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麻醉抢救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大出血的麻醉抢救体会
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800
李胜华赵继蓉吴娟王剑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出血超过500毫升,或经剖腹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1000毫升。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后遗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汉综合征)。
我科自2005年以来,参与抢救产科大出血17例,全部康复出院,现将其麻醉抢救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产后大出血产妇17例,年龄20~38岁,ASAII或III级,身高15 2~164cm,体重61~101Kg。
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15例,其中1例剖宫产术后4h重返手术室行剖腹探查,14例术中出现大出血。
手术时间2.5~8h。
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3例,腰硬联合麻醉14例,其中8例因术中大出血改行全身麻醉。
右颈内静脉穿刺测压13例,动脉直接测压8例。
14例术中行血气分析,其中9例行动态监测。
8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全部输注新鲜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其中3例输注冷沉淀。
结果
17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均未出现后遗症。
出血量、补液输血情况见表1。
产后出血原因、治疗措施见表2。
表1 出血量、补液输血情况
输血量*包括输注少浆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的总和
表2 出血原因、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指经缩宫素、子宫按摩、热敷后采取的措施
讨论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高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按病因学可以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4类,由于其复杂的病理变化和孕妇特殊的生理改变,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
1、快速有效的容量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所谓“快速”,就是在血液到达之前,快速输入晶体和胶体,遇上特别急的情况,不必过分强调“晶胶比”,甚至可以说有什么输什么,因为此时输比不输好!所谓“有效”,就是要使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
如果快速的容量治疗仍然不能维持有效的收缩压,那就应该配合使用一定的血管活性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
2、积极有效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迅速查找出血原因,才能保证措施有效。
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分别经缩宫素、子宫按摩、热敷、填塞宫腔、结扎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徒手胎盘剥离无效时,切除子宫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但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产科医生总是希望保住子宫,不到万不得已是下不了决心的,问题往往就处在这里。
本组资料中有1例患者出血10000ml,就是产科医生和家属坚决要保子宫,最后不但子宫切了,还引发了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
如果能快速切除子宫,产科大出血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3、肌体内环境的稳定攸关患者的预后
肌体内环境的维护,有赖于建立有效监测、适时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如果自己心里没底,最好的办法是求助。
此时最可怕的是自己搞不定又不请示汇报。
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时间尿量,综合判断容量;凝血功能的监测与维护;查血气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关注组织氧代谢和血乳酸水平,维护心肺脑肾功能;保温,这是最基本的措施,又往往被忽视。
在抢救过程中,上述1、2、3、不存在绝对的先后秩序,处理的越早效果越好,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有主次之分,如果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主要矛盾先处理。
4、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在较浅的麻醉下,疼痛等不良刺激不能被有效阻断,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导致血管收缩,此时也许血压是好的,但微循环灌注不良,严重影响组织的氧代谢。
5、关于产科失血量的估计
由于产科医师潜意识的少算和产妇特殊的隐性出血,使术中出血量难以估计。
有时从阴道流出来的血浸透了整个手术床,甚至隐藏在手术床的地面上,这部分的出血量很难准确计算。
因此,临床会产生出血不多的错觉,但血压就是上不来。
鉴于此,纱布称重法不适于产科出血量的估计。
公式估算法:失血量=(Hct
出血前
-Hct 出血后)/ Hct 出血前×体重×(7~8)%,由于出血前后的血容量发生了变化,
公式中的(7~8)%也就不适用了。
综合称重法:吸血纱布+卫生巾/垫+吸引瓶血量,该方法的前提是采用专用的卫生巾/垫,保持手术床和手术铺巾干燥,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产科出血量的估计,需要根据术中补液输血量、吸血纱布、吸引瓶血量、卫生巾/垫(手术床面、地面)等综合判断,其容量复苏的终点,需要根据术中血压、中心静脉压、时间尿量来决定。
尽管产后出血是我国当前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组资料表明:只要发现及时、处理迅速、措施得当,产后出血完全能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