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每题所列的四 (共34题;共68分)
1. (2分)(2019·河北模拟) 《左传》载:晋襄公去世时,赵盾以年纪太小为由欲废太子而立公子雍,襄公夫人坚决反对,赵盾也担心国人反对,最终立太子夷皋为国君。

楚平王去世时,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认为“王有适嗣,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继位。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 . 嫡长子继承制仍在延续
B . 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
C . 王位继承方式逐渐增多
D . 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
2.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体现的是()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分封制
3. (2分)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 . 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 .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4.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

这些规定()
A .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5. (2分) (2018高二下·新疆开学考)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

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
局面的形成()
A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 .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D .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6. (2分) (2017高一上·西宁月考)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 . 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 . 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 . 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7. (2分) (2020高三上·辽阳月考) 唐朝进土科考试中实行别头试,即凡是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门生故旧等参加科举考试,都应另派考官,别院应试。

别头试的实行()
A . 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
B . 旨在扩大朝廷的官吏来源
C . 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
D . 表明科举取土的流程规范
8. (2分)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人物与政治制度的结合,错误的是()
A . 皇帝制度——秦始皇
B . 刺史制度——唐太宗
C . 内阁制度——明成祖
D . 军机处——雍正帝
9. (2分)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 . 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 .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 .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0. (2分)(2016·阳高模拟)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人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
A . 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B . 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C . 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D .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11. (2分) (2015高一上·湖北期中)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2. (2分) (2018高二下·辽宁开学考)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

这一规定()
A . 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
B . 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
C . 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D . 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
13. (2分) (2018高三上·龙泉驿月考)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 . 罗马与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
B . 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C . 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D . 罗马共和国选择了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
14. (2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及时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这一规定属于()
A . 同态复仇
B . 人人平等
C . 严刑峻法
D . 刑事责任
15. (2分) (2017高一上·广州期中)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

”“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 . 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 .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 . 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力
D . 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
16. (2分) (2020高三上·南阳月考) 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

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

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
A . 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
B . 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
C . 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
D . 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
17.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此,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 .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建立分权制衡民主制度
18. (2分) (2018高二下·思南期中)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A . 启蒙运动
B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19. (2分) (2020高三上·茶陵月考) 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

据此可知,美国()
A . 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议案
B . 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 . 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 . 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致
20. (2分) (2020高三上·三明月考) 美国宪法规定,对于同一提案总统不能分项否决。

1996 年,国会推出《总统分项否决法案》,赋予总统分项否决权,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

1998 年最高法院裁决该法案违宪。

这说明美
国()
A . 国会有效遏制总统权力
B . 权力制衡体制有效运转
C . 三权分立降低政府效率
D . 法院越权干预行政权力
21. (2分)刘瑜《民主的细节》中说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尽管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但与会代表却有一个共识: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

但就暴政的来源,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

为了避免暴政,1787年宪法作了哪些智慧的设计()
①分权制衡的原则②总统间接选举制的原则③国会实行两院制④邦联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2.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 .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 . 可议决德国的一切政策、法令
D .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23. (2分) (2020高三上·通榆月考) 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既有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又确立了共和派反对的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宪法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这说明()
A . 第三共和国宪法违背时代潮流
B .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
C . 人民在共和制建立中作用有限
D . 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
24. (2分)历史图片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

下列历史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 . 抵制西方文明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反对封建统治
D . 反对外来侵略
25. (2分)(2020·广东模拟) 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

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 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
B . 有必要探索新的近代化道路
C .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D . 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
26. (2分) (2019高二下·双鸭山期末) 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

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

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

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 . 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 . 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27. (2分)(2019·陕西模拟)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这说明当时()
A . 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
B . 英军熟悉中国国情
C . 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
D . 满清政府统治腐朽
28. (2分) (2020高二下·济宁月考)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 CH 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 .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 . 《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 . 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9. (2分)(2020·石家庄模拟) 1865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
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

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这反映了当时()
A . 杜会秩序逐步恢复
B . 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 . 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D . 边疆开发成效显著
30. (2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期中)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中的“此”是指()
A . 《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B .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
C . 《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 .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31. (2分) (2019高一上·连云港月考) 有人说19世纪前期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 《权利法案》颁布
B .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 . 1832年议会改革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32. (2分) (2020高三上·长安月考)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 . 国王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
B .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趋势
D .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33. (2分) (2020高二下·佛山月考)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一系列主张,如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兴宝藏;主张让百万富翁兴办银行;鼓励创造发明,允许发明者自专其利等。

这些主张()
A .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 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
C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空想性
D . 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34. (2分) (2020高三上·衡阳月考) 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与欧美各国应该互派使节。

但多年来,派遣常驻使节一直是欧美国家单方面的行动,清廷没有任何动静。

这反映出当时()
A . 欧美急于扩大侵华权益
B . 清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 . 清廷近代外交意识淡薄
D . 清廷固守华夷之辩观念
二、非选择题(把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卡相应边框内,超出边框或答在别 (共1题;共32分)
35. (32.0分) (2020高三上·锦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每题所列的四 (共34题;共6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答案:略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二、非选择题(把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卡相应边框内,超出边框或答在别 (共1题;共32分)
3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