处理(包括1或2、3个对照,也可以不设对照)随机排列在每个区组内。
随机区组设计适合于准确性要求较高的试验,如栽培的因子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以及品种区域试验等。
这些试验一般重复3~4次,处理在20个以下,采用此法十分合适。
5.正交设计法:正交高计法是适合于复因子试验的一种设计法。
它的特点是在全部可能的复因子处理组合中只帛出一部分进行试验。
由于按下次原理抽选处理组合,所以试验结果也能分析出各个试验因子的各自效应而不致彼此混杂。
发一个小麦品种、播期和播量的三因子试验。
每个因子都包含三个水平。
这样一共应应有3×3×3=27个处理组合,按照一般设计法,应把这27个处理组合按随机区组设计法统统排列在各个区组之内。
由于处理组合数较多,工作量较大,而且区组占地太长,容易产生趋向式地力差异所引起的误差。
假如因子数更多,或每个因子的水平数更多,问题就更加严重。
如三因子每因子有四个水平,则每个区组就要容纳43=64处理组合,这种全面试验显然是一般随机区组设计所接受不了的。
应用正交设计法可以适当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述三因子各三水平的试验为例。
现在只要按照一种“L9(34)”正交表,在27个处理组合中只试验9个就够了,试验结果这三个因子的效应可以分别地估算出来。
即可以弄清楚三个品种中以那个最丰产,三种播期和三种播量中以哪一种最有利于压取高产国学可以进一步弄清楚在品种、播期和播量三个因子中,哪个对于产量的提高是主要矛盾。
弄清了这些问题,就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最优的处理组合,从而为夺取高产创造条件。
怎样设计正交试验方案?
例:某公社科研站新引进三个小麦品种(百泉72—40,泰
山是4号和阿夫),为了控索合适的栽培措施,拟订了三种播期:10/5、10/10、10/15和三种播量:8万苗/亩、11万苗/亩、13万苗/亩的试验处理。
现列表将各个试验因子和水平归纳如表1—1所示。
如果按照全面试验,一共要试验33=27个处理组合。
现在可以根据一种“L9(34)”正交表(表1—2),只要从中抽出9个片理组合来试验就够了。
表1—2就是“L9(34)”正交表。
表题“L9(34)”的意思是:L表示它是一张正交表;9表示这个表有9行,即应用它就得试验9个处理组合;34表示这张表最多可供包括4个因子(指数)、
每个因子包括3个水平(低数)的试验所用。
我们的例子是3个因子各3个水平,适合于应用这张表。
表1—2共用4列(直行),可分别代表4个因子。
现在我们随便选取1、2、3列分别代表品种(A)、播期(B)和播量(C)。
这张表的每一列内都排有1、2、3三种数字,可以顺序或随机地指定它们代表各个因子的不同水平。
如随指指室品种列内(即第1列内),1代表百泉72—40,2代表泰山4号,3代表阿夫;在播期列内(第2列),1表表10/15日;2代表10月5日,3代表10月10日;在播量列(第三列)内,1代表8万苗/亩,22代表13万苗/亩,3代表11万苗/亩。
现在把这些代号翻译成原来的因子的水平的名称(见表1—3)
通过表1—3就可以确定在全面试验27个处理组合中应该抽取哪
9个处理组合做试验。
例如:
只要把这9个处理组合按随机区组方法设置在各区组上,从试验结果就能分别分析出这三个因子的效应来。
在附录一中附有一些常用的正交表供参考采用。
这些表中有一种是混合水平的正交表,如L18(6×36)。
这张表最多可以容纳1个6水平的因子和6个3水平的因子。
在农业试验中常常压根用水平数不等的复因子试验,如包括有6个品种,而播期播量又只各有3个水平的试验就需要采用它。
为什么在上例全部27个处理组合中按照正交表抽取9个组合作试验,就能保证其正交性?因为按正交表抽取的9个处理组合在各个因子的各个水平间都有了均衡的搭配。
如品种因子的每个品种,能保证与播期各个水平和播量各个水平都搭配一次;同样,播期这一因子的每个水平也能保证与品种和播量因子的各个水平都搭配一次;播量因子的情况也是一样。
所以各个因子的各个水平间就形成了均衡关系。
在求算各因子的各个水平的平均值时,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
如品种百泉72—40平均产量就是根据处理组合数1、2、3平均而成。
这三个处理组合,即包括有播期10/5、10/10、10/15三个水平,也包括有播量8万苗/亩、11万苗/亩、13万苗/亩。
其余两个品种和其余两个因子的各个水平也是同等搭配。
各个因子各个水平的均衡搭配就保证了
试验的正交性。
正交试验在田间试验上的优点及局限性如下:
(1)正交试验设计本来是多因子优选法的一种方法。
在工业试验方面由于涉及因子数较多,为发寻找最优的配方或处理组合,可以通过它找出各个因子的最优水平,从而拟出最优的处理处组合。
在农业栽培试验方面,也可仿照工业试验的办法,通过一个正交试验直接找出较多因子的各自最优水平,从而拟出最丰产的综合栽培措施。
(2)由于正交试验只是否从全部处理组合中抽出一小部分进行试验,其余的都舍去了。
所以,有时试验结果找出的最优组是否确实,还需要再做一次试验加以验证。
农业方面的试验,往往一年只能做一次,所以正交试验虽然节省了一些处理组合和人力、物力及实验田面积,但要多费一年的时间。
这就使得在农业方面应用正交试验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3)农业科学试验方面交互作用问题比较重要。
如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表现与栽培措施和肥、水条件是否符合品种种性的要求有密切的关系。
从正交试验的结果中可以分析出各个因子一级的交互作用(即两个因子间的互作),但必顺试验较多的处理组合。
如一个3因子各3水平的试验可用L9(34)正交表作9个处理组合的试验,虽可以从试验结果中分析出3个因子的各自效应,但不能从中分析出交互作用来。
而且各个因子的效应还会混杂着交互作用的影响,所以效应本身的估算也不够瞧精确,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