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1 改革迫在眉睫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学习要点 (1)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 (2)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 (3)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探究问题 (1)准确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2)探究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新知预习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 2.发展 (1)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 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和冯太后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预习交流 3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 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 ,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 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请回答: (1)这段文献记载,反映的是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 (2)这些对他以后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 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 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 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 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同时,崔浩等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北魏还兴办太学, 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提示:拓跋珪在位期间,解散原来的游牧部落组织,实行编户, 使部落成员开始定居生活,并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从而推动了拓跋 部由畜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
2. 北魏统一北方后, 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 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实质是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提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 业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推行封建制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而是封 建制经济形式。
预习交流 1 拓跋珪图和南北朝时期图
请回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拓跋珪对北魏有何历史贡献?
提示: (1)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并立。 (2)建立北魏政权,迁都平城;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采取有力 措施使北魏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也激化了阶级 矛盾。 2. 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 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起 义不断。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新情境· 激趣引航 1980 年, 文物工作者在大兴安岭北段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一带,发现了嘎仙洞以及洞内北魏皇帝祭祖时在石壁上刻下的祝文。 (如左图)
你知道这一发现有何重大意义吗?你知道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何 重大意义吗?
提示: 这一发现证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就是鲁卑拓跋部的发源地, 对研究拓跋部早期的社会状况有重要意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 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提示: (1)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 (2)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 邃丰富的内涵,对他按照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 供了坚实基础。
判断正误 1. 为了使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 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北魏政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办太学, 培养人才。 ( ×)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体的态度是有限的学习 接受。(√)
提示:由于汉制的进步性,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就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不过学习是有限的,没有全面学习。
4. 北魏统一北方后,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这些矛盾包括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
提示: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 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 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3.统一 (1)完成: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 据局面。 (2)影响 ①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 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武力征服兼并的同时,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推 动了拓跋部由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 ③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预习交流 2 阅读材料: 《魏书· 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 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 督贫,避强侵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提示: (1)宗主督护制。 (2)它的推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材料三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 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 书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 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 氐、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 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新课堂· 互动探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探究讨论 材料一 北魏初期, 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族、 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 成为坞堡中的一员。 坞堡主又称为宗主, 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 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江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 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 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 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 逃避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