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

2.诵读诗句,并尝试仿写。

3.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组古代文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一组描写颜色的句子吧!
2.出示课件,交流感悟。

(1)指名读句子,强调:带点的词句重读。

(2)读带点的词句时,你有什么发现?
示例1: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

(出示:比喻高洁)示例2:第二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雾的颜色,还突出了它的轻、薄。

(出示:夸张轻、薄)
示例3:第三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不仅写出颜色的程度深,还让人感觉那草滩、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机啊!(出示:排比富有生机)
示例4:这样描写颜色,不但使句子生动优美,而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3)拓展延伸:你还读过哪些描写颜色的句子?
示例1:《白桦》第2节: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示例2:《绿》第1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1)师引导:你认为诗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作者意象的罗列,不是简单的重复。

(2)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我喜欢第一首诗。

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对母
亲、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读着这首诗,脑海中不禁浮现作者童年在园中、在月下玩耍嬉戏的情景,浮现她坐在母亲的膝上撒娇、听故事的画面。

(3)仿写诗句。

原来写诗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诗,快来试一试吧!
示例:这些事——爷爷的年龄,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写在脸上的皱纹里;
冰冷的雨中,马儿的年龄,
温暖的双手,嚼在嘴里的牙齿里;
父亲的怀抱。

树木的年龄,
藏在肚子的年轮里。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二、日积月累
1.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学习诗歌,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愉悦了我们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读读关于“诗”的名言吧。

2.课件出示: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3.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4.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5.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1)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2)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3)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6.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7.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8.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诗”的名言?(出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
诗品出于人品。

——刘熙载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张舜民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

——迪斯雷利
诗必兼才、学、识三者。

——方东树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

——翁方纲
诗歌是艺术的女王。

——托·斯普拉特
诗是成熟的理性。

——歌德
三、课堂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走近了许多古代文人,学到了描写颜色的方法,尝试着自己写诗,积累了许多有关诗歌的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