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文字
2.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文臣武将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君臣关系不断恶化D.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
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B.外帮人C.奴隶D.成年男性公民
4.“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描述的是近代何国政体?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5.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的国际社会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满清王朝被推翻
6.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们习俗的变革
C.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7.“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创新与求实B.民主与科学C.爱国主义D.社会主义
8.“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B.“文革”结束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
9.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主要受哪些不利因素的制约
①天灾人祸②人口增加③土地兼并④水利设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0.自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
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
11.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B.明朝C.元朝D.宋朝
12.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
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C.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
D.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13.“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换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4.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分散走向整体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封闭走向开放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5.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

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16.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7.1931年10月18 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

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齐奏《英雄交响曲》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响D.熄灭电灯一分钟
18.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B.继续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19.1846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步(即手织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上述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在鸦片战争后
A.棉纺织业水平下降B.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2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22.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

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D.三大改造完成
23.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A.①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2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混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来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5.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七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6.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互联网革命委员会南巡讲话
C.拨乱反正大包干经济适用房三个代表
D.人民公社个体户一国两制村民自治
27.“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28.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
A.从根源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彻底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9.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竞选首相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这一口号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凯恩斯革命”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社会保障”
30.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适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的历史性举措是A.实行改革开放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改善中美关系D.加入世贸组织
二、综合题
1.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
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
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4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
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
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6分)
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

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⑴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3分)该政策“新”在何处?(3分)
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
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1985年人均住房
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2分)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2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
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
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

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3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
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文字
2.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文臣武将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君臣关系不断恶化D.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
【答案】B
【解析】略
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B.外帮人C.奴隶D.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略
4.“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描述的是近代何国政体?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答案】A
【解析】略
5.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的国际社会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满清王朝被推翻
【答案】B
【解析】略
6.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们习俗的变革
C.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略
7.“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创新与求实B.民主与科学C.爱国主义D.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略
8.“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B.“文革”结束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
【答案】D
【解析】略
9.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主要受哪些不利因素的制约
①天灾人祸②人口增加③土地兼并④水利设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0.自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
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
【答案】D
【解析】略
11.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B.明朝C.元朝D.宋朝
【答案】B
【解析】略
12.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
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C.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
D.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答案】C
【解析】略
13.“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换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答案】C
【解析】略
14.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分散走向整体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封闭走向开放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答案】A
【解析】略
15.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

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答案】D
【解析】略
16.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A
【解析】略
17.1931年10月18 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

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齐奏《英雄交响曲》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响D.熄灭电灯一分钟
【答案】D
【解析】略
18.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B.继续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答案】C
【解析】略
19.1846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步(即手织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上述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在鸦片战争后
A.棉纺织业水平下降B.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答案】C
【解析】略
2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B
【解析】略
2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答案】C
【解析】略
22.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

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D.三大改造完成
【答案】C
【解析】略
23.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A.①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略
2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混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来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答案】D
【解析】略
25.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七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答案】B
【解析】略
26.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互联网革命委员会南巡讲话
C.拨乱反正大包干经济适用房三个代表
D.人民公社个体户一国两制村民自治
【答案】C
【解析】略
27.“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略
28.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
A.从根源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彻底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略
29.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竞选首相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这一口号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凯恩斯革命”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社会保障”
【答案】C
【解析】略
30.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适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的历史性举措是
A.实行改革开放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改善中美关系D.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略
二、综合题
1.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
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
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4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
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
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6分)
【答案】(1).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
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答出任意2点即可,4分)
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

(2分)
(2)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6分)
(3)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6分)
【解析】略
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

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⑴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3分)该政策“新”在何处?(3分)
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
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1985年人均住房
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2分)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2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
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
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

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3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答案】⑴新的政策:罗斯福新政。

(2分)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⑵问题: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

(2分)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2分)结果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分)
⑶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3分)
⑷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或经济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等。

)(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