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沙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沙缺什么作者:***
来源:《商周刊》2021年第09期
长沙的发展,最开始没有选择以房地产作为主要的推动产业的路径,所以长沙在进行房地产调控的时候就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自如,这跟历史因素有关系。
今年年初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展望中,长沙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正式加入这场异常激烈的城市竞赛。
在华中地区已经有武汉、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长沙面临的压力显然更大。
长沙目前的经济发展到底是什么水平?在引进人口的呼声下长沙会保持“低房价”吗?长沙的传统优势工程机械是不是像看起来那么强大?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多年为何依旧问题丛生?长沙离“国中”到底还差些什么?
在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区域发展与演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傅沂看来,长沙这个城市宜居可以,宜游可以,但是不太宜业。
要大力发展那些能够对就业有重大贡献的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从最大程度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才留下来。
中心城区发展不充分是低房价的主因
问:长沙房价在同级别城市中相对较低一直为人称道,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政府的调控得当,也有一些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长沙市政府早期不合理的土地天量供应及容积率过高导致,并不合理。
您对此如何评价?
傅沂:长沙的土地供应量确实一直是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里是比较大的。
也有人说长沙是个消费城市,长沙人比较喜欢生活消费,他们对买房子的兴趣不大。
另外长沙市政府的调控力度比其它所有省会城市都要大,这些观点都有合理的地方,但是我觉得长沙之所以房价比较低,最关键的还是跟它的人口,以及整个空间面积的扩张有很大关系。
长沙目前常住人口800多万,不到900万,但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其实大概就是400万左右。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整个中心城区的人口聚集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特别强调区位,房子如果建在郊区的话,人们购买的意愿就会很低。
长沙现在把望城变成了第五个区,整个城区面积已经扩大了一部分。
但是跟武汉相比,长沙中心城区的面积还不到武汉的1/3左右,中心城区人口大概也只有它的一半。
这就说明长沙房价低的原因就在于人口集聚能力的限制导致了市场处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所以长沙的房价无论是谁来炒都炒不起来。
问:当地政府的因素呢?
傅沂:长沙市政府可能也看到了这一点,觉得靠土地财政很难提升造血功能,所以更多的是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发展产业来带动我们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的扩张。
这个思路是对的,既然房价短期炒不起来,那我还不如把我的精力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
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样把人口集聚起来以后,房价自然而然就会上涨,我们看了一下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长沙的房价上涨幅度在全国还是比较领先的,说明长沙这个城市正在慢慢被认可。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去年整个长沙市的新增人口大概达到41万,这个数据在全国应该都是属于领先的。
而2019年只有28万,去年增加了41万,说明长沙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幅度提高。
我觉得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十四五”期间要突破1000万的人口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
但是呢,我比较担心的就是中心城区,我觉得中心城区人口至少要突破600万,长沙整个房地产市场才会慢慢呈现一个良性的上涨趋势。
问:如何填补人口数量缺口?
傅沂:可以进行传导式发展。
除了现在的东扩、北扩,下一步要向南扩,长株潭实现真正“融城”。
如果这方面能够推进的话,长沙市未来的吸引力也会大幅度的提升。
前些年南城的发展受各种政策的影响,比如军用机场。
所以这部分土地的使用,包括建筑的設计都有限制。
随着机场的搬迁,我觉得下一步长株潭融城应该会有实质性的推进,尤其是在长沙的南部片区。
长沙房价会保持良性上涨
问:人口大幅上涨之后会不会走上房价暴增的老路,怎样定义您说的房价良性上涨?
傅沂:良性上涨,就是涨幅可控,就是不会大幅度上涨,更不会大幅度下跌。
长沙的房价一直保持一个温和上涨的趋势,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良性上涨的趋势。
如果新增人口上涨,会不会打破了良性上涨的趋势呢?我的答案是不会。
我刚刚提到,去年长沙新增人口41万,但是还要看中心城区增加值是多少,这个数据目前看不到。
如果新增的41万人绝大部分是望城、宁乡、浏阳等地方增长的话,那影响不大。
如果市内五区人口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上涨的话,长沙的房地产市场也一定会保持良性的态势。
问:长沙房地产调控有哪些地方可供别的城市借鉴?
傅沂:我觉得主要就是推地的节奏。
就是什么时候该推,什么时候不该推,什么时候推优质地块。
长沙市政府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节奏,当然这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
比如市场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就要加推一些比较优质的地块,当市场过热的时候,就要控制优质地块的推出,这样就会通过土地市场来调节房地产市场,形成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良性互动。
但是长沙市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做法也不能完全地被别的城市照搬。
比如南昌、武汉他们为什么学不了呢,因为这跟长沙这个城市本身的特殊性有很大的关系。
盲目照搬或者学别的城市的调控政策,我觉得是不太合适的。
问:特殊性主要在什么地方?
傅沂:我觉得这个特殊性主要是长沙的发展,最开始没有选择以房地产作为主要的推动产业的路径。
但是有些城市最开始就是选择以房地产作为主导产业或者支柱产业,这样它肯定就很难去摆脱对这个市场的依赖。
所以长沙在调控的时候就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自如,这跟历史因素有关系。
长沙宜居却不宜业
问:早在2014年,长沙总规就提出,到2020年,长沙将建成“千万级人口大都市”。
2020已过,长沙离千万人口城市还差距较大。
“低房价”的长沙人口不足900万的原因是什么?
傅沂:我觉得这个跟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长沙市以前的产业主要还是以服务业为主,还有一些重工业,比如说工程机械等产业为主。
这就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像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不是那么大,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来到长沙以后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没有留在这个城市的依托。
现在长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那些能够对就业有重大贡献的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最大程度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能够留下来。
我们说一个城市要“三宜”,宜业、宜居、宜游。
长沙这个城市宜居可以,宜游可以,但是不太宜业。
过去服务业比重大,再加上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只以重工业为主,没有其它的一些相关制造业的基础,我觉得可能是制约我们人口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问:为什么只有800多万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发达的消费文化?
傅沂: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网红经济。
长沙目前是一座网红城市,网红经济不仅刺激线下消费,它也刺激了线上消费。
而且更多的是通过网红打卡,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到长沙来打卡。
我觉得网红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
第二个就是夜经济。
长沙这个地方晚上特别热闹,夜生活非常丰富多彩,不光有吃的玩的,还有游的。
这些地方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都非常大。
我觉得下一步长沙在消费方面要打造高端的文化消费,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问:高端消费是指?
傅沂:比如说高端的文艺演出、音乐会还是比较少的。
长沙现在主要还是以吃喝玩为主,但是没有高端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
其实无论对于我们本地人还对外地人来讲,这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
还有就是晚上的亮化工程。
其实长沙目前晚上可看的景点还是不多,举个例子来讲,长沙比较有名的马王堆汉墓女尸,晚上去的话就不太合适。
我觉得要提升亮化工程,创造一些让大家晚上愿意去而且能去的地方,这将对整个消费的吸引力有很大的提升。
问:长沙还能采取哪些措施吸引更多人口?
傅沂:我觉得主要还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无非两个地方:
第一个方面,这里有没有合适的就业平台和创业平台。
我觉得在这方面长沙需要再进步,需要创造一些能够让年轻人就业或创业的、质量比较高的平台,让他们留得下来。
我看过一组数据,武汉市大学生有40%的人愿意留在武汉工作,但是长沙的大学生里面只有20%愿意留在长沙工作,这说明长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如果大学生留不下来,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靠什么?
长沙大学生的体量也不小,但是都去为沿海做贡献了,长沙培养这么多大学生,没有为这个城市留下什么东西,我觉得是个很大的遗憾。
第二个方面,要吸引人才留下来的话,还要创造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和平台。
比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周围有一个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大学科技城搞了很多年,但科技成果转化非常少。
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的成果,影响力不是很大。
而我们一些大的科技成果都卖给了外省的一些机构和企业,比如中南大学去年就有3-5个专利,一个专利卖了一个多亿,都卖给的是省外的企业和机构。
为什么这么好技术没有能够留到本地,让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呢?
长沙工程机械未真正形成产业集群
问:长沙的工程机械领先全国,本土也有一些著名的企业。
但根据相关资料,长沙工程机械领域很多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就您的了解,长沙工程机械的真实水平如何?
傅沂:长沙市整个工程机械的发展水平,可以从这个几个数据来看。
第一,它的整个工程机械的产量全国领先。
第二,在世界100强的工程机械企业里面有四个在长沙。
分别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和铁建重工。
为什么这些百强企业没有带动整个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呢?我觉得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和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太少,没有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没有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举个例子,提起武汉大家就会想到光电子产业集群,为什么会形成这个集群,因为它不仅有企业,它的机构,它的学校,科研院所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创新网络,来支撑这个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共同去研发,共同去攻关,共同去创新。
但是长沙的工程机械企业目前来说都是各自为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网络。
问:长沙有没有做一些这方面的努力?
傅沂:现在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2019年,长沙市的这个几家企业,包括相关的一些机构,成立了长沙市工程机械协会。
这个协会几大功能中有个功能就是共同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我觉得这个是抓到了问题的本质。
我们工程机械行业这种核心关键技术的缺失,靠一个企业、靠一个机构,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及相关的一些企业、一些科研机构一起去攻关,单打独斗的话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要好好地向武汉学习。
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下一步就是怎么样让这个协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政府怎么样去引导企业抱团发展。
现在长沙市也提出来要把工程机械产业打造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既然是世界级的,那技术一定也是世界级的。
问: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制造业回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基建,这对长沙制造业以及长沙的经济有何影响?
傅沂:我觉得新基建主要是包括相关的国家最新政策以及工业互联网,其实这给长沙工程机械行业指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就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就是刚才讲的关键技術、核心技术的攻关。
第二就是怎么样让过去的“互联网+”的思维转变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思维,这个是很重要的。
过去的“互联网+”更多还是从消费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把消费者的诉求很好地反映到厂商这里来。
下一步怎么样用产业互联网来指导工程机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长沙未来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傅沂:我觉得这个跟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长沙市以前的产业主要还是以服务业为主,还有一些重工业,比如说工程机械等产业为主。
这就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像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不是那么大,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来到长沙以后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没有留在这个城市的依托。
现在长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那些能够对就业有重大贡献的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最大程度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能够留下来。
我们说一个城市要“三宜”,宜业、宜居、宜游。
长沙这个城市宜居可以,宜游可以,但是不太宜业。
过去服务业比重大,再加上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只以重工业为主,没有其它的一些相关制造业的基础,我觉得可能是制约我们人口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问:为什么只有800多万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发达的消费文化?
傅沂: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网红经济。
长沙目前是一座网红城市,网红经济不仅刺激线下消费,它也刺激了线上消费。
而且更多的是通过网红打卡,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到长沙来打卡。
我觉得网红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
第二个就是夜经济。
长沙这个地方晚上特别热闹,夜生活非常丰富多彩,不光有吃的玩的,还有游的。
这些地方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都非常大。
我觉得下一步长沙在消费方面要打造高端的文化消费,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问:高端消费是指?
傅沂:比如说高端的文艺演出、音乐会还是比较少的。
长沙现在主要还是以吃喝玩为主,但是没有高端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
其实无论对于我们本地人还对外地人来讲,这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
还有就是晚上的亮化工程。
其实长沙目前晚上可看的景点还是不多,举个例子来讲,长沙比较有名的马王堆汉墓女尸,晚上去的话就不太合适。
我觉得要提升亮化工程,创造一些让大家晚上愿意去而且能去的地方,这将对整个消费的吸引力有很大的提升。
问:长沙还能采取哪些措施吸引更多人口?
傅沂:我觉得主要还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无非两个地方:
第一个方面,这里有没有合适的就业平台和创业平台。
我觉得在这方面长沙需要再进步,需要创造一些能够让年轻人就业或创业的、质量比较高的平台,让他们留得下来。
我看过一组数据,武汉市大学生有40%的人愿意留在武汉工作,但是长沙的大学生里面只有20%愿意留在长沙工作,这说明长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如果大学生留不下来,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靠什么?
长沙大学生的体量也不小,但是都去为沿海做贡献了,长沙培养这么多大学生,没有为这个城市留下什么东西,我觉得是个很大的遗憾。
第二个方面,要吸引人才留下来的话,还要创造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和平台。
比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周围有一个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大学科技城搞了很多年,但科技成果转化非常少。
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的成果,影响力不是很大。
而我们一些大的科技成果都卖给了外省的一些机构和企业,比如中南大学去年就有3-5个专利,一个专利卖了一个多亿,都卖给的是省外的企业和机构。
为什么这么好技术没有能够留到本地,让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呢?
长沙工程机械未真正形成產业集群
问:长沙的工程机械领先全国,本土也有一些著名的企业。
但根据相关资料,长沙工程机械领域很多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就您的了解,长沙工程机械的真实水平如何?
傅沂:长沙市整个工程机械的发展水平,可以从这个几个数据来看。
第一,它的整个工程机械的产量全国领先。
第二,在世界100强的工程机械企业里面有四个在长沙。
分别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和铁建重工。
为什么这些百强企业没有带动整个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呢?我觉得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和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太少,没有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没有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举个例子,提起武汉大家就会想到光电子产业集群,为什么会形成这个集群,因为它不仅有企业,它的机构,它的学校,科研院所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创新网络,来支撑这个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共同去研发,共同去攻关,共同去创新。
但是长沙的工程机械企业目前来说都是各自为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网络。
问:长沙有没有做一些这方面的努力?
傅沂:现在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2019年,长沙市的这个几家企业,包括相关的一些机构,成立了长沙市工程机械协会。
这个协会几大功能中有个功能就是共同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我觉得这个是抓到了问题的本质。
我们工程机械行业这种核心关键技术的缺失,靠一个企业、靠一个机构,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及相关的一些企业、一些科研机构一起去攻关,单打独斗的话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要好好地向武汉学习。
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下一步就是怎么样让这个协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政府怎么样去引导企业抱团发展。
现在长沙市也提出来要把工程机械产业打造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既然是世界级的,那技术一定也是世界级的。
问: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制造业回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基建,这对长沙制造业以及长沙的经济有何影响?
傅沂:我觉得新基建主要是包括相关的国家最新政策以及工业互联网,其实这给长沙工程机械行业指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就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就是刚才讲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
第二就是怎么样让过去的“互联网+”的思维转变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思维,这个是很重要的。
过去的“互联网+”更多还是从消费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把消费者的诉求很好地反映到厂商这里来。
下一步怎么样用产业互联网来指导工程机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长沙未来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