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人教历史选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精选课件ppt
24
典型例题二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
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
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
阳。——《魏书•李冲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
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
精选课件ppt
27
:“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 会威胁我们的统治。”
精选课件ppt
12
如何迁都: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 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 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孝文 帝 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探究:迁都洛阳,对进一步改革有什么影响?
2.平城不宜为都。
(1)政治: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2)经济: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3)军事: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4)地理: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 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精选课件ppt
23
典型例题一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 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推行的均田制。
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
精选课件ppt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能做对吗
1、北魏孝文帝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 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 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2、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B )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迁都使改革进一步摆脱了旧贵族的束缚, 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精选课件ppt
13
三、后期改革——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 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 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 改易服饰
孝
[孝文帝]诏
文
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于朝
帝
廷,若有违
诏
者,免所居
书
官。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 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 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精选族课件共ppt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26 献。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租调制
原因: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租(缴纳粮食) 调(缴纳绢帛)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 政府交纳粟二石,帛 或布一匹
赋税征收有序,农民负担减轻
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 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 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 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 族互为姻亲。
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 阳为原籍。
议一议:
说一说
精选课件ppt
20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拔拔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长孙氏
独孤氏
刘氏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 门第最高外,以穆、陆、 贺、刘、楼、于、嵇、尉 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 大族四姓(崔、卢、李、 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 般世族。
:“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 而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 的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 多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 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3.从严格意义上讲,迁都洛阳事件并不 是孝文帝改革本身的内容,然而,人们大 多把它看作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 为什么?
①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汉文化积 淀深厚; ②迁都洛阳有利于巩固前期改革成果, 有利于推进深层次改革; ③迁都洛阳是整个改革的关键和后期改 革的前提。
质问题?
孝文帝迁都洛阳。
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
控制。
以南征为借口行迁都之实,反映了改革面临很
大的的阻力。
精选课件ppt
25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
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 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 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 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 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精选课件ppt
3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 三、移风易俗
精选课件ppt
4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前期改革) 特 点: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措 施: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探究1 :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一家
均田制 三口(儿17岁)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
知识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 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 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 建化的进程;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 执掌朝廷实权;
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
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精选课件ppt
1
拓跋宏,北魏第七个君主,献文帝之 子。467年生,三岁时被立为皇太子,生 母李氏被赐死。471年,献文帝禅让帝位 给四岁的拓拔宏。476年,冯太后毒死献 文帝并临朝北魏听孝文政帝 。490年,冯太后去世, 24岁的拓拔宏亲政。499年拓拔宏去世, 谥号孝文皇帝。
学习目标:
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 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 追慕之情。
学习重点:
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学习难点:
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探究3: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
三长制 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
征发徭役兵役呢?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后 北魏政权
三长
农民
影响: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地归你家所有?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 … …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
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禁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国家所有
桑田
男:20亩
农民所有
探究2 :北魏的农民分得土地,会对
均田制 北方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改革后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