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曹刿论战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曹刿论战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材料二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传②鬻以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④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战?”缪公遂用之。

(二)
唐俭与太宗弈,占先。

上怒,出为潭州。

余怒未息,召尉迟敬德⑤曰:“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查证其过。

”敬德拱手唯唯。

明日廷奏,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

”上追问者三,敬德坚持者三。

上怒,碎玉盏于地,拂袖入。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益者有三,联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遂赏敬德。

群臣皆称万岁。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辅佐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④属:同“嘱”,意为委托,交付。

⑤尉迟敬德:指尉迟恭,字敬德。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牛于秦(给……吃,喂)
B.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并且)
C.俭轻.我,我欲杀之(轻慢)
D.引.三品以上皆入宴(邀请)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启窗而.观(《核舟记》)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为天下笑乎
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5.对文言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中秦穆公能够虚心纳谏,不因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买来的而轻视他,说明秦穆公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B.(一)中公孙枝因为嫉妒百里奚的才能,所以在秦穆公面前诋毁他,说他是用五张羊皮买来的。

C.(二)中尉迟敬德虽然遭到唐太宗的再三追问仍坚持说唐俭无过错,说明他是一个刚正不阿、忠直不移的人。

D.(二)中唐太宗能够在三品以上官员参加的宴会上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明他是一位善于反省自己的人。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

(2)上怒,碎玉盏于地,拂袖入。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2)又何间焉(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4)小惠未徧(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逐之广故数言欲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再而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可以一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曹刿认为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13.(小题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D.下视/其辙
1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

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6.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17.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A.为民请命B.下不为例____
18.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9.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20.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_________
(2)败绩:_____________
(3)不私:_________
(4)恂恂:_________
(5)立斩以徇: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22.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23.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既⑦济,未毕陈⑧。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 宋公曰:“不可。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2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鼓:
25.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27.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2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牺牲:(2)衡:
30..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用原句回答)32..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33..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
(3)忠之属也(▲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
3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36.(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37.(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38.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
(3)以天下莫能当。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39.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2)败绩:
(3)不私:(4)恂恂:
(5)立斩以徇:
4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41.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2.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4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太祖:指曹操。

②比:连续。

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

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

⑤促:赶快。

⑥亟(ji):赶紧。

⑦敌:对手。

⑧纵:纵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五、课内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4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
45.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
46.(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7.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8.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
(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

49.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

(2)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5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1.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2.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公将驰之辍耕之垄上
C.登轼而望之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望其旗靡其真无马邪
54.(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5.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略写了。

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56.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7.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小惠未徧( ) (2) 公将鼓之( )
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5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他的平庸表现在哪里?他身上也有闪光点,请你概括一下表现在哪里?
答: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鄙:
(2)小惠未徧徧:
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