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一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
3、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当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如合同违约、拾金而昧、侵犯他人肖像权等行为 ( )
4、同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大( )
5、无论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6、我们应该谨记:违法无小事 ( )
7、噪音扰民、球场闹事、偷拍隐私、抢劫少量财物……这些生活中并不鲜见的行为,都是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 )
8、罚款是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 ( )
9、罚款是强令违法行为人依法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方法( )
10、警告是一种最轻的处罚方法,主要适用于初犯、认错态度较好的违法者以及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 ( )
11、行政拘留主要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的人 ( )
12、不良行为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
13、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的行为都属于不良行为( )
14、严重不良行为,即严重危害社会,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
15、“黄、赌、毒”毒害人的身心健康,诱使人违法犯罪( )
16、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
17、刑法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利器 ( )
18、一个违法行为是不是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要看它是不是触犯了刑法的规定 ( )
19、没有触犯刑法,则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故不构成犯罪( )
20、触犯刑法,则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严重的程度 ( )
21、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和资格,还能限制或剥夺罪犯的自由和生命( )
22、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只能独立适用,不能作为其他刑罚方法的附加来适用 ( )
23、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
24、刑法的惩罚与保护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 )
25、刑罚是犯罪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结局 ( )
二、单选题:
26、不属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是( )
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法律后果的严重性
27、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可以分为( )类A 3 B 5 C 4 D 6
28、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
A噪音扰民 B球场闹事 C偷拍隐私 D 抢劫杀人
29、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列不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
A 旷课
B 打架斗殴
C 参与赌博
D 防火罪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

( )
A 8
B 9
C 10
D 7
三、填空题:
31、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是哪类法律、法规,可分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32、同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称为违法行为
33、无论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
承担法律
34、噪音扰民、球场闹事、偷拍隐私、抢劫少量财物……这些生活中并不鲜见的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

35、是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
36、是强令违法行为人依法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方法
37、是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短期剥夺自由的处罚方法
38、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是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者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方法
39、行为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40、有关部门调查未成年罪犯的发展轨迹,发现他们一般在10—12岁就染上某些不良行为,13—14岁走上道路,14—17岁出现的高峰
4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方式有:、、、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42、行政拘留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合并执行时最长不超过天
43、“黄、、毒”毒害人的身心健康,诱使人违法犯罪
44、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利器
45、、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6、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47、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48、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9、任何违法行为都有法律后果:民事违法的法律后果是处分,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是处分,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处罚
50、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51、的严厉性是其他处罚方法不可比拟的
52、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和资格,还能限制或剥夺罪犯的自由和生命
四、简答题:
58、“黄、赌、毒”的危害性有哪些
59、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作用是什么
6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方式有哪些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交换和分配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然法只涉及到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3、只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都能涉及到民法
4、民法只和成年人有关系与中学生没有任何关系
5、名誉权、监护权、著作权是人身关系的体现
6、民法的运行必须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
7、凡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均有民法调整
8、王某是某县县长,李某是此县一乡长,所以王某和李某之间的纠纷民法无法受理
9、民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是它规定了民事主体应是平等主体
10、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财产关系
11、只要是主等平体之间的纠纷都属于民法范围
12、在我国,公民、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13、只要合同双方是建立在自愿、公平的基础上那么此合同就是有效的
14、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15、民事主体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7、合同的担保形式有保证、抵押、质押、质留和定金
18、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
19、民事活动不能滥用权利
20、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1、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22、民事活动要合法,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
23、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利益
24、每一个成员都有肖像权和名誉权
25、职业中介机构一般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两种
2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关系
27、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随意订立
28、我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了解合同内容
29、我们应该具有识别劳动合同陷阱的能力
30、订立合同应该自愿,公平,协商一致
31、我们实现就业可以采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32、劳动合同是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有效武器
33、有了劳动合同就等于有了稳定的工作
34、我们都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单选题:
35、农民对土地有()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占有权
D、任意买卖的权利
36、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相互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认原则
D、自然原则
37、民法是调整()之间的法律规范
A、平等主体之间
B、任何人之间
C、上下级之间
D、领导和被领导之间
三、填空题:
38、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承担()
39、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主体之间法律规范
40、权利和义务既是()的,又是()的
41、民事活动不能()权利
42、民事活动要(),遵守()、遵守()
43、合同的订立应注意合同的()
44、结婚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和()而确立的婚姻关系
45、订立劳动合同应符合()规定
46、()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关系
47、设立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四、简答题:
56、订立劳动合同应注意哪些内容?
57、通过公共媒体应聘实现就业的途径有哪些?
58、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