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心电图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心电图实验报告
篇一: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
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
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
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
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 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篇二: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二、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
实验人:
合作人:
年月
日
实验内容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实验目的】
1、了解新电测量的(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人体心电图实验报告)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
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原理】
在正常人体,有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播到左、右心房,在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心室收缩。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记录的心电图(ECG)。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对象】
人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
实验”。
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
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
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 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实验结果】
1、本人身体放松时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如附:图一(1)、图一
(3)及其评注所示,周期均匀、基线平稳、峰峰值约为0.4mV。
2、每个心动周期内心电图依次出现心房去极化(P波)、心室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复极化(T波)的三组基本波形。
心室去极化的电位变化比心房去极化要剧烈。
【结果讨论和结论】
1、每个人心电图的波形各有不同,但是都有比较明显的三组基本波形,且P波波峰较低且圆滑,QRS波群为明显
的尖波,有些人的T波波峰低,有些人T波波峰高,但总体来说T波的波峰比较圆滑。
2、将图一(1)和图一(3)进行比较,二者都是本人放松、安静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线,但是(3)图像的曲线较(1)平滑、且基线更为平稳,更容易观察出心电图的特点,为结果提供清晰的信息和帮助。
所以,应该在记录曲线之前先将信号采集处理文件的各个选项调试好,调节灵敏度、滤去高频、低频杂波、调好信号增益等,然后才开始记录,得出清晰易观察的图像!否则波形杂乱可能会掩盖住应得的结论,给研究带来不便!调试时,需使用“50Hz陷波”按钮将50Hz普通照明电路的影响除去,这样将会提高波形的代表性。
3、图一(1)和图一(3)均为本人放松安静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线,但是心率相差较大,分析原因应该是:①杂波较多,使得信号处理系统捕捉了错误信息导致所测心率过快;②测得(1)曲线时身体还未完全放松下来。
4、图一(2)的图线中部明显向下凹,可能原因是右手移动了使得骨骼肌紧张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干扰了体表心电图的曲线。
另外,讲话也会对心电图的曲线有巨大的干扰影响。
5、在描记过程中,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发现对心电图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略为剧烈的呼吸也并未对心电图造成
明显影响,心电图的曲线一直保持着较为正常的状态。
这也许可以说明呼吸与心电活动的关系不是很大。
6、受试者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金属物品取下的原因是金属是导体,而描记体表心电图的时候是利用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将生物电活动传播到体表,若仍携带金属物品,体表的电位变化就会被金
属干扰导致心电图曲线受到影响而失真。
【思考题】
1、为什么在体表可以记录到心电变化?
答:。
正常人体中,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由于人体是导体,体内充满了体液,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便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然后将测量电极(板状)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得到记录的心电图。
2、心电图基线不稳、曲线毛糙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答:(1)基线不稳的原因:心电信号被低频信号干扰,导致波的叠加,形成了基线不稳的现象。
解决:将心电信号做高通滤波处理(调整时间常数),即可消除低频信号的干扰从而使基线平稳。
(2)曲线毛糙的原因:心电信号被高频信号干扰,导致波的叠加,使曲线毛糙不平滑。
解决:①移动平均使波形平滑(取测定点前后某一范围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值);②同期叠加或平均响应法。
3、说明心电图各个波的生理意义。
如果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值,说明什么问题?当超过一定数值时,表明心脏发生了何种疾病?答:(1)在正常心电图的一个周期内,可见三组基本波形:首先出现的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随后的QRS波群代表心室去极化,T波代表
篇三:心电实验报告
心电的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一、实验原理
1、心脏的基本构造和心电图(ECG)
心脏处于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肌将心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心腔,腔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在房室间的流动,通过动脉血管将氧和酶等各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组织,并将静脉回流带来的组织代谢废物运走。
心脏是自律性器官,有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和神经传导树
支(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在起博心肌细胞(窦房结内)的自律作用下,通过房、室、神经
束的传导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博动;另外,参于循环系统调节的有: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变慢,还有化学性的体液因素也可影响心脏的博动。
神经细胞元的放电过程已得到实验认证,心脏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博动和神经传导树支(束)的传导过程都是神经细胞元放电和传导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在人体体表层安放灵敏度很高的电极接受这些微弱的心脏电活动,称为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早在1903年就发现心电图及基本测量方法;心电图机检查人体的ECG,判断心脏活动正常与否仍是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
标准ECG及参数如下:
图2典型心电图波形
区段名占空时间(秒)幅度(毫伏) P波0.06~0.11 QRS复合R波目前ECG的测量技术已很成熟,标准ECG 都打印在栅格纸上,标明X方向每格0.04秒,Y方向每格0.1mv.一般来说,P波表征心脏收缩期开始;QRS复合波是心室收缩的结果,指示心室收缩期开始;T波是心室舒张的结果,将延续到下一个P波止. ECG测量基本导联三角形(肢
体):
导联1右手接’-‘电极(白)
左手接’+’电极(红) 导联2右手接’-‘电极(白)
左脚接’+’电极(红) 导联3左手接’-‘电极(白)
左脚接’+’电极(红)
全为右脚接地,这就是所谓右脚驱动导联接法,这是肢体导联ECG测量法;另外常用的还有三电极胸导联,白的’-‘电极贴在右胸,黑的地电极贴在右胸白电极下18公分处,红的’+’电极贴在左下与黑电极对称处,此测量法为2导联ECG;不同导联接法测量的ECG波形不同,表征的医学意义也不同;实际上ECG已经有用>12导联测量的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ECG记录仪也是医院常用的仪器.
二、实验目的:熟识标准ECG波形及其测量方法,了解ECG各区段代表的医学意义;
实验器材:导联线和夹,导电胶或一次性电极,RM6240生理信号测量仪,计算机;实验步骤:先打开RM6240生理信号测量仪电源(仪器背后),再开计算机电源,在WINDOWS 环境用鼠标双击本系统软件图标进入测量系统,连接肢体导联线,如下图:
注:先用1导联方式,再用其它导联方式,观察所测的ECG的区别。
将连接人体的导联线插入RM6240仪器的选定口(1—4),
点击屏幕上端的“实验”菜单,选定“心电”项,这时系统已作好用内定参数测量准备,用户也可以重选各参数适应特定测量的需求;若不更改参数,则点击顶端“示波”并选定“示波开始”项,测量开始在屏幕的选定通道中显示滚动的心电波形;若要边测量边记录存盘,应选“记录开始”项。
若是第一次用该仪器作实验,建议先用20分钟左右熟悉系统的界面及菜单,学习设定参数的变动对测量波形的影响和截取\粘贴波形的方法。
三、数据处理
对ECG而言,应当关心的是测量得到的ECG与
图4
图3
标准ECG参数有多少取别,因此要用系统提供的分析菜单中的区域或周期等测量ECG,如要测量:心率、各波段时间、
幅度值、ST段上下位移;实测ECG群波如下图:
图5
四、实验报告
参数设置如下:AC/DCAC
灵敏度 500μV 时间常数0.01 滤波 50Hz 测得三次图像为:
图4.1 第一次实验图像
数据如下:
心率:80次/分
R波幅度:351.22uV P波幅度:8.86uV T波幅度:68.92uV ST段偏移:5.80uV QRS时程:120.0ms QT时程:304.0ms PR 时程:35.0ms
图4.2 第二次实验图像
数据如下:
心率:78次/分
R波幅度:348.63uV P波幅度:18.49uV T波幅度:68.36uV ST段偏移:3.24uV QRS时程:110.0ms QT时程:593.0ms PR 时程:35.0ms
图4.3 第三次实验图像
数据如下:
心率:80次/分
R波幅度:418.09uV P波幅度:0.93uV T波幅度:69.17uV ST段偏移:-57.64uV QRS时程:125.0ms QT时程:410.0ms PR 时程:30.0ms
实验结果:
1、如表格所求平均值所示,R波的振幅为372.64uV,P 波的振幅为9.42uV,T波的振幅为68.81uV。
2、PR期时间为33ms,QRS时间为118.0ms ,QT期时间为435.0ms。
3、三个ECG上述值变动范围分别为 PR:
30.0ms-35.0ms
QRS: 110.0ms-125.0ms QT: 304.0ms-593.0ms 心率:79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