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致远中学初三复习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A. 琵琶
B. 二胡
C. 笛子
D. 编钟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
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5.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可以利用声呐测绘地貌
B. 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未来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D. 固定电话既有发射电磁波的功能,又有接收电磁波的功能
6.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
传声
C. 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

D. 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
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 手不能传播声
B. 手吸收了声波
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9.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
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
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 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 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0.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使之发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B. 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C.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D. 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它,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
太小
二、填空题
第 1 页
12.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
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

1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
琴,琴声通过______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是______s。

14.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


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
______。

15.2019年2月1日起,扬州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因为
燃放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噪声;同时由于分子在______,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不仅如此,还会增加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______(毫米/微米)的颗粒物。

16.盈盈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而______发声;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
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___;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______的缘故。

17.图是流星经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的一幅照片。

这个现象说明做
功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能,流星绝大部分位于70-120千米的高空,因此
只见闪光,不闻声响。

那么流星划过天空时究竟有无声音呢?你的判断是
______(填“有”或“无”)。

三、计算题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喷泉喷泉是利用水泵将水喷洒成特定形态的水表演艺术。

水泵由电机带动工作时,水泵的叶轮高速旋转,驱使水飞离叶轮向外喷出,从而在叶轮中心区形成真空,将池中的水不断“吸”上来,水泵转速恒定时,喷出的水柱高度稳定。

音乐喷泉用计算机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用以改变输入电机的电源频率;
电源频率的改变使水泵的转速发生变化,达到调节水柱高度的目的。

水泵的流量与转速成正比,扬程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流量指水泵单位时间内喷出水的体积,扬程指水泵能将水提升的高度。

图甲所示的是一游乐喷泉向上喷出的水柱使卡通模型悬停在空中的照片,喷泉使用的水泵的部分参数如表一,模型悬停在空中时,水冲击到模型时的速度v与模型的质量M、水泵流量Q之间的关系如表二。

表一
额定转速n2900r/min
额定流量Q0.04m3/s
额定扬程H8m
额定功率P 7.5kW
表二
速度v/m•s-1 1.0 2.0 3.0 4.0 6.0
质量M/kg 3.0 6.012.012.012.0
流量Q/m3•s-10.030.030.040.030.02
(1)欣赏音乐喷泉时,悦耳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水泵的叶轮中心区形成真空时,水池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不断地进入水泵内。

(2)下列关于喷泉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卡通模型所受重力与水对模型的冲击力是相互作用力
B.向上喷出的水在上升过程中的速度处处相等
C.阳光下喷泉附近常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D.音乐喷泉通过采集声音中的音调信息控制水泵的转速
(3)某喷泉装有四台参数如表一的水泵。

第一次调试时水泵转速为额定值的0.9倍,则此时扬程为______m;第二次调试时四台水泵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每台水泵先依次各喷20s,然后一起喷70s停喷,则这次调试过程四台水泵消耗的电能为______kW•h。

(4)分析表二数据,当卡通模型的质量为10kg,水冲击模型时的速度为5.0m/s时,对应的流量为______m3/s,水泵每秒喷出水的质量为______kg。

(5)如图乙为控制喷泉断续工作的模拟电路,AB两端输入如图丙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U AB.定值电阻R=2Ω,D为电子元件,当U AB<6V时,D两端的电压U D等于输入电压,U AB≥6V时,U D保持6V不变。

当R的电功率满足P R≥8W时,水泵启动喷水。

则t=3s时电阻R的电功率为______W;该电路工作20min,喷水时间共为______s.
19.小明的奶奶在家中用电水壶接水时,由于壶口较小,壶盖挡视线,很难观察到壶中水位的变化,结果
水从壶中溢出洒到地上,小明一边帮奶奶擦地上的水,一边想:如果给水壶安装一个报警器,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报警器发出声音,提示水接好了,这样就方便多了。

(1)小明找来家中的电水壶,如图甲所示,观察电水壶的外观并研究它的使用过程,发现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向壶中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到人耳的B.金属壶身“反光”是发生了漫反射
C.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D.注水后壶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2)当用力F打开壶盖时,壶盖相当于一个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壶盖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和重力的力臂I(O为支点,B为壶盖的重心,A为F的作用点)。

(3)小明认真思考后,结合学过的力学和电学知识,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报警电路,以下是小明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报警器的水中部分是一个玻璃管,它的一端被绝缘弹性薄膜封闭,报警电路的一部分在玻璃管内,
其中弹性片A靠近薄膜,使用时,闭合报警电路开关S,向壶内注水,随着壶中水位的升高、水对薄膜的压力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弹性薄膜逐渐向右凹进,挤压弹簧片A,直至弹性片A与触点B接触,报警电路接通,电铃发出报警声,提示已达到设定注水高度,即可断开报警电路开关S,停止注水。

②为了满足不同的注水高度要求,该电水壶的报警水位高度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的一端固定在报
警电路中长度可调的弹簧上,水位调节手柄可以移动,并能固定在不同档位的卡槽中,当水位调节手柄移动时,触电B可以随着它左右移动,请分析该报警电路并说明,想要使报警器在更低的水位报警吗,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使触点B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四、实验探究题
20.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图中铜铃作为声源。

请你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完
成下面的问题。

(1)若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0,下列关于铜铃所在的位置,最合理的是()
A.甲处B.乙处C.甲乙中点处D.甲乙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在远离甲的过程中,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此时他会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m/s.
21. “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

通过
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填“等效
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
弹开的角度不同。

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22.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23.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

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_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
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
发出声音的______变小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

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_改变。

第 3 页
1.C
解:
A、琵琶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二胡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笛子是管乐器,吹笛子时,通过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
D、编钟是打击乐器,是靠钟的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并会结合具体乐器分析乐器发声的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B
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

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可做出正确选择。

3.C
解: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4.C
解: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故选:C。

(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2)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及电磁波的有关应用,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5.B
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所以不能利用声呐测绘地貌。

故A 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统称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和核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B正确;
C、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不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故C错误;
D、固定电话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手机)既有发射电磁波的功能,又有接收电磁波的功能。

故D错误。

故选:B。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③自然界中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同种能量也可在不同物体间进行转移,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④固定电话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手机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实现通信的。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能源种类的划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基本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6.A
解: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4)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有关。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7.C
解: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叙述正确;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叙述正确;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叙述错误;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音调越高;
(4)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本题考查声学的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8.C
第 5 页
解: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选:C。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

9.C
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C。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10.B
解: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深入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情况;可解答此题。

11.D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故B正确;
C、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

故C正确;
D、当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尺,却听不到声音,这可能是由于物体振动频率太低,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故D错误。

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

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20190Hz。

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空气;声源
解:
(1)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
(2)听力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空气;声源。

(1)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以及噪声的控制,是一道基础题。

13.甲、丙;空气;0.05
解:对比甲丙可看出波出现的个数不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不相同,但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琴声通过空气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
由公式v=得琴声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
t===0.05s。

故答案为:甲、丙;空气;0.05。

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

根据声速和距离,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可求出时间。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

本题还考查了学生对声速公式的运用,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14.被弹开;使劲敲桌子,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可显示桌面的振动
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
再如:使劲敲桌子,由于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将桌子的振动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

故答案为:被弹开;使劲敲桌子,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可显示桌面的振动。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

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用转换法来设计显示声源振动,其中设计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

15.振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微米
解:(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会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故答案为:振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微米。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扩散现象。

(3)PM2.5后的单位应该是微米,即2.5μm。

知道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理解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和实质、知道PM2.5后的单位;可解答此题。

16.振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快
解:古筝的琴弦因为振动而发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面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

女同学的声带振动较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所以声音“尖细”。

故答案为:振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快。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 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