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流浪乞讨人员调查分析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报告书
作者:高二<4)班赵思怡程怡
立项报告书
调查目标:流浪乞讨人员情况
调查目的: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街头的景致也越来越美了,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却有一种极不和谐的景象,时时混杂于其中,甚至有发展壮大之势,这就是流浪乞讨人员。
走在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
他们与我们这座大都市的容貌极不协调,与人们美好的生活极不协调。
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要靠乞讨为生,确立了此项调查目标。
目的在于引发对治理这部分人的思考意见。
调查方式:观察、填写调查问卷及调查表、走访相关知情人、上网查询资料。
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调查报告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街头的景致也越来越美了,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却有一种极不和谐的景象,时时混杂于其中,甚至有发展壮大之势,这就是流浪乞讨人员。
走在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
他们与我们这座大都市的容貌极不谐调,与人们美好的生活极不谐调。
当你独自一人走到一处路口,突然一只黑手或一只破碗伸到你面前,嘴里还念念有词,着实会令你吓一跳,逃也似地离去。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为什么要靠乞讨为生呢?怀着对他们的好奇,我们对几条繁华街道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跟踪调查。
一、观察
1、乞讨人员
据我们观察,在的武昌中南路一带,就有很多乞讨人员,有一大半是由一位大人拉着一、两个小孩缠着路人要钱,口里念着“给一点吧,谢谢——给一点吧”等等。
大人在要钱时若碰了大钉子,一般就另寻目标;可要是一、两个小孩在要,95%的情况下是在碰钉子时使出绝招“抱腿拉衣术”——也就是说,
如果路人不给钱,就四肢抱住路人的某一只腿,给其施压,或是双手拉住路人的衣角,一直跟着路人,而路人也不好意思疯狂打骂,于是丢下几角钱尽快的了结了此事——况且这些小孩也是不见钱财不放弃的。
在中南路贝塔斯曼会员中心的门外靠近自行车道的地方,一名成年男子光着上身,磕头如捣蒜,口中不停地哭号,身边躺着一个“睡着”的小孩子,大人面前放着一个碗,如此壮举,也并未引起人们的同情。
我们来回走了两趟,根本没看到有人给钱。
再就是一些稍大的、像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们,身体扭曲呈畸形,借助一块滑板运动,板子上放着碗,四处乞讨。
在江汉路,我就看
到有一个双腿弯曲、借助滑板“行走”的小孩<下图)。
她手里拿着一个搪瓷碗,沿路行乞,手、脸冻得通红,
可面对她凄惨的模样,人们只管赶路、逛街,对其置若罔闻。
在江汉路,我们有幸见到了曾被媒体暴光的“找不到工作,肚子饿”的女孩。
她始终深埋着头,不敢露其尊容,而过往的行人则唯恐避之不及,纷纷绕道而行。
只是极少数不知情的人看上几眼。
另外,上门乞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他们多半是些老人或“艺人”,老人们往往是一只手拄着拐棍,一只手拿着破碗,摆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挨门挨户乞讨;“艺人”们则身穿脏兮兮的戏服,说几句“恭喜发财”之类的恭维话,博取小商铺主人的欢欣。
这样的人,多半是能讨到些钱的。
我们把这几天看到的所有乞讨人员做了统计——大致分为老年人、中青年人、成年人加小孩以及小孩四类。
结果如图:
而在“小孩”中所包括的残疾儿童又占了这一类的1/3。
2、流浪人员
我们发现在中南商业大楼门口有一个流浪人员<下图)。
他的衣服还算完整,人看上去比较齐整。
我看到他时,他正在收拾东西,并把被褥、衣物清理得较为整齐。
远远地看去实在不太像是流浪者。
而在洪山交通大队旁的两个流浪人员就大不相同了。
他们一男一女、衣衫褴褛。
脸非常的黑——注意:不是天然的黑。
由于没有仔细观察过,因此他们的日常吃食我不太清楚,只是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太太给过他们几个馒头,还有一次看到其中那个男流浪者在捡交通大队对面的餐馆的剩菜剩饭。
至于那个男流浪者,有时会对着马路不断的点头,不知是何意。
在交通大队旁总会停一些车,他有时也会站在一辆车旁,像是在看车——总之比较神秘。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乞丐还是流浪者,他们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有的还成群结队,好似一个个小帮派。
二、了解
为什么城里会有这么多流浪乞讨人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残疾乞丐、残疾儿童乞丐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询问了一些大人,并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
说到“残疾乞讨者”——大人们告诉我,很多都不是真残疾,的确如此。
我们观察了一些残疾乞讨人员,发现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是残疾的人,基本上是假残疾。
七天的时间里,我看到了10个“残疾乞讨人员”,而其中有6个是假残疾。
“假残疾率”占了约60%!
在中南商业大楼旁的一个流动献血车的右侧,一位看似残疾的老太婆跪在地上乞讨<下图)。
可能是她是位老年人的原因吧,倒是有较多的人给钱——至少我们在十分钟内看到了两个人丢钱入碗——多么鲜明的对比,别人在献血,而她却在乞讨!我们拦住那位给钱的叔叔,问他为什么给钱,他说:“人人都应该有点爱心。
这个婆婆看上去挺可怜的。
”
而大多数乞丐就没那么幸运了,就像前面提到的。
人们不愿意给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专业乞丐,不想通过正当的劳动挣钱,像寄生虫一样靠乞讨为生,一点都不值得同情,甚至令人厌恶。
这一点,可以从我所做的对路人的调查统计中看出<见附件3)。
至于那些死缠滥要的孩子乞丐及那些真正的残疾儿童乞丐,作为他们的同龄人,我们深深同情他们的遭遇。
据说,他们并不是那些大乞丐的孩子,而是被诱拐或骗来的孩子,有些被残忍地人为致残,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让这些孩子为己卖命,要不到钱不给饭吃还要挨打。
这些花季的孩子们,本该与我们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可他们却正遭受着如此非人的摧残,可怜呵!恶意摧残孩子的人,可恶啊!你们的良心何在?!
而最令人生厌的就是“叱咤风云”的“马路丐帮”。
这些靠马路吃饭的乞讨人员往往也是蓬头垢面孩童。
他们拍打车门行乞。
若未得回应,他们还会向车内吐唾沫……他们的种种行为,不仅损害武汉形象,更埋下安全隐患。
趁着红灯车停的时间,他们仅在一天内就可要到数十元钱。
而这一诱惑,也使越来越多的乞讨者以此为业。
面对“马路丐帮”的壮大,武汉警方曾经联合民政、城管等部门展开了为期1个月的行动,劝阻清理此类“马路丐帮”。
清理对象主要包括在商场门前、车站码头出入口、繁华路口等地的乞讨、卖花者。
相反的,那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倒是好多了。
毕竟他们不会以乞讨为生。
其实,在我们正常人眼里,那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在努力劝说这些人接受救助。
据《楚天金报》报道:今年1月1日,武汉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出动6辆车次,走上街头劝导流浪乞讨者入站接受救助,然而一整天下来,路遇46人中,仅8人愿意接受救助。
在武广、佳丽广场、汉口火车站附近,面对“救助站有热饭暖衣,还负责送回家……”的承诺,大部分流浪乞讨者仍宁愿趴在冰冷的地上磕头,或穿梭于飞驰的车流中拦车。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仍递上一张“求助须知”,送上棉衣,离去时一再叮嘱:“天冷了,讨钱不是长久之计,来救助站过个暖冬吧!”
据了解,该救助站共有300个床位,目前还有将近80%的空位。
而在1月18日,市长李宪生在街头发现很多流浪乞讨人员露宿于江汉路、六渡桥、长江二桥底下等地方后做出决定:武汉市政府大年三十将为沿街乞讨人员提供一顿丰盛可口的年夜饭。
随即,武汉市民政局已派出三辆车巡查三镇街头。
24名民政干部沿街劝说和引导流浪乞讨人员,进入武汉市社会救助站接受救助。
据报道,该站不仅为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可口的饭菜,还提供了糖果、水果等过年食品。
武汉市民政局表示,对这些进入救助站的人,在过完年以后,将劝说其中身体健康的回家,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则护送回家。
而在劝说过程中还是有困难的。
有些人不接受救助,还有的见到寻查车拔腿就跑——也许正如《卧底乞丐帮》中所表现的:流浪乞讨的自由是这些人所喜欢的——对此,武汉市民政局表示,将继续加大劝说力度。
三、思考与建议
看来,“流浪乞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一方面,职业乞丐帮的形成与壮大,跟这些人自身那种好逸恶劳的思想素质有很大关系,也与人们伟大的同情心有关系。
于是便去行乞或逼一些小孩为自己要钱。
然后我们就看到
了满街的乞讨人员;另一方面,那些流浪人员虽然不会找人要钱,但对市容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建议:
<1)对流浪人员,尽量改善救助站的环境、条件,加大劝说力度;也可采用“试住一天,体验救助站生活”的方式,让流浪人员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2)对乞讨人员,可以利用宣传、舆论等渠道,发放告市民书,要求全体市民都不要给他们钱,断了他们的财路,并随时做义务劝说工作;
<3)对于靠诱拐儿童行乞,或使儿童致残行乞的人,公安机关应加大调查和抓捕力度,抓一个严惩一个,决不姑息!
<4)建立一套防止乞讨的机制,由民政、城管、街道、社区等有关部门共同管理,划分责任区域。
可以由公安机关组成一个专门的队伍,分路段巡查治理,发现一个乞讨者,赶一个或抓一个,使此类人员无处扎根。
对于流浪人员,根据他们的能力与专长,酌情安排工作,让他们能自食其力。
附件1: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观察统计表
附件2:
对路人的调查问卷1、您的职业:
○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司职员○工人○学生○其他
2、您的年龄:
○20岁以下○20-40岁○40岁以上
3、您遇到过被乞讨的情况吗:
○经常遇到○遇到过○没遇到
4、您是在什么情况下遭遇乞讨的:
○上、下班或上学、放学路上○逛街时
5、您给了吗:
○给了○没给
6、您遇到乞讨时的心情如何:
○愿意给予○不太情愿○厌恶
7、您是怎样看待乞讨人员的:
○值得同情○不值得同情
8、您认为政府是否应当制止乞讨行为:
○应该○无所谓
附件3:
路人调查问卷统计表
注:本文获得2007年暑假创新社会实践行优秀作品评比一等奖。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