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前言】
《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年)。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
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
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注释】
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
孙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
时开远
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
小邑:小城。
藏:居住。
万家室:言户口繁多。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
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
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
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
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九州”二句:写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
豺虎:比喻寇盗。
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
《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齐纨”二句:写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
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
织品。
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
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
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
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
两京米斗不至二
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
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远适数千里,不恃寸刃”。
圣人:指天子。
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
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
“天下”句:是说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
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问。
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
未
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
这是用汉初的盛
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岂闻”二句:开始由忆昔转为说今,写安史乱后的情况:以前物价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却是田园荒芜,物价昂贵。
一绢,一匹绢。
直,同“值”。
“洛阳”句:用东汉末董卓烧洛阳宫殿事喻指两京破坏之严重。
广德元年十月吐蕃
陷长安。
盘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之后,所以说“新除”。
宗庙:指皇家祖庙。
狐兔:指吐蕃。
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
”杜诗
本此。
“伤心”二句:写不堪回首的心情。
耆旧们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小臣:杜甫自谓。
鲁钝:粗率,迟钝。
记识:记得,记住。
禄秩:俸禄。
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即位后,整理乱政,励精图治,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
我皇:指代宗。
洒血: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
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
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
因为嘉陵江上源为
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翻译】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
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
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
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宫中天子奏响
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
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洛阳的宫殿被焚烧
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
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
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
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
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赏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
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
当时国盛民富,盗乱
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
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
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
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
田流血,无复室
家仓廪矣。
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
”(仇兆鳌《杜诗
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
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
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
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
民是有利的。
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
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
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甘
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