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高三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上学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华侨中学物理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命题人:王亮伟审题人:范艰奋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生须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与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第1卷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当担心手中竖直拿着的瓶子掉下去时,总是努力把它握得更紧些,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增大瓶子所受的合外力B.增大手对瓶子的压力〔〕C.增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D.增大手对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
2.如下列图,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
3.如下列图,外表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B悬于空中,A放在斜面上,均处于
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右的恒力推A时,A、B仍静止不动,如此:〔〕
A.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4. 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
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t
v 图如下列图。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5.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如此:〔〕
A.F3>F1=F2
B.F3=F1>F2
C.F1=F2=F3
D.F1>F2=F3300
6001200
O
R
6.如下列图,某人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牵拉一个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当人以速度v 匀速向 左运动时,如此:〔 〕 A .物体作匀速运动 B .物体作匀加速运动 C .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D .图示时刻,物体的速度为2v
7.如下列图,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M 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初速度为v 0,最后小球落 在斜面上的N 点,如此:〔 〕 A .可求M 、N 之间的距离
B .可求小球落到N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C .可求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
D .可以断定,当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小球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
8.圆形光滑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其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金属小球环套在轨道上,并能自 由滑动,如下列图,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 .要使小圆环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小环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必须大于gR 5 B .要使小圆环通过轨道的最高点,小环通过最低时的速度必须大于gR 2
C .如果小圆环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于gR ,如此小环挤压轨道外侧
D .如果小圆环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于gR ,如此小环挤压轨道内侧 9.2006年5月的天空是相当精彩的,行星们非常活跃,木星冲日、火星合月、 木星合月等景观美不胜收,而流星雨更是热闹非凡,宝瓶座流星雨非常壮丽,值得一观. 在太阳系中,木星是九兄弟中“最魁梧的巨人〞,5月4日23时,发生木星冲日现象.所谓的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的现象,天文学上称为“冲日〞.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 .2006年5月4日23时,木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 .2006年5月4日23时,木星的加速度小于地球的加速度
C .2007年5月4日23时,必将产生下一个“木星冲日〞
D .下一个“木星冲日〞必将在2007年5月4日之后的某天发生
10. 如下列图,小车的质量为M ,人的质量为m ,人用恒力F 拉绳,假设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 不计绳和滑轮质量与车与地面的摩擦,如此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A .0
B .F M m M
m +-,方向向右
C .F M m M m +-,方向向左
D .F M
m m
M +-,方向向右
m 左
右 M
第2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此题有2小题,共20分。

11.(1)(4分)如下列图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开
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B)调整沙的多少,使沙和小沙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请问:
①(2分)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在改正了上述错误之后,保持小车与砝码质量M不变.反复改变沙的质量,并测得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小桶与砂重量)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车与砝码质量M,经检查发现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且事先根本上平衡了摩擦力,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图乙是上述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结合图乙
给出的数据,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
小为________________m/s2,并求出纸
带中P点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计算结果均保存2位有效数字〕
12.〔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河水在缓慢流动时有一个规律,河中央流速最大,岸边速度几乎为零。

为了研究河水流速与从岸边到中央距离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测量仪器:如图甲所示,两端开口的“L〞型玻璃管的水平局部置于待测的水流中,竖直局部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局部的玻璃管足够长。

当水流以速度v正对“L〞型玻璃管的水平局部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且h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 与管内外水面高度差h的关系,该组同学进展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v-h图像,如图丙所示。

v 〔m/s 〕 0 1.00 1.41 1.73 2.00 2.45 3.00 3.16 h 〔m 〕
0.05
0.10
0.15
0.20
0.30
0.45
0.50
〔1〕根据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丙中图像的形状,可猜测v 和h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猜测,请在图丁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并另作图像,假设该图像的形状为,说明猜测正确。

〔2〕现利用上述测速器,由河流南岸开始,每隔1米测一次流速,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试点距岸距离x /m 0 1 2 3 4 5
6
管内外高度差h /cm 0 0.8 3.2 7.2 12.8 20.0 28.8 相应的水流速度 v /ms -1
根据v 和h 之间的关系完成上表的最后一行,比照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中水流速度 v 与从南岸到河流中央距离x 的关系为: 。

三、此题共6小题,9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分) 如下列图,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 =1kg ,
斜面倾角︒=30α,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30θ,光滑斜面的质量M =3kg ,置于粗糙水平 面上.g =10m/s 2. 求:〔1〕悬线对小球拉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 丙
h /m
v /ms -1
0 0.10 0.20 0.30 0.40 0.50
3.0 2.0
h /m
0 0.10 0.20 0.30 0.40 0.50
10 8.0
图 丁
14.〔14分)如下列图,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
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

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 时速度,下表给出了局部测量数据。

〔重力加速度g =10m/s 2〕 求:〔1〕斜面的倾角α ;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3〕t =0.6s 时的瞬时速度v 。

15.〔15分〕为了测量某一被新发现的行星的半径和质量,一艘宇宙飞船飞近它的外表进展实
验。

飞船在引力作用下进入该行星外表的圆形轨道,在绕行中做了第一次测量。

绕行数圈 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并进展了第二次测量。

依据测量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该星球的半径 和星球的质量。

万有引力恒量为G ,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 一只准确秒表、B. 一 个质量为m 的物体、C. 一个弹簧秤、D. 一台天平〔附砝码〕,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 问题: 〔1〕第一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导出行星的半径、质量的表达式。

〔用量和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16.〔16分〕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火箭全
长58.3 m ,起飞重量479. 8 t ,火箭点火升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五号环绕地 球飞行14圈约用时间21 h .飞船点火竖直升空时,航天员杨利伟感觉“超重感比拟强〞, 仪器显示他对座舱的最大压力等于他体重的5倍.飞船进入轨道后,杨利伟还屡次在舱内 飘浮起来.假设飞船运行的轨道是圆形轨道.〔地球半径R 取6. 4 ×103 km ,地面重力加 速度g 取10 m/s 2,计算结果取二位有效数字〕
(1)试分析航天员在舱内“飘浮起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2)求火箭点火发射时,火箭的最大推力. (3)估算飞船运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
17.〔16分〕如下列图,一水平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有一质量m =1.0kg 的小
滑块。

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滑块从圆盘边缘滑落,经光滑的过渡圆管进 入轨道ABC 。

AB 段斜面倾角为53°,BC 段斜面倾角为37°,滑块与圆盘与斜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均μ=0.5 ,A 点离B 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1.2m 。

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 脱离轨道,不计在过渡圆管处和B 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g=10m/s 2,sin37°=0.6;cos37°=0.8
〔1〕假设圆盘半径R=0.2m ,当圆盘的角速度多大时,滑块从圆盘上滑落? 〔2〕假设取圆盘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求滑块到达B 点时的机械能。

〔3〕从滑块到达B 点时起,经0.6s 正好通过C 点,求BC 之间的距离。

18.〔17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3.0kg 的平板小车C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t =0时,
两个质量均为1.0kg 的小物体A 和B 同时从左右两端水平冲上小车,1.0s 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
⑴小车在1.0s 内所受的合力为多大?
⑵要使A 、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会相碰,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⑶假设A 、B 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相碰,试在图乙中画出A 、B 在t=1.0s ~3.0s 时间内 的v —t 图象.
[参考答案]
A C B
v 1 v 2 图甲 图乙 A
B
t /s v /m ·s -1
4.0 2.0 0 -2.0 1.0 2.0 3.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C
B
D
ABD
BD
BD
ACD
11.(1) 主要错误是:A.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电源应改用6V 交流电源;
C.牵引小车的细线没有与木板平行;
D.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

(每小点1分)
①(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应用小桶拉动小车做匀速运动,应让小车自身下滑来平衡
摩擦力即可. (2分)
②由于小桶与砂的失重,拉小车的合外力F<mg ,而处理数据时又将F=mg 处理.因此,
a
mg
a F M <
=。

(2分) 〔2〕4.0m/s 2
〔2分〕 2.6m/s 〔2分〕 12.〔8分〕〔1〕v 2
∝h 〔或 v ∝h 〕, 或v 2
= 20h ,或v = 20h 〕〔2分〕
图像如右 〔2分〕, 直线 〔1分〕
〔2〕数据:自左向右为:
0,0.4,0.8,1.2.,1.6,2.0,2.4 〔2分〕 v ∝ x 〔或 v = 0.4x 〕 〔1分〕
三、解答题
13. (12分)解:〔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F=mg (2分)
F T 2
1
30cos =
︒ (2分) 得N N mg T 3
31023/1012130cos /21=⨯⨯=︒=
(2分) 〔2〕以小球和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 (2分) ∵系统静止
∴N N T f 3
3
521331060cos =⋅=
︒= (3分) 方向水平向左 (1分)
14.〔14分〕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1=
∆v ∆t
=5m/s 2
, mg sin α=ma 1,可得:α=30︒,
〔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
∆v ∆t
=2m/s 2
, h /m
v 2/m 2s -2
0 0.10 0.20 0.30 0.40 0.50 10
8.0
图 丁
μmg =ma 2,可得:μ=0.2,
〔3〕由2+5t =1.1+2〔0.8-t 〕,解得t =0.1s ,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 , 如此t =0.6s 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v =v 1.2+a 2t =2.3 m/s 。

15.〔15分〕〔1〕、〔2〕各4分;〔3〕7分
〔1〕A 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T 〔2〕 B C 物体在该星球外表的重力G 0 〔3〕解:物体随宇宙飞船绕星球飞行时,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3分)
(2分) (2分)
16、(16分) 解:(1)航天员随舱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用来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航天员对
支撑物的压力为零,故航天员“飘浮起来〞是一种失重现象.(2分)
(2〕火箭点火时,航天员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N=5mg
此时有N -mg= ma ,解得a=4g . 〔3分〕
此加速度即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对火箭进展受力分析,列方程为F -Mg=Ma 〔3分〕
解得火箭的最大推力为F=2.4×107
N . (1分)
(3〕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h R (T
4m h R m
M G 22
2+π=+)(地 〔3分〕 在地球外表,万有引力与重力近似相等,得mg R
m M G 2
=地 〔2分〕
又 T=1.5h=5.4×103
s 〔1分〕.
解得h=3.1×102
km. 〔1分〕
17、(16分)解:(1)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 μmg=mω2
R 代入数据解得:ω=R ug /=5rad/s 〔2分〕
〔2〕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v A =ωR=1m/s 〔1分〕
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mgh-μmgcos53°·h/sin53°=1/2m v B 2
-1/2m v A 2
〔3分〕
在B 点时的机械能E B =1/2m v B 2
-mgh=-4J 〔2分〕 〔3〕滑块在B 点时的速度:v B =4m/s 〔2分〕
20202T m G R R T 2m G ⎪⎭
⎫ ⎝⎛π=∴⎪⎭⎫
⎝⎛π=434
302002
Gm 16T G M Gm R G M G R
GMm
π=∴==得到
滑块沿BC 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1=g 〔sin37°+μcos37°〕=10m/s 2
〔1分〕 返回时的速度大小:a 2=g 〔sin37°-μcos37°〕=2m/s 2
〔1分〕 BC 间的距离:s BC =v B 2
/2a 1-1/2a 2〔t-v B /a 1〕2
=0.76m 〔4分〕
18、(17分)解: ⑴由v -t 图可知,在第1s 内,物体A 、B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为
0.2a =m/s 2 〔2分〕
物体A 、B 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 2.0f ma ==N ,方向相反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车C 受A 、B 的摩擦力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2分〕 ⑵设系统最终的速度为v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得:
v M m mv mv B A )2(+=+ 〔2分〕
代入数据得:s m v /4.0= 方向向右 〔1分〕 由系统能量守恒得:
222111
()(2)222
A B A B f s s mv mv m M v +=+-+ 〔2分〕
解得A 、B 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车的最小长度为: 4.8A B s s s =+=m 〔2分〕 ⑶1s 后A 继续向右减速滑行,小车与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最终达到共同速度v .
在该过程中对物体A ,由动量定理得:
f t m v -∆=∆
解得:8.0t =∆s
即系统在8.1t =s 时达到共同速度,此后一起做匀速运动. 1.0s ~3.0s 的v —t 图如下所示.
评分说明:⑶中图线3分,标度2分,共5分。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