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疗”说到对文化的辨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火疗”说到对文化的辨识
最近“火疗”很热门。
一些机构打着“复兴民族文化,振兴传统医药”的旗号,推出了“火疗”业务。
所谓“火疗”,就是在人身上盖上一块布,然后注入酒精,点火烧之。
据说能够医治很多病,还能够强身健体,收费也不菲,结果被烧伤、烫伤的人每每皆是。
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株瑰丽的奇葩,它是在“易经”、“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由我们祖先在数千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而形成的具有系统理论指导、经过实践验证的一门科学。
既是一门科学,可见不是随便就可以冠以名号的。
那些“江湖术士”之所以要祭起这面大旗,无非是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文化的确博大精深。
二是中国文化是能够被万民敬仰和普遍接受的。
中医自古至今就没有“火疗”的记载,只有艾灸或是温针灸和温浴、熏蒸等疗法。
就连很多地方很流行治疗跌打损伤的“抓火酒”,严格的来说,也不算是正统的中医疗法,而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江湖”手段。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中国现如今社会还会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呢?更况其中还不乏所谓的“知识分子”。
这种对中国文化趋之若鹜的现象出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曾经被重创,但并没有从中华儿女的血液中被清除,虽曾有断裂,却从未泯灭。
我们曾经高呼过“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也历经了“破四旧”“批林批孔”等动荡年代,然而那种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情结,那种流淌于民族血脉基因之内的眷恋,仍然鼓动着十三亿人心房的跳动。
不过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现今很多人已经模糊了传统文化的概念,把
一些欺世盗名的、只为敛财不及其余的欺诈行为,也误认为是“传统文化”,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的遗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现代很多人把一些“江湖”上的糟粕,当成了薪火相传的精髓,而且越是神秘,越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越是信以为真。
结果是“张悟本”“李悟本”之流大行其道,“大师”“祖传”比比皆是,甚至连假和尚、假道士也跟着浑水摸鱼祸害百姓。
他们利用人们对未来的迷惘和追求健康的善意,巧言令色以售其奸。
这些糟粕玷污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搅浑了社会淳朴的风气。
无可争议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和“江湖术士”做着不懈的斗争。
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需求,强化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部分,割裂了诸子百家思想理论的系统。
片面的强调,又片面的打压,使得人们对民族文化精粹的认知,不是那么的明晰,给了骗子和骗术以可乘之机。
加之在近现代社会中,对传统文化的抑贬和摒弃,更加剧了人们心中的认知模糊。
比如现代人为了给失去的先人一个回报,往往去购买一些奢华的墓地,搞一些奢华的葬礼,让一般老百姓大呼“死不起”。
也许这些人以为这是在尽所谓的“孝道”。
其实就连中国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论语·阳货》里也曾说过:“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他还在《礼记·檀弓上》里说:“丧,与其易也,宁戚。
”意思是与其注重形式,举办奢华的葬礼,不如怀有一颗悲戚的心。
所以现在社会中追求形式给活人看的“丧仪葬礼”,就连中国礼仪制定的祖师孔圣人都不认同。
这些东西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粹,而是江湖流传的陋习糟粕。
打
着传统文化旗号的一些所谓“大师”“祖传”之流,其实通通是借陋习糟粕而行欺诈之术的骗子。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
要想实现文化复兴,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必须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才能够达到文化自强的目的。
文化自觉就是要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全面的认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要有优与劣的辨识力,否则就难以对文化有“自觉”。
文化自信就是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知道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是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
否则就不是“自信”,而是一种盲目的跟随。
文化自强就是对传统文化要能够继承、创新和发展。
不然文化就会僵化,就会变成呆板的教条,就会缺乏时代的活力,就会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有了自觉、自信、自强才能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重新建构我们的话语权。
据此,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一个辨识和认知。
首先自己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刻地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有反思,从而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不会盲目地跟风追随。
舍此,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有可能被歪曲,被曲解,甚至有可能走上歧途。
前提和基础错了,最终的目的地也就可能会错,文化既非,梦复何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重振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不
清醒,不可不慎重!千万莫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