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庄洪建敬迎琪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3期
【摘要】将117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化斑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治疗,对照组口服E 、维生素C、胱氨酸治疗。
于治疗4周后进行症状评分和疗效观察。
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关键词】黄褐斑;中西医结合;化斑汤;还原型谷胱甘肽
笔者201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口服自拟中药消斑汤与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7例患者均为根据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2003年修订稿)确诊的笔者所在科门诊女性病例,按完全随机设计将病例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
治疗组年龄23~46岁,平均33岁;病程<1年16例,1~5年32例,>5年13例。
碟形斑26例,面上部型15例、面下部型11例,泛发型9例。
对照组年龄18~48岁,平均31.5岁;病程病程<1年13例,1~5年30例,>5年15例。
蝶形斑23例,面上部型17例,面下部型10例,泛发型8例。
在1个月内未外用脱色剂,无其他脏器疾病。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均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自拟消斑汤方,益母草30 g,香附30 g,菟丝子15 g,川芎15 g,桃仁12 g,红花9 g,熟地黄15 g,制首乌30 g,桑白皮12 g,白茯苓12 g,白芷6 g,白僵蚕9 g,二次煎取400~500 ml,分两次服,日一剂。
伴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龙骨;郁热烦躁者,加地骨皮、合欢皮;夜寐不佳者加合欢花、酸枣仁、夜交藤;带下痒者加黄柏、苦参、土茯苓;伴有妇科炎症及子宫肌瘤者加红藤、败酱草、三棱、莪术。
同时还原型谷胱甘肽0.6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滴,每日1次。
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 0.1 g,每日1次,维生素C 0.2 g,每日3次,胱氨酸0.1 g每日3次。
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于4周后进行症状评分和疗效观察并进行比较。
1.3疗效观察指标和评分标准症状按4级评分法,从轻到重,计0~3。
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4疗效评价标准(1)基本痊愈:颜色基本消失,SSRI≥0.8;(2)显效:颜色明显变淡,SSRI≥0.6;(3)好转:颜色变淡,SSRI≥0.3;(4)无效:颜色变化不明显,SSRI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
3讨论
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班”,多与肝、脾、肾三脏病变有关,常虚实夹杂,而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是黄褐斑的主要病机,但同时亦于忧思、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有关。
一般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皮损对称分布于面部,尤以颧部、前额部明显,也可见于眼眶周围,以及颊、鼻和口周,常对称分布,有的呈蝴蝶状。
皮损呈淡褐色或棕色斑片,大小不定,边界明显或不清,表面光滑无炎症,亦无鳞屑。
局部无自觉症状。
临床治疗本病运用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疗原则,消斑汤中益母草、香附共为君药;益母草主入血分善于能活血祛瘀通经,香附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川芎、桃仁、红花能活血化瘀行气、调畅气血;该三味药增强了疏肝行气、调和气血之功,为方中臣药。
菟丝子、熟地、制首乌、白茯苓能益肾养阴、健脾益气,使肾水上承面部;白僵蚕能解痉祛风、可祛面部游风斑疵;白芷能扩张面部血管以上六药共为佐药。
桑白皮甘寒,能清泻肺热、宣发肺气,有助于气血津液敷布上行面部,为方中使药。
全方共奏补肾健脾,益气活血、改善血瘀病机。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含有巯基(-SH),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为维持细胞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
它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
本品能激活多种酶[如巯基(-SH)酶等],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它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以转化成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维生素C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使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还原;维生素C还可保护维生素E免受氧化。
运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时,与维生素C并用,能够提高其功效;维生素E和维生素C起协同作用并能增加皮肤胶原纤维的弹性。
该治疗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表1两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61391111082.0
对照组56241017560.7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2003年修订稿).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66.
【收稿日期】2011-02-23
(本文编辑:刘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